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正文

 

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逸怀浩气,超乎尘外

—— 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79年,对于一般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串冷冰冰的几个数字;可对于苏轼来说,却是人生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正在湖州任上的苏轼突然被逮捕下狱,罪名是在诗文中攻击朝廷的新法,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精神上却因这一场卑鄙而又残酷的文字狱而受到沉重的打击。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彷徨于山水之间,在老庄及佛禅中寻求解脱。这首脍炙人口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在黄州任上所作,体现了作者悲凉苍劲而又旷达坦荡的情怀。

     解读这首词时首先应关注一下正文前的小序。词前题序并非苏轼首创,苏轼之前张先就已在词中大量使用小序。但是,张先的这种写法对苏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此词中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词人从黄州去沙湖途中偶遇小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雨过天晴后,遂作此词。按照生活常理,途中遇雨,这本是自然现象,可是词人深有感触,借眼前景,写胸中事,谈人生哲理。

     词的上片写雨中所遇所感。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就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听觉冲击力。雨“穿林打叶”,所发之声让人寒不能禁,难以忍受。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词人借题发挥,前面加上“莫听”就体现了作者不为外物萦怀之意。既然如此,那该怎样呢?“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面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作者的态度是明确的:在雨中照常“吟啸且徐行”。“何妨”则体现了作者历经千山万水之后笑看风云的从容情怀,颇有六朝名士之风度。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句中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意象的对举运用:“竹杖芒鞋”与“马”。很显然,前者属于闲人,拥有它们,可以极目骋怀,畅览无边秀色;而后者则属于忙忙碌碌的兖兖诸公,骑上它,奔波在被苏轼称之为“蜗角虚名”的名利场中 。着一“轻”字,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从中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东坡老人“无官一身轻” (此时所担任的“官”与“无官”差不多)的欣喜,而且也体味到他对世俗中人的蝇营狗苟的行为的不屑。接着,词人以反诘式的“谁怕”响亮地回答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人生追求。正因为如此,词人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由此观之,词人志在江湖、披蓑烟雨的隐逸之思跃然纸上。清人郑文焯在《手批东坡乐府》中论及此词时说:“此足徵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斯言洵为的论。词人既可以在自然的怀抱里任情而动,也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任天而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其如此,才能在风雨如晦的人生中消解苦难,度过一生。

     下片写雨后词人的感受。“料峭的春风”已把醉酒之人吹醒,酒后的感受是“微冷”。毕竟任何靠酒精麻醉的办法只能是自欺欺人之举,不是长久之计,酒总会有醒的那么一天。因此,词人不是选择逃避,而是迎头赶上,直面人生。这时词人欣喜地发现,前方“山头斜照却相迎”,已经雨过天晴了。再回过头来看看以前所走的风雨交加的道路,真是百感交集。一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轻易地抛弃以前经历的风风雨雨,一身轻松地走路。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是擅长“瞒和骗”的。苏轼却不然,他很理性而又从容地说:“归去”。荣也罢,辱也罢,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历练。苏轼的这种隐逸思想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在他的另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在他的《满庭芳·归去来兮》中一开始就大声疾呼:“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词人以一种悲凉的语调说,我想回到故乡眉山去。可是身不由己,人生的曲曲折折总要面对。因此词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换而言之,风雨可能很快就会过去,但前面不一定是艳阳天。我们正确的人生态度是泰然自若,“任天而动”。面对人生的苦难,词人选择的是自我消解。因为人总要活下去,总要去自我排解。不然,那就像屈原一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选择一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不归之路。当然,这里的超脱不是麻木,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旷达而又智慧的人生观。

     对于苏轼在词中所表现的特质,前人已有所论述。胡寅《酒边词序》中就用极其赞赏的口吻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后半部分关于苏词与“花间”、柳永的比较我们姑且不论,但前半部分对苏轼词的特质的解读无疑是十分妥贴的。如果用它来解读此词,则几乎妙合天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东坡老人那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优游之态和“任天而动”,达观超脱的诗意人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选修 定风波 教案1(鲁人08版)
    苏轼《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
    大师上课
    定风波教案
    苏轼《定风波》赏析
    定风波(六年级)(二)二次备课(单…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设计
    《望海潮》教案
    《定风波》教案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
    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2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定 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练…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教案设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实录
    《定风波》(苏轼)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与译文)
    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与译文…
    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蕴探…
    特级教师《定风波》视频课堂教学实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教学实录
    个性的魅力——宋苏轼词《定风波R…
    知人论世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定风波》宋词鉴赏
    定风波(人教版高一必修)
    定风波(人教版高二必修)
    古诗文阅读 知识讲解 《定风波。莫听…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反思1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定风波说课稿
    《定风波》教学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
    《石钟山记》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定风波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教学实录 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