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出师表 >> 正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方案(苏教版九年级)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单元: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同学们,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国威;然而在此之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最终还是重蹈了吴王的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生于忧患》这篇文章,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首先,明确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PPT1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

模块二:  朗读课文
教学板块2:读准字音
PPT2首先,请大家先用先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根据录音,为文中的生字注音。来不及注的。听完录音后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补注,也可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把课文朗读几遍。
PPT2
听读课文
1.根据录音用汉语拼音为文中生字注音。
2.利用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解释生词。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朗读。时间约3分钟)
PPT3刚才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字词呢?老师也选择了一些,现在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正音释义
畎(quǎn )亩 :田间水沟                付说(yuè)  
 曾(zēng)益:同“增”,增加            胶鬲(gé   ) 
 拂(bì同“弼”)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ú)乱:违反、阻挠            

教学板块3:读出节奏
PPT4同学们,朗读文言课文,我们不仅要识记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我们还要读准文言语句的句读停顿,准确把握它们的节奏。本文中,有一些句子的节奏较难把握,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尝试着轻轻地将它们读一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PPT5下面,请同学们各自将这篇课文完整的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之后全班齐读课文。
读:字音读准  节奏合理  流畅自然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时间约3分钟)

模块二:  疏通文意
教学板块4:理解词义
PPT6刚才,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已经读顺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参照注释再次阅读课文,真正把课文读懂。而读懂课文,主要是把握句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理解它们的语言现象,这样就能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页下注释圈点勾出应该理解的难字词,然后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理解词义
运用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自主解释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主要词语的意思。时间约6分钟)
PPT7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常见实词。 
举于版筑之间   本文指“捣土用的杵” 名词 
举于士   古代泛指官吏,本文指狱官。 
PPT8
2、常用虚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而   而后作  (表承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    
           征于色              (在)                             
           生于忧患          (由于,在)       
PPT9
3、一词多义
发:发于畎亩  (举,被任用)
        发于(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PPT10
4、词类活用。 
劳其筋骨  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饿其体肤  使......饥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空乏   使....穷困缺乏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动心   使.....惊动(动词的使动用法)  
忍性  使....坚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行拂乱其所为  使....受到阻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人恒过  犯错误、犯过失 (名词活用为动词)    
教学板块5:疏通全文
PPT11掌握了这些重点词语,就为进一步理解整篇课文的意思提供了保障,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来理顺这篇课文的大意了。先请同学们结合页下注说说课文的大意,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朗读原文,另一个同学翻译意思,这样,逐句说一遍。之后,我们请出最佳的同桌在全班读一读,说一说。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注意下列要求
疏通文意
读:字音读准   流畅自然   节奏合理  
说:意思明确   条理清晰   语言通顺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说课文大意。时间约7分钟)
PPT12刚才的交流,同学们的合作效果非常好,老师再把全文的意思为大家疏通一遍。
第一段:虞舜本来在历山耕田,后来被尧起用,成为天子。傅说本来在傅岩替人筑墙,后被殷高宗举用为相。胶鬲本来在贩卖鱼盐,受到周文王的荐举,作了纣王的大臣。管夷吾囚禁在监狱里,得到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举用为相。孙叔敖在海滨避祸,被楚庄王举用为相。百里奚身为奴隶,被秦穆公赎回来用作大夫。
PPT13
第二段: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个人的时候,必定先困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使他的身体肌肤因饥饿而瘦弱,使他身家穷困贫乏,在他做事的时候,又使他所作所为受到阻挠:以上那些遭遇,都是用来激励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本来所欠缺的能力。 
    PPT14
第三段:一个人往往犯了过错,然后才知道改过。因内心常感受到重大的困难,思虑受到阻塞,不能顺畅,然后才能奋发振作。因人家的不满表现在脸色上,发出声音或说出话来劝诫他,然后才能明白通晓。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政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的威胁和外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招致灭亡。由此可知,人在忧患中常能发愤图强,求得生存;沉溺於安乐,反而会招致毁灭。

模块三:  诵读课文
教学板块6:诵读课文
PPT15同学们,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刚才仅仅读懂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反复诵读去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听完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反复诵读,相信大家会比录音读得更好。
诵读课文
对照朗读录音,诵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诵读。3分钟)
教学板块7:背诵全文
PPT16同学们读得很好,文言文必须反复朗读,直至能背出来,积累多了,有了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就不困难了。下面,我们就用6分钟时间,反复朗读,直至能背。然后,请同学们在全班朗读,看谁背得最准确,最熟练。
背诵全文
反复朗读直至能背,要求准确、熟练。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背诵。时间约5分钟)
教师出镜
同学们背得很出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进一步去感受孟子论说文的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方案
主讲老师:常州市清潭中学  顾亚珍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单元: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思路,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
2、客观评价,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模块一  明确目标

教学板块1:导入
教师出镜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在这个基础上翻译了全文,还朗读并背诵了全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的,并从中去品味、欣赏孟子文章的风格。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分析思路,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
2、客观评价,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模块二  思路梳理
 教学板块5:逐段分析
      PPT2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其作用是什么?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思考。时间2分钟)
PPT3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文章第一段便列举了6位名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而他们之所以名列文章的首段,是因为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列举事实,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列举6个名人事例,为论点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使文章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 

PPT4
第二自然段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思考。时间2分钟)
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是人” 指上段所列举的六个人及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人或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作者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须经历思想上:苦其心志 生活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上:行拂乱其所为,人经受艰难痛苦磨练的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段中有振聋发聩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课文叫“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的有名,缘于其非同一般的励志作用。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用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才能造就,说理透彻,振聋发聩,有强烈的鼓动性。
    PPT5
第三段论证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思考。时间2分钟)
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正面:个人作为——人处困境才能奋发有为。 反面:治理国家——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第三段也是名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出名,则在于它道出了全篇的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PPT6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总结,揭示了中心论点。
教学板块6:全文梳理
PPT7
全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写法上,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PPT8下面,我们再把全文的结构梳理一下。
第一段:列举事实         出身低微 
艰苦磨练 
 终有所成

第二段:        正面论证:造就人才

        道理分析
第三段:         反面推论:国家兴亡
第四段:归结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PPT9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作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练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都要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第三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第四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模块三  思想价值
教学板块7:我来评价
PPT10
你认为孟子这篇文章的思想对我们仍有什么可贵的启发意义?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PPT11
经受磨炼
居安思危
教学板块8:联系实际
PPT12下面,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实际。谈谈对艰苦奋斗、忧患意识的认识搜集鼓励人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全班交流,并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先给大家提供几句。
    PPT13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海伦•凯勒
PPT14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
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
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
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
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模块四:  感受魅力
教学板块6:感受思想
PPT12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孟子的思想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俗话说,“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因此,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来看看孟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拓宽视野,结合《孟子二章》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孟子,老师再提供一些材料。以“我心目中的孟子”为话题来探究一下孟子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孟子像片 
PPT13
孟子语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与民同乐。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发表对孟子的看法,时间4分钟。)
刚才同学们思维相当活跃,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老师再与大家作个交流。
PPT14孟子本人是个讲大义、有节气的人。他履行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原则,从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他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明了他的处世态度。 
孟子本人是个讲大义、有节气的人。 
PPT15孟子是个仁义之人。“仁政”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他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民同乐”等民本思想。
孟子是个仁义之人、爱民之人。
PPT16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孟子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思想家。
PPT17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雄辩家。
老师出镜同学们,通过《孟子二章》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孟子思想的深邃和其人格魅力。课后请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能背诵和默写这两篇课文。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进一步走近这位伟大的先贤以提高自身的素养。这节课我们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出师表》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方案(苏教版九年级)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