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泊船瓜洲 >> 正文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2

三情合一 鸟瞰全诗-----《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案例反思
作者:周光星

『设计理念』
      1、以作者的生活背景为衬托,理解本诗的意境。
2、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引领,即通过小学生了解的现实生活与诗人当时的处境相对比,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本诗的意境。
3、把诗歌的引领导入更高的层次,从诗人王安石的思想境界拓展到现在的那些乐于奉献精神的人,让诗歌教学赋上时代意义。
『设计特色』
 以景悟意   以读悟情

 


『设计流程』
一、 背景衬托  直入主题
导语: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更是宝中之宝。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首古代名诗,他的作者是被称为我国改革先祖的,既俱文才,又俱胆识的王安石
1、课件出示课题:泊船瓜洲
2、读题审题。
师:谁能说说诗的题目有哪些词组成?
生:由“泊”、“船”、“瓜洲”三个词组成。
师:“泊”是什么意思?“瓜洲”又是指什么?
生:“泊”是停船的意思,“瓜洲”是一个地名。“泊船瓜洲”是说船停在瓜洲这个地方。
师:看了古诗的这个题目,你有何感想?
生:太普通了,简直难以相信是一首古代名诗。
生:我觉得是普通了一些,但却很简洁,符合诗的题目要求。
生:从题目来看,作者对瓜洲这个地方很有留恋。
生:虽然题目普通,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
师:谁来试着读读看。
(生读题目)
师:读得真好,简洁中蕴含着风韵。
3、课件出示: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69年,王安石
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二年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触犯了大地主们的利益,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之职,任江宁知府。为了国家的振兴和百姓的利益,王安石虽然后来多次升了又贬,还是一如既往
地坚持改革。本首诗是他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是写下的名著。
师:同学们,大家看了作者的简介,结合诗歌题目,说说作者当时写诗的心情。
生:作者十分怀念家乡。
生:很长时间没回家乡了,到了家门口更想家。
师:你有这样感受的时候吗?或在你的家人中有这样的发现吗?
生:有,我妈在义乌打工,她在周六就要打电话回家,说听一听我的说话声也感到很高兴。
……
师:是呀,人在长时间出门在外的时候,最容易想起亲人,想起那些亲朋至友,甚至家乡的一一木,对他来说也是充满着一片情。
二、 图形引道  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现在听老师朗读本诗,你们注意这首诗写了哪些地名,这些地名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范读,生词)
生:写了三个地名,京口、瓜洲、钟山。
(出示课件地形图)
师:同学们,谁能找到诗歌中的三个地名,他们分别在哪里?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飞入地名文字。)
师:京口与瓜洲,就目前来说,它们之间隔着一条长江,起码也有将近五里之遥,手工渡船起码要化多少时间?
生:起码要好几个小时吧。
众生:呀!
师:是呀,要化好几个小时,为什么作者对这么远的路,而讲得那样轻松呢?好像是只要化几分钟似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作者长期居住在京城,远离家乡,所以对于这点路程来说,已经是十分的近了。
师: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生:有啊,去年我随姑姑去北京旅游,回来时,火车一到杭州,就好像到了家乡一样,有一种亲切感。其实,杭州离江山也有好几百里的路程。
师:是呀,之因为作者长年身居京城,远离家乡,所以……
生:一到靠近家乡的地方,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好像家乡就在眼前一样。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用一种亲切轻松的语气。
(生读本诗第一句)
师:看谁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
(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人觉得作者真的到了家门口一样。
师:谁能来读第二句,并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生:那还用说,用亲切轻松的语气。
(生读)
师:钟山与瓜洲相隔几座大山,在没有车辆,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这几座山,走路起码要化多少时间?
生:没有半天时间是不行的。
生:那还得身强力壮的。
师:由此可见,作者……
生:思乡心切。
师:原因是……
生:作者远离家乡,长期旅居在外。
师:从第一、二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采用……
生: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当时的感受。用京城与家乡的距离和瓜洲与家乡距离相对比。
师:读第一、二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
(生深情地读)
三、读中悟情   改中悟境
师:请读第三、四两句,说说作者依托什么景物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生:依托“春风”、“明月”来表现思乡之情的。
师:我们先说作者为什么要依托“春风”来表现思乡之情?
生:因为春风最能表现春天的到来。
生:因为春风是温暖的,与冬风根本没法比。
……
师:那么“明月”呢?
生:明月是一种象征,古人是月圆之夜,家人团聚之时。没有比明月更有象征意义了。
……
师:作者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现春天的大好时光?
生(不约而同):绿。
师:为什么要用绿来表现春天的大好风光,如用“到”、“至”、“来”、“吹”?
生:因为绿是最能表现生命力的。
生:因为绿是春天的代表。
生:因为春天来了,到处看到的了是绿。
生:因为一个“绿”字已经概括了春天的全部。
生:这个“绿”字可说是神来之笔。
师:这两句诗中,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又”字。
生:“何时……还”。
师:这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作者远离家乡的时间已经好多年了。
师:“何时……还”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师:谁来说说这两句诗该怎么读?
生:要把“又”、 “何时……还”这三个地方读重音,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师:让我们用心去读诗的最后两句。
(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拓展深化   提升主题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思乡之情呢?他有哪些人需要思念呢?
(课件出示诗人王安石人物象)
师:看图象,说说作者大概是多少年龄,他这个年龄,有哪些人需要思念?
生:他上父母高堂。
生:下有子女儿孙。
师:中有……
生:中有结发妻子。
师:作者上有父母高堂,下有儿孙成群,中有相濡以沫的妻子,又长年在外,为什么这次近在咫尺,不去回家探望亲人,以解思乡之苦?
生:他身负振兴国家的改革重任,又加上朝庭斗争又那么激烈,皇命在身,他不敢有丝毫懈贻。
生: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王安石是效法古人。
     师:然而,作者强忍着如此之多的思念,为的是……
生:改革的成功,国家的振兴。
师:那么,你们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也是强忍着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为的又是什么?
生(脱口而出):家人的幸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你们的父母,还有这样的人吗?电视上看到的也行。
生:解放军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全,在祖国边疆蹲雪洞,守国土。
……
五、总结全诗  统领文采
师: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你能说说他妙在何处,绝在何方?
生:内容的高度凝练。
生:“绿”字的春天描写,可以说只着一字尽得风流。
生:作者为了国家振兴,经家门而不入,这种境界只有伟人才有。
生:作者写诗的认真劲儿,听说他为了改一个“绿”字,捻断数根须。
      ……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背下来。
(生读,师巡回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师:看谁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全诗的大概意思。
(生写古诗意思,师巡回检查)
                         近在 咫尺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国家振兴
          (思乡情切)   春风 明月
课后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是最难把控的内容。第一个难是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要在长长的四十分钟内执教这么几句话、几个字,还要让它上得精彩,如果找不到较多的突破空间,导的不好就变成了只有以朗读而朗读的游戏。第二个难是古诗的原意理解与古诗的意境引领较难处理,如果只注意了意思的理解,就容易把好端端的千古绝唱变成了味同嚼蜡的普通文字。第三个难是对古诗中的感情理解较难突破,一般执教者最多是平移处理,如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同类型古诗加以陪衬深化。
而本古诗的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以上三个难点展开的。第一,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找到了本古诗引领突破的空间。将小学生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与诗人的当时意境相对比,突破了理解上的距离感,让他们感到古诗的可亲可近。第二,以意境引领来解决意思的理解。研讨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专门的教学设计也好,很多人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认为这一些,只是追求课堂上的精彩,而与基础知识掌握深化相脱节。认为课堂精彩与基础知识的深化训练是一对天生矛盾的对立体。其实,这才是真正误解的根本所在。像古诗词教学,如果能把这么难的意境感悟都能处理得这么好,那么区区的意思理解还在话下吗?第三,本诗的情感领悟处理得恰如其分,抓住了三个情:一是诗中作者的思乡之情,二是学生与自己生活相联接的感悟之情,三是作者强抑心中的思乡之情为的是国家强盛的爱国之情。层层深入,将全诗进行了全方位的引领,融文本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2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2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王安石的晚年之作
    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原文】泊船瓜洲
    配图解诗,整合资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6
    泊船瓜洲(诗意)——王安石
    [赏析]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和《游子吟》的诗意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
    《泊船瓜洲》教案2
    ·王安石《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4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3
    [简析]泊船瓜洲
    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2
    标题:《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学习《泊船瓜洲》
    教学《泊船瓜洲》后感
    [注释]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設計思路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3
    《泊船瓜洲》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5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4
    【译文】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课堂教学实录3
    [解说]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
    《泊船瓜洲》教案5
    《泊船瓜洲》说课稿2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3
    《泊船瓜洲》教案4
    《泊船瓜洲》教案3
    泊船瓜洲 说课设计
    《泊船瓜洲》教后备课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与反思2
    泊船瓜洲诗意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阅读教学《泊船瓜洲》、《游子吟》课…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泊船瓜洲》教学设想
    《长相思》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四
    《牧童》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设计
    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桂花雨》说课稿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古诗《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随笔
    斜塔上的试验教案(苏教版)
    课堂因灵动而精彩,因真实而美丽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七
    《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案设计
    《嫦娥》教学设计
    教学古诗《嫦娥》一得
    《乞巧》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案例
    《秋思》教学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苏教…
    《乞巧》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三
    《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方案
    《秋思》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别董大》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四疑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四年级--《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及点评
    《梅花魂》教后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苏教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让孩子的阅读提速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案
    5.《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