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案例
广丰县河北中学 林丽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方式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一、生动导入,思考问题
师:今天我们开始上第24课,但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说一个与本文有关的小故事,考考同学们的课外阅读量,相传,三国时期有个人在临死前对他的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遭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他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那个人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他祖父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看后退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司马懿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椽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他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师:你能猜到故事中聪明的祖父是谁吗?
生:诸葛亮。(生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不错,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学习三国时期的神奇人物诸葛亮的一篇文章:(板书:出师表)
师:同学们,有哪个同学能帮我理解理解这个题目“出师表”呢?
生1:师,应该是老师的意思,如果是这样,我又理解不了。
生2:这里“师”应该是古今异义,我查了有关资料,这里“师”应该是“兵”,而“表”我却不知道怎样理解。
生3:昨天预习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下,“表”应该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师:同学们都不错,关键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学会利用网上资源。
二、自学课文,扫除障碍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时,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及句子的断句以及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一会儿通过集体讨论加以解决。(教学过程略)
三、共读课文,理解要点
师:大家对朗读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下面,我把文章朗读一遍,请大家注意我和同学们的朗读的异同的时候,请重点关注: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试着把文章的思路整理出来。(教师范读)(教学过程略)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片段)
师:读了本文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1: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观点时应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生2:我对他刚才所说补充一点,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入自己的情感,做到“言之有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生3:本文是向刘禅上书,为何多次提到先帝刘备?
生4:我觉得这是为了让刘禅牢记先父的遗志。
生5:“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说的都是后主刘禅,我觉得以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辅助刘阿斗这样的后主,简直是浪费人才,大材小用,杀鸡用刀。(众笑)并且诸葛亮一直尽忠于刘禅,何不取而代之,真是愚忠啊!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了,简直不可思议,而且历史上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如岳飞。
师:这位同学的评价稍有点偏激,可能你说的其中有一部分有点道理,但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那样做而反之,有可能流存的不是英明一世的孔明,而是遭到千古唾骂的诸葛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选段落,文化积累
师:诸葛亮的散文颇具特色:语言恳切,感情真挚,文风平易。本文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这个特色,并且将3——5自然段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快。(学生读背,学生竞背,师生共评)
教学反思:
一、不管是文言文还是其它类文章,我觉得良好的导入应该是课文成功的一半,所以本文开始我用诸葛亮的小故事来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阅读结合在一起的,文言文如果舍去朗读,而追求其它的字词句,我觉得那无异于舍本求末,而是应该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这样才能达到二者合一的效果。
三、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多涉及课外的知识,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四、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学识等修养,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