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出师表 >> 正文

 

《出师表》教案4

教学目的:
1.理解文中所阐述的亲贤远佞、公正执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本文说理精辟透彻、感情真挚深厚、语言质朴恳切的特点。
3.掌握“以”“于”等虚词的常见用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讲授杜诗《蜀相》,引入课文学习。
约在公元760年的春,诗人杜甫曾瞻仰成都城西北的诸葛亮祠堂,写下了著名的《蜀相》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前一句我们可从学过的《隆中对》一文中了解,后一句表明诸葛亮经历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开创大业,匡济危时。诸葛亮兢兢业业,一片忠贞。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病死在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刘备死后,他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承担了蜀汉政权的全部实际责任。公元227年,他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鉴于刘禅暗弱无能,不无内顾之忧,故临行前上此奏章,请求刘禅亲贤远佞,励精图治,以巩固和扩大蜀汉的事业。
  “表”属于奏章一类的文体,古时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就使用这种上行的公文。最古时就把这一类文体称为“上书”,约到汉朝,才有“章”“奏”“表”“议”等名目。讲到诸葛亮的“出师表”,人们总常讲“前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即此文。在《三国志》中没有篇名,篇名是梁朝萧统(昭明天子)编《文选》时加的。“出师”,指出兵攻魏。《后出师表》有人怀疑是伪作,但诸葛亮兄诸葛瑾之子诸葛恪曾说看见过他叔父的这篇表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就是出自《后出师表》,也是对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为国效劳的高度概括。
  《前出师表》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由于诸葛亮是“两朝开济”的老臣,上的“表”不同于一般。臣下给皇上上表,往往诚惶诚恐,言多自卑;而该文却是谆谆规劝,诚挚恳切,无虚饰之词,无自卑之言,亦无傲慢之气。这样写十分切合他的身份。他既是先帝托孤的老臣,又是后主的丞相。一句句话从肺腑中流出,感人至深。《文心雕龙·章表篇》称赞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苏轼也说《出师表》写得“简而且尽”。
学这篇文章须掌握两点:一是理解体会“两朝开济老臣心”,二是体会学习“志尽文畅”“简而且尽”的写作特点。
    (上课之初,把学习课文的要点告诉学生,这个做法
  有它的好处:从教师方面说,向学生交了底,让学生一起
  来掌握课堂教学的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从学生
  方面说,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心中有
  数,便于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教后”看,老师
这样做的效果是好的,做法是成功的。但这种做法有时
会产生副作用:学生先入为主,往往只记得现成的结论,
而不注意结论是怎么来的。要避免这种副作用,老师要
重视论证,让学生体会有关的材料,强化结论与材料的联
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讲读第一段(第一、二节)。
这一段讲的是什么呢?对照注释自己阅读,理解后自己概括。明确:
这一段内容是:要后主听取忠言,赏善罚恶,执法公正。
1.识字,解词,释义。(课本注释中有的,从略)
创业: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崩殂:殂cú。古时天子死叫“崩”;“殂”,死亡。“崩”是“山坏”,“殂”是“往”,即所谓魂归于天。用这类字是为了尊敬死者,避免说“死”字。
疲弊:困乏。蜀虽土地肥沃,但地狭人少,生产落后,与吴、魏比,相形困乏。
秋:紧要关头。因“秋”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至为重要。通常作“时”解。
盖:连接上句,作原因讲。
追:追念。
陛bì下:古时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诚:实在、的确。
开张圣听:把耳朵敞开,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宫中府中:宫指皇宫,府指朝廷。宫中指宫禁内廷皇帝身边的侍从,府中指丞相府所属官员。汉时通常有内朝(也称中朝)、外朝之分。宫中指内朝,府中则指外朝。
异同:意思相反的两个词组成合成词,而只取一个“异”的意思。——偏义词。
科:法律条文。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明,公平,严明;理、治理。
  2.提问朗读:
  (1)文章开头诸葛亮怎样分析形势?
  (2)侍卫之臣,忠志之士如何表现?原因何在?
  (3)为什么要规劝后主“开张圣听”?什么叫“开张圣听”?
  (4)宫中府中哪些方面“不宜异同”?怎样才不“使内外异法”?
(提问朗读,是这篇教案的一大特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培养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朗读是带着问题去读有关的片断,学生必须对课文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找出这些片断,这比一般的朗读更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寻找有关片断的过程,可
以反映对课文熟悉的程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个方法值得学习和提倡。)
3.熟悉第一段,理解“宜”与“不宜”的内容,体会诚挚、恳切的口气。
三、讲读第二段(第三、四、五节)。
同学们阅读后概括内容,明确:
这一段内容是:规劝后主亲贤远佞,并举出了几个贤臣,请后主亲近和信任他们。
1.识字、解词、释义。(课本注释中有的,略。)
费祎:祎yī,边旁“示”;“讠”边旁“讳”读huì。
良实:善良诚实。遗:wèi,给予。
愚:自称谦词。
裨补阙漏:裨bì,补益。阙,同“缺”。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
  有所广益:获得更多的好处。
  晓畅:通晓熟悉。
  行阵和睦:行,háng军队内部齐心和谐。
  先汉:前汉,即西汉。都长安。
  后汉:即东汉,都洛阳。
倾颓:颓,tuí。倾复衰败。
2.提问朗读:
(1)先帝刘备为何简拔郭攸之等人?什么叫“简拔”?诸葛亮认为后主应怎样对待这些人?这样会取得怎样的效果?
(2)先帝刘备为何称将军向宠“能”?诸葛亮认为后主应怎样对待向宠?这样会取得怎样的效果?
(3)先汉兴隆,后汉倾颓各是何原因?诸葛亮在这方面怎样规劝后主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3.熟读第二段,体会说理的清晰、感情的诚挚。
四、讲读第三段(第六--九节)。
这一段是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生平与抱负,请后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提问朗读,并译成白话。
(1)诸葛亮本是怎样的人?为何“遂许先帝以弛驱”?“后值倾覆”之时又如何?
苟gǒu全:苟且保全,得过且过地度日。
枉屈:委屈。
尔来:到现在。
(2)诸葛亮“受命以来”如何“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的?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永安宫(四川奉节县)病危时,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一段补充很重要,可以说明刘备、刘禅同诸葛亮的关系。刘备对诸葛亮了解很深刻,对他推崇备至,临死托以辅国大事,要刘禅“事之如父”,言词恳切,感情诚挚,不失为开明通达,知人善任的“明君”。而诸葛亮对刘家皇室忠贞到底,至死不渝,实在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这一层补充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作用。语文课适当补充一点材料,选得精一点,讲得要言不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眼界,譬如诸葛亮是我们民族的精英,是足智多谋,才华过人的典型,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现在的初中生未必了解得很清楚,因此补述一点历史资料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当然,要精选精讲,或者发动学生自己去找,自己来讲;搞的过多,喧宾夺主,会适得其反,这就无需多说了。)
先帝之明:先帝知之明。
奖率三军:奖,劝勉,勉励;率,率领。
庶:庶几,差不多,勉强。
钝dùn:不锋利。
攘rǎng除:排除,铲除。
(3)第八节从哪三个方面来阐述各自的职责的?体会说话的语气和心情。
兴德之言:发扬皇帝圣德的言论。
诹:商议,询问,此文中作询问讲。
察纳雅言:明察与采纳忠言。雅,正。
2.熟读第三段。理解诸葛亮怎样追述往事与阐明抱负,怎样表露对蜀汉的忠诚的。
五、朗读全文,思考回答:
1.诸葛亮出师前上此表目的何在?
规劝刘禅亲贤臣,远小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毋妄自菲薄,以巩固和扩大蜀汉的事业。
2.表中为何反反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
以先帝创业之艰,先帝用人之明,先帝为君之道激励后主亲贤纳谏,继承父志,振兴汉业。如此反复提及,为了更好地达到说服后主的目的,体现了两朝开济老臣的忠诚。
3.说明本文“志尽文畅”“简而且尽”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哪些语句循循善诱,苦口婆心,表达感情尤为畅达。(略)(既遵守君臣之礼,又直言不讳。)
4.文章的最后一节起何作用?
总收全文,表达自己出师前激动不已的心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颂该文为“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复习《常见的文言虚词》三;整理本文中“以、于”的几种用法,并各举一例句说明。
板书:

 


教后:
1.提问朗读能帮助理解课文,学生注意力集中。
2.讲“陟罚臧否”时引申到用反义词合成的词,学生能举出“荣辱”、“得失”、“奖惩”、“善恶”等词,有兴趣。
3.第二段提问改为两组问题更明确。先问第二段论述的层次,再问第五节论述的层次。学生先总后分、先粗后细,可理解得具体些。有同学回答得很清楚。文章的第二段先向后主推荐贤能的文臣武将,然后以历史为借鉴,论述“亲贤臣,远小人”对国家兴隆的重要意义。
4.“志尽”,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其内容,尤其突出了两朝老臣的忠诚。由此引申到对诸葛亮的评价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5.讲本课前曾注意到要使学生掌握几个虚词的常见用法。但教完本课后则发现在某个意义上讲实词更重要。此文中提到的人物、地名、典章制度等较多,学生若对此不了解,则无从学懂课文。因此如何在讲解中处理这方面的知识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不宜过于翔实,造成喧宾夺主,但亦不能含糊了之,学生不得要领。要能言简意赅,一语破的,讲得恰如其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很不容易;惟其平时学习得深入,讲课时才能浅出,其中大有学问。古人平素学的是文言文,所处生活环境相差不远,名物典章容易了解;而虚词未经研究得出规律,往往以为难。自乾嘉以来虚词研究很有成就,故有限之虚词不能难住古人。而今天的学生与古隔世,不具备往日视作常识的知识。故今日文言文教学中,虚词虽应注意,而实词或恐更应重视。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出师表,诸葛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出师表》教案4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出师表英文赏析
    出师表文章理解
    《出师表》教案及练习
    《出师表》课文全解
    《出师表》教学方案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语文教案  出师表
    出师表堂讨论部分实录
    文言文:出师表(中日文对照)
    出师表教学
    《出师表》赏析
    <出师表>原文 译文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中诸葛亮任务形象分析
    出师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分析
    《出师表》结构分析
    《出师表》修辞分析
    《出师表》教学分析、练习
    《出师表》一文说课稿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说课稿
    课文出师表研讨
    《出师表》课堂教学实录
    出师表
    说课指导《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3
    《出师表》教案设计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
    出师表 教学设计示例
    《后出师表》赏析
    出师表 诗意 赏析 朗读
    出师表的赏析
    情真理足 催人泪下 ——《出师表》赏…
    出师表教学
    《出师表》教案2
    出师表(原文、翻译、教案、练习、答…
    《出师表》说课稿2
    赏读有关《出师表》的乐道之文
    谈《出师表》的潜主题
    《出师表》赏析
    《出师表》写作特色
    《出师表》课文评点
    读《出师表》
    穿透千年的力量──读《出师表》
    《出师表》习题
    《出师表》练习题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谈《出师表》的潜主题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电子教材
    《出师表》整体把握
    《出师表》问题研究
    《出师表》研讨与练习说明
    《出师表》教学建议
    《出师表》有关资料
    《出师表》讲读的七个环节
    《出师表》词类活用
    释《出师表》中的“试用”
    《出师表》通假字
    谈《出师表》的结构艺术
    从《出师表》看诸葛亮的论辩艺术
    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出师表》中的情感美
    赏读有关《出师表》的乐道之文
    《出师表》中的“桓、灵”二帝
    今天再看《出师表》
    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也谈《出师表…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主题辨
    《出师表》中的一个“以”字
    忠诚与智慧共铸《出师表》奇文
    《出师表》简析
    《后出师表》原文和译文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出师表》时代背景
    《出师表》生字注音
    《出师表》多音字辨析
    《出师表》形似字辨析
    《出师表》字词解释
    《出师表》教学案例
    《出师表》多义词辨析
    从上《出师表》的关键谈它的主题
    《出师表》词语古今异义
    《出师表》特殊句式
    《出师表》中心思想
    《出师表》难句例解
    《出师表》结构分析
    《出师表》写作特点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杂谈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