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泊船瓜洲 >> 正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中心学校  周美丽

 

设计理念

以情激情,联系实际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古诗的意境,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情激情

同学们,八有十五是什么日子?(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月圆人团圆的日子。那天,爸爸、妈妈还有其他出门在外的亲人往家里打电话了吗?(生交流)

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古往今来,乡愁是每个离家在外的人共同的情怀,是每个游子心中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是纳兰性德的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愁……那么诗人王安石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起来感受他的乡愁。

二、揭题释题,引导质疑

1、“泊船”是什么意思?“泊船瓜洲”呢?

2、看到题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诗人为什么泊船瓜洲?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生练读。

3、指名读,师相机正音指导,尤其是诗中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首诗,借助诗下面的注释,想想每句诗的大意。

2、生默读,思考。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⑴、指名说。

⑵、利用示意图,帮助学生弄清京口、瓜洲以及钟山三者的地理位置。

⑶、生边看示意图边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⑴、指名说。

⑵、简介王安石的生活背景,明确钟山是诗人的故乡。

⑶、齐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五、重点引读,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1、师: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的是——

    生:(与瓜洲仅一水之隔的)京口。

    师:是啊,泊船瓜洲,眼前只见——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诗人看到的是“京口瓜洲一水间”,想到的却是——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

2、师:诗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面。

    生反复读,边读边想象。

    生交流。

    师:春回江南,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还能想象到怎样的面?试着用“__ 又__江南岸”这样的诗句说说。

生思考,交流。

3、 师:是啊,春意盎然,春光明媚,多美的江南,多美的故乡!可是诗人此时却远离故乡,身在江北。诗人泊船瓜洲,不禁仰天长问——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这是诗人问明月,同学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生:诗人你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呢?……

师相机简介王安石的为官背景。

师:诗人心中悲伤,会如何问?诗人思乡心切,会如何问?

生揣摩体会,感情朗读。

4、师: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就是诗人王安石无边的乡愁啊!

六、师生有感情地齐诵古诗。

七、布置作业。

抄写古诗。

 

 

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国古代语言艺术的代表之一,优秀的古诗作品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有情,音韵和谐,平仄相间。教师只有用心体验,投入真情,才能把学生带进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因此,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就着意以深情的叙说,把学生带进诗境,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一首好的古诗往往言简意丰,一个词、一个句子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甚至是一段人生,让人遐想,引人深思。教学古诗时,要选择那些“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文眼,展开丰富的想象,浮现画面,重构意象。因此,在解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没有在“绿”字上做文章,而是让让学生想象说写:“__又__江南岸”,让学生仿照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绿”字转化为可观可感的面,融想象、练笔、说话的语言训练于一体。

总之,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抓住了这一重点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走入了诗歌意境,体会了诗人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2
    【译文】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原文】泊船瓜洲
    配图解诗,整合资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6
    泊船瓜洲(诗意)——王安石
    [赏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和《游子吟》的诗意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王安石的晚年之作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王安石《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3
    [简析]泊船瓜洲
    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2
    标题:《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学习《泊船瓜洲》
    教学《泊船瓜洲》后感
    [注释]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5
    《泊船瓜洲》設計思路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3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
    《泊船瓜洲》说课稿2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4
    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3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2
    《泊船瓜洲》教案2
    《泊船瓜洲》教案5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3
    《泊船瓜洲》教案4
    《泊船瓜洲》教案3
    泊船瓜洲 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
    《泊船瓜洲》教后备课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2
    泊船瓜洲诗意
    [解说]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泊船瓜洲》教学设想
    《长相思》教案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三
    《牧童》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四
    《嫦娥》教学设计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反思
    《桂花雨》说课稿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随笔
    斜塔上的试验教案(苏教版)
    课堂因灵动而精彩,因真实而美丽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四疑
    教学古诗《嫦娥》一得
    《乞巧》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案例
    《秋思》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七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苏教…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秋思》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四年级--《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点评
    《梅花魂》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让孩子的阅读提速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
    5.《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