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案
一、导入
前几天,我家一然问我:“爸爸,我什么时候长大呀?”我还没有回答,她接着说:“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呀。”感慨很多,人之所以变老,除了时间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生要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了。人怎样才能不老呢,容颜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就只有自己的内心了,尤其是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那么苏轼又会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风雨呢,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定风波》。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三、朗读指导(自由朗读 集体朗读)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芒mang鞋
2、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自由朗读 集体朗读 四、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 ——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
2、朗读的深层要求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如果你感觉苏轼是沉着、通达、乐观那么“何妨……平生”,这几句就读得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节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调子,不扬不抑。 如果豪迈 “竹杖芒鞋轻胜马”就读得喜悦和豪迈点,可以调子略高点。但不能读成“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的高昂。
3、找同学示范朗读 五、重点探究、拓展
1、知人论世(介绍苏轼的经历及写本诗的背景) 2、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却胜似闲庭信步,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朗。 板书:无(“回首”)
这让我想到两个佛家弟子的话,一个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一位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无风雨,颇相似,有点空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3、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板书):归 ——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提到“归”能我们想起谁?
——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两人能一样吗?
不能(联系苏轼的背景回答)
既然不一样,苏轼将归到那里呢?
和李白相比(以前讲课时,已经总结了李白、杜甫的特点)
和杜甫比
苏轼的诗《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来春去,万事万物盛衰荣辱,他将人生看得几清明,因为看透,所以多了一份通透。正是因为多了一份通透,所以当大雨来临时,苏轼偏不多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他深谙“境由心成”这个道理,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还是盛衰荣辱,只要内心放平了,对于苏轼来说均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
自由阅读
六、总结
七、作业
希望同学们能进行个性阅读,读出自己的个人独到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