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定风波 苏轼
坎坷的一生
贬官黄州是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的政治打击,但是他能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来面对。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形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一。读
读 出 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析
1、 “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下贱的标志。
骑“马”则是属于官运亨通的达官贵人之列。
2、吟啸:吟唱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
3、蓑:指雨具蓑衣。
4、料峭:形容春寒,现在仍有“春寒料峭”
5、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赏析词文: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谈谈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 请说明理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作者用“莫听”二字表明自己的态度:从容处之,悠闲自在。
• “何妨”“吟啸”活现了抒情主体的泰然自若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竹杖芒鞋”表明自己被贬谪的处境,可是却比骑马轻快。自嘲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旷达超脱的智者襟怀。
• “任”见出作者自若、自信的襟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具体落实小序中“已而遂晴”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也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种自信的预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只要经得起狂风骤雨的吹打,必然会有清风丽日跟着到来。这是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心理体验。
• 顺和逆,穷和通,在智者的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体现了作者超脱,旷达自适,但并不颓丧沉沦的态度。
内容分析
上阕:不要随波逐流——独善其身——哪怕付出代价——恬然自安(如何坚守自我)
下阕:厄运来临会使人清醒——当然也会痛苦—— 上帝在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会另外打开一扇窗——回首先前的风雨,厄运不过如此。(如何面对厄运)
一生中烦恼太多,大部分担忧的事却从未发生。(丘吉尔语)
二者关系:只有勇敢面对厄运,才能轻松坚守自我
《定风波》总结
1、内 容:都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
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
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
4、风 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
三。探
对这首词,现代人有以下看法:
夏承焘:
苏轼认为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幻想“也无风雨也无晴”。
●胡云冀:
词里含有不计较地位得失,经得起挫折的暗示。
你的看法是什么?
主题
本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或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超旷的气度贯穿全词的始终。面对政治祸难,作者能看得远,放得开,从容不迫,处之若常。
苏词题材上的一大特色:
用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以小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