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
一、诗中的“间”字该怎么读
“间”是一个多音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于“间”有两种读音:“jiān”,“jiàn”。读“jiān”时,有下列四种解释:1.夹缝,间隙,空隙。2.中间,期间。3.近来。4.量词。读“jiàn”时,有下列三种解释:1.间隔,间断。2.隔阂,疏远。3.秘密地,悄悄地。
从《泊船瓜洲》一诗本身的结构来看,“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浓郁的乡愁在这句中凭借直抒胸臆的形式得以完全表达。而这样的情感表达在全诗中之所以不显得孤立、突兀,得益于前三句的充分铺垫。其中,“京口瓜洲一水间”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两句,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与此刻船泊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如果把“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作“间隔”来解释,是最吻合王安石这一表达意图的。
另外,从句法角度来分析“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会发现它其实省略了“京口”这个主语,这是属于文言中常见的承前省略主语情况。全句意思是:京口和钟山之间,也仅隔着几重山脉。只要对比“京口瓜洲(被)一水间”和“(京口)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就可以发现它们原来都是表达着“地理位置上的两个不同地方被某种事物间隔开来”的意思。唯一的区别就是后者选择了用“隔”字来表达“间隔”的意思,而前者选择了用“间”字。综上所述,《泊船瓜洲》中的“间”字读作“jiàn”是较为妥当的。教参也说读“jiàn”,是“间隔”的意思。
二、王安石为何不马上归家
“王安石为什么不马上回家去呢?”这是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了诗句意思、体会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后自然而然的疑惑。
既然王安石的第二故乡——南京已经近在咫尺,一水长江和数重大山似乎已经不能阻挡他归家的脚步了,那他为什么还独自伫立瓜洲凝望钟山,徒抒乡愁呢?难道迈出归家的脚步对于思乡心切的王安石而言就那般艰难?要消除这些困惑,就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时间。
《泊船瓜洲》当写作于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熙宁七年)知江宁府后,次年二月复召为相之时。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历史上熙宁七年是公元1074年,故《泊船瓜洲》应该是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春。当时身在江宁(今南京)的王安石接到了神宗皇帝的诏书,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随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泊船瓜洲》应该是王安石奉旨上京途经瓜洲时的心情写照。因此,哪怕思乡情浓,当时的王安石也是不可能折回南京的,毕竟他是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