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自传》教案
|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 以自读为主,可安排一课时,按以下步骤导读。 1 . 编写"茅盾简历表"。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政治活动、文学 ( 文化 ) 活动、 主要作品。 2 . 结合练习一,理解详略结合的特点。 3 . 结合练习二,体会寓思想感情于叙事之中的特点 4 . 结合练习三,体会简明平实、讲究分寸的语言特点。 【 指点迷津 】 学习本课,要掌握以下几点: 1 . 掌握自传这一文体。自传是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性格、爱好、特长及思想发展过程等等。对于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 2 . 掌握写作的特点。 ①寓情理于叙事中。本文以叙为主,对亲身经历的事情一般不加评论,但却能看出作者明显的思想倾向和鲜明的爱憎感情。作者的感情、态度和主张都寓于叙述之中,通过叙事自然地显露出来,全文无一句空泛的议论。②详略结合,重点突出。作者采用突出重点,详略结合的写法,按时间顺序,以文学政治活动为中心,详写各个时期的中心事件和重大事件,略写其它事件。③语言简洁平实。 本文语言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叙事简洁,不生枝蔓。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文学政治活动的意义和作用一般不加说明,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和影响一律不加介绍,重事实,不夸饰,省了大量的笔墨。写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从事的各种工作,删尽冗繁,扼要介绍,只写做了什么,不写怎样做的。二是用词平实,讲究分寸。全文没有描写,极少用形容词,作者选用了大量平实恰当的词语,有很强的表现力。 3 . 掌握自传这一文体的创作手法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1 . 读课文,通晓大意 查工具书,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盘踞 通缉 赞助 辗转 蓄意 筹备 读准下边字的音:戊 戌 抨 皖 铎 恽 牯 韬 2 . 编写茅盾简历表(附1896 - 1930年简历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 政治活动及文化活动 ) 主要作品 1896 乌镇 出生。 1902 乌镇 小学、中学求学。 1913 北京 北大预科学习。 1916 上海 预科毕业进商务印书馆。 1920 上海 接办改革《小说月报》,发起"文学研究会"。 1922 上海 辞去《小说月报》职务,在商务编译所"打杂"。 1923→ 上海→ 1925 广州 政治活动为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1926 武汉 任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民国日报》主编。 1927 上海 "四·一二"被通辑,转入地下,写作谋生。 《幻灭》 《动摇》《追求》 1928→ 日本→ 1930 上海 写小说等,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子夜》《春蚕》 《秋收》《残冬》 3 . 学习对难点的解析和思路范例 ①阅读此文后,对"自传"有了初步了解,"自传"有什么特点 ? 自传是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性格爱好、特长、思想发展、成长过程等等,对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更要详细介绍。其实,自传古已有之,它是传记文的一种,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古人在著书后常作自序,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就有自传性质。 ②作为自传,以叙事为主,作者的思想倾向常寄寓于叙事中,试举例分析。 比如,作者1920年11月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并在《小说月报》上提倡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表明了作者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消极颓废文学的态度和决心。又如,"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通缉一大批人,我亦名在通缉令中。因此,回上海后,即转入地下,以写作谋生。"这里表明,作者在政治斗争面前明辨方向,以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阶级立场,转入地下,保存力量,和敌人继续斗争。总之,从以上叙述的经历中,虽未加什么评论,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明显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③阅读中,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略结合的特点,这样处理材料的依据是什么 ? 详写的材料,一般是以各时期的重大事件或以能体现作者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为依据,其他是略写。比如,作者详写了接办和改革《小说月报》,以至最后辞职的全过程,这件事充分表现了作者那个时期 ( 1920年 ) 的文学主张。作者还详写了1923~1926年从事的政治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切服从党安排的政治主张。另外,还详写了"国防文学"与"大众文学"两个口号之争问题,作者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其他诸如丧父、求学、解放后历任职务等均为略写。 ④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 语言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即可。 本文语言特点:一是精练,二是平实。精练是受文章篇幅、内容限制的。这篇自传篇幅短小,但是作者80多年的斗争经历丰富,要做到小篇幅大容量,就必须言简意赅,不生枝蔓,用事实说话,不评论、不说明、不描写、不雕饰,力求节省笔墨。语言平实,就是不虚夸,说话适当,用精当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思。比如,"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完全"表示了作者与鸳鸯蝴蝶派斗争的决心。又如,"1923年至1925年,政治活动占用我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绝非言过其实。再如,"我与邹韬奋等经东江游击队之帮助,离开香港,辗转赴桂林","辗转"表明了当时斗争形势复杂,反动力量猖獗,经游击队的帮助才得已赴桂林。 4 . 积累与提高:辨形辨义 ①辨形 戊 戊 戌 铎 铃铎 戌 戌时 译 翻译 韬 韬略 缉 通缉 戍 戍边 驿 驿 滔 滔滔 辑 编辑 ②辨义 抨击 攻击 都是动词。"抨击"是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攻击"可指目标明确的强有力的进攻 ( 此时是中性词 ) ,也可指恶意指责 ( 此时是贬义词 ) 。 盘踞 占踞 都是含有"用武力或非法手段占有地方"意思的动词。"盘踞"强调非法占有、霸占地方;"占据"一般指用强力占有,对象可以是地方,也可是财产、地位等,"占据"有时只指占去,如"工作占据了我的时间"。 【 动手动脑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 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作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开始发现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以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一九二六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 我的工作,除翻译外,及编辑的不算,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 1 .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阅读和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茅盾《自传》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同志的信任》教案 |
下一篇文章: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