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正文

 

《定风波》教案

一、    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我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面对挫折、化解生活中的难题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可能有发泄、自慰、倾诉等几种方式。)林语堂曾经说苏轼是“秉性难移的乐天派”,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看看东坡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他曲折的仕途生活的。
(板书课题、作者)
二、    学生齐读整首词,初步把握词作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三、    解读文本
1、    小序
引导学生分析小序的作用
明确:小序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 
谪居黄州的背景:(学生先讲,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3)天气: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 
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   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    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 
(5)故,交代写作缘由。 
2、学习词的主体部分
(1)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翻译为先”的原则) 
(2)引导学生思考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歌“立足文本”的原则)
问:读完这首词,哪些词语或句子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明确:①穿林声,指的是风声;打叶声,指的是雨声。“穿林打叶” 写出了风雨的声势之猛。而强调风雨的声势,目的在于突现作者对风雨的态度,态度就是“莫听”,就是不予理睬,我行我素。
②“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就把他蔑视风雨的神态很具体地的写出来了。吟,是吟诗;啸,是撮口而发出来的长而清越的声音:呜——。苏轼说,不妨在风雨之中吟诗、长啸、缓步而行,生动的表现了他那悠闲自如、不为风雨所动容的神情,表现了他那鲜明的个性特征。(同学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苏轼此时此刻吟的是什么?)
③接下来,通过描写他的服饰——手持竹杖、脚穿芒鞋(用芒草编制的鞋子)进一步展示他的乐观精神。他说,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泥泞中行走,比骑马还要轻松愉快。“竹杖”、“芒鞋”,本是野之人的服饰,这显然是针对他在黄州的“半是闲人半是罪人”的处境讲的,是对自己生活境况的概括。难得的是,他居然有“轻胜马” 的感觉,而且直言不怕这种生活处境,这也鲜明的表现出他那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④用“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结束,更是韵味深长。作者说,披一领蓑衣,肩漫天烟雨,任凭这样过一辈子也元所畏惧,完全可以泰然处之的。这是由眼前的遭遇推开去写, “烟雨” 一词语意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是指仕途上的遭际,“一蓑烟雨任平生” 具有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⑤“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是形容春风的寒意,时当三月,雨后的春风还是寒冷的,何况浑身的衣服已被雨水淋透。虽说如此,作者却说料峭的春风也仅仅是帮助自己醒了酒而已,他也仅仅是感到有些轻微的冷意而已。“料峭”是写实,“微冷” 是写感觉,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性格
⑥“山头斜照却相迎”,雨后天晴,斜阳在山,迎面送来暖意,这是否让作者欣喜了呢?不,一个“却” 字写出斜阳送暖并非作者所期待,纯粹是不期然而然。这就表现了作者对天晴亦元动于衷
细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句。
问:作者“回首”的是什么?
⑦“回首向来萧瑟处” (萧瑟,指风雨吹打林木的声音),这个细节行为描写,生动的表现出他战胜风雨之后的自豪感,对艰难困苦的轻蔑之意。“归去,也元风雨也元晴”,这不是在写天气,不是说回去的路上没有风雨但也不是晴天,而是在写他的心境,是说他的心境里没有风雨阴晴的差别,雨天和晴天对他的心态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晴天,他吟啸徐行;雨天,他依旧如此。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怀的是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预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
明确: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作者写眼前景,说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这也是我们这首词写法上最大的特色——以小见大
小结:词人一方面写自己遭遇自然之风雨,也暗含自己所遭遇的政治风雨。借对自然风雨的坦然面对抒发对政治风雨的泰然处之之情。 
四:扩展阅读
现在老师选取了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作的另外两篇词作《卜算子》、《临江仙》,大家阅读看看。《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明确:意象:缺月 疏桐 幽人  孤鸿——营造凄清萧瑟的氛围——表现孤独苦闷的心境(彷徨与追求) 
《临江仙 夜归临皋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明确:“营营”指的是为名利所纷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和“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退隐之后的洒脱心态。
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看清了苏轼在黄州的历程,同样是被贬,同样是受诬陷,苏轼也不是超人,只是他善于化解而已。化天地万物为心中卷,融人世烦忧为云淡风轻。苏东坡用它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定风波》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定风波(人教版高一必修)
    苏轼《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
    大师上课
    定风波教案
    苏轼《定风波》赏析
    定风波(六年级)(二)二次备课(单…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设计
    《望海潮》教案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案设计
    选修 定风波 教案1(鲁人08版)
    辛弃疾《定风波》宋词鉴赏
    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2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鉴赏指导教学设计
    《定风波》教学设计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定 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阅读练…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实录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
    《定风波》(苏轼)教案
    苏轼《定风波》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与译文)
    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与译文…
    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蕴探…
    特级教师《定风波》视频课堂教学实录…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教学实录
    古诗文阅读 知识讲解 《定风波。莫听…
    个性的魅力——宋苏轼词《定风波R…
    知人论世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定风波(人教版高二必修)
    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教学反思1
    《定风波》教学反思
    定风波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定风波说课稿
    《定风波》教学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
    《石钟山记》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定风波
    《定风波》课堂实录
    《定风波》教学实录 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