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怎能还卖“瓶装老酒”?
——一位农村老教师的新课改困惑
■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 向桃然
我在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工作了35年。现在,我们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比例已经达到了4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新课改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但是,毫不讳言,新课改试行的几年来,我们也经历了兴奋——茫然——困惑的过程。
就拿一次公开课来说吧,上学期,我们学校新来了几个支教生,想听一节示范课。学校安排我上这节公开课。经过准备,我把学生带进了多媒体教室。我讲的是传统篇目《出师表》。授课在《三国演义》主题歌声中开始了。
这一节课,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示本次课需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读书理出答案,接着分组交流讨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巡回引导点拨。最后,根据投影仪上的提示更正答案。整节课轻松流畅,获得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年级组长建议,与中考链接,出题考一考。考试结果令人很不满意,满分只有几个人,大多数中等偏下,不少人不合格。由此,我产生下列几个方面的困惑。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旧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改变,新的教育观念没有真正形成。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明确,对新课改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持怀疑态度,无法解决考试与评价的矛盾。
新课改是一项庞大的世纪工程,但是我们接受的培训,有时候仅仅是几天的集中培训,有些内容让我们一头雾水,又不知如何消化。回到学校,向学生卖的还是“瓶装老酒”。
在教学中,该怎样解决“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之间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无法将其整合,基本上还是以知识技能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是普遍存在,即便是有那么几节活动课,也华而不实。
对教科书,我也有一些困惑。现在的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束缚,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一是配备的音像资料比较少,二是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新的教学大纲,很难真正把握,教与考的矛盾也没有真正解决。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困惑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不少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走形式,在公开课、示范课上是一套,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是另一套。而且许多教师反映,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上教的内容,下来以后,还要继续补课。在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评价中,尺度难把握,基本上还是只论形式,不论效果。教师的课形式好,学生掌握得差的现象仍存在。
近几年来,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了教育上的革命,教育上的革命使教育充满无限生机。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也遇到不少困难,总结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的办学条件差,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尚有距离,硬件不足,无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班与班,年级与年级存在争电教室的现象,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基本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育信息渠道不畅通,严重影响了教师知识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适应不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就目前形势来看,农村中学教师严重缺编,补充的年轻教师虽然知识全面,但经验不够。
三是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教师缺少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交流的时间与机会,工作过于紧张,根本谈不上轻松和愉快。
四是农村中学教育面对的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缺少掌握现代化信息的意识。家长的认识也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下列几点期待:
一是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积极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积极为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创造条件,在引导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工作中不走过场。
三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从待遇和条件上给予优惠,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坚定一辈子献身农村教育的决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农村学校的新课程改革一定会更好地开展下去,迎接我们的将是更美好的春天。
【相关链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由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率先进行试点实验。到2009年秋,全国有25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目前还有重庆、四川、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七个省(区、市)尚未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根据教育部规划,2010年,高中新课程将在全国全面铺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部分)
●课程结构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4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