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里说:“玉斗一对,欲与亚父。”“玉斗”就是玉制的斗。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排列像一个大勺子(斗),人们就形象地叫做北斗。最初的熨衣物的用具也像斗,所以叫熨斗。“斗”能盛东西,于是引申为一种量具,过去粮食就是用斗量的。这些“斗”字都读dǒu。
“打斗”的“斗”却读dòu,是“鬥”的简化字。甲骨文“鬥”像两个人用手相斗,和大勺子形的“斗”不是一回事。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里说:“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的制定原则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 “斗”是象形字,从字理上应该归为独体字。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有不少字都是草书楷化而来的,如“专、书、东、乐、农”,这几个字都是由笔画组成的。“头”字是由繁体“頭”的草书楷化而来的。尽管“头”字是由两个部件组成的,但是和“斗”字相像,大概这些是把“头”归为独体字的原因吧。
“习”和“石”不是半包围
不少字典都把“习”字划归半包围结构。其依据是,“习”字是横折钩上右两面包着“冫”,和“司”字是一个类型。
可是,《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习”字归到了独体字。原来,“习”是“習”的简化字。甲骨文“习”是“羽”和“日”组成的会意字,表示鸟儿在日光下飞翔,本义是小鸟儿反复练习飞翔,引申为学习、练习、复习的意思。简化字“习”只取了“習”上边“羽”的一半,甲骨文“羽”像两片羽毛,“习”也就是一片羽毛,自然要归为独体字了。这就叫做“尊重字理”。
“司”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司”字是人的嘴巴形“口”的右上方是一个手指向上又左弯的右手,表示发布命令。难怪《汉字属性字典》(傅永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把“司”字归为独体字,但是又有谁能把“司”字的横折钩和一横看成是一只右手呢?于是《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等许多字典把“司”归为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也没有规定“司”字是独体字。这也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
“石”字是由“丆”和“口”两个部件组成的字,应该和“右、左、有”一样,是半包围结构。但是“石”字不是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石”字归到了独体字。
甲骨文“石”像山崖(厂)下有个石块,是个象形字。再说,现今的“石”字上边的部分有没有写成“厂”,以这个字形来说划归独体字有道理。
甲骨文“右”就是“又”,像一只右手,没有“口”,本义是右手。后来,“又”专门当“再、更”的意思,于是金文给“又”加了个“口”来表示右手。甲骨文“左”像一只左手,没有“工”,后来金文加了表示工具的“工”成为“左”。这样一来,现代汉字的“左”和“右”自然是半包围结构了。
说说“坐、爽、乘”的结构
“坐、爽、乘”是什么结构?
有些人把这三个字划归独体字,我们心里总有些疑问。独体字是个囫囵字,不可以再分的,可是它们并不囫囵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