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泊船瓜洲 >> 正文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张才周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  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 (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 (苦)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长相思》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2
    【译文】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原文】泊船瓜洲
    配图解诗,整合资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6
    泊船瓜洲(诗意)——王安石
    [赏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和《游子吟》的诗意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王安石的晚年之作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王安石《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3
    [简析]泊船瓜洲
    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2
    标题:《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学习《泊船瓜洲》
    教学《泊船瓜洲》后感
    [注释]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5
    《泊船瓜洲》設計思路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3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
    《泊船瓜洲》说课稿2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4
    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3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2
    《泊船瓜洲》教案2
    《泊船瓜洲》教案5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3
    《泊船瓜洲》教案4
    《泊船瓜洲》教案3
    泊船瓜洲 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
    《泊船瓜洲》教后备课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2
    泊船瓜洲诗意
    [解说]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三
    《牧童》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四
    《长相思》教学随笔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反思
    《桂花雨》说课稿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渔歌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斜塔上的试验教案(苏教版)
    课堂因灵动而精彩,因真实而美丽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嫦娥》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想
    《泊船瓜洲》教学案例
    《秋思》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七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苏教…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秋思》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设计
    教学古诗《嫦娥》一得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四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四年级--《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点评
    《梅花魂》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让孩子的阅读提速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
    5.《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