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两篇
|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1.把理解两则短文的主题及托物言志的写法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类比、衬托 车法巧骄散结合的句式特点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2.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3.安排两课时。 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略)。 二、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刘禹锡(772一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后河南)人。有《刘宾客 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正音: 陋 铭 鸿 儒 德馨 案牍 2学生结合注解,弄清全文大意,熟读课文。 五、讨论问题(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讨论题)。 1.本文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理解:斯是陋室,推吾德馨。 2.本文可分为三层,请问该怎样划分? 理解:第一层(1-3句):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原因在于室主人‘。德馨。* 策二层(4~7句):写陋室环境和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第三层(8~9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3.有人说“托物言志”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理解、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 的情趣、但作者在文章里却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 章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显得含 蓄,隽永。 4本文哪些地方运用类比,有何作用? 理解:课文开头以山水作类比,说明山水出名是因为有龙有仙,由此得出陋室因主 人德馨“而不陋”的观点。后文又以诸葛庐、于云亭作比,旨在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 况。类比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本文共9句话,除第9句为散句,第6句为骄散结合外,其余的句子均为骄句 (对偶句和排比句之总称)。骄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又由于课文还运用了
一些散句,因而显得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 美相结合的和谐美。 六、背诵全文。(可进行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快的口头表扬或发点小奖品。) 七、布置课外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可以调素琴()②无丝竹之乱耳() ③斯是陋室()④往来无白丁() 2.本文第4~7句紧扣中心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按要求填写下来。 ┌──┬─────┬─────┬─────────┐ │句序│描述的内容│突出的特点│抒发的情怀 │ ├──┼─────┼─────┼─────────┤ │4 │陋室的环境│ │淡泊的心情 │ ├──┼─────┼─────┼─────────┤ │5 │ │ │ │ ├──┼─────┼─────┼─────────┤ │6 │ │ │恰然自得、乐在其中│ ├──┼─────┼─────┼─────────┤ │7 │陋室的生活│高雅、脱俗│ │ └──┴─────┴─────┴─────────┘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比兴)(类比)诸葛庐} 山、水 -------- 陋室------------------何陋之有 子云亭 (环境) 名、灵——德馨一一一一一一交往 -一不陋 (情趣)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略)。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 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
取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党的莲池(后被称为 “爱莲池”),他中建“赏莲事”,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 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惜花述志。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一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 淤 泥濯 清涟 不蔓 不枝 亵 噫 鲜 有闻 2.学生齐读。 五、串析课文。(围绕下列问题逐一展开讨论,涉及到的较难的文言词句顺便作些解 释。)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 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语清涟而不妖” 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技”是从体态方 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 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 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变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谈馆媚的品德,表达 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 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 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 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 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 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 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 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耀清 渡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③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骄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铁锦悦耳,顿挫有致。 六、背诵全文。 七、布置课外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之”字,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2以某种植物为题材,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正村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爱莲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滚而不妖(质朴、庄重)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名远扬) 风度 亭亭净植(端丽、纯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君子何人 反衬 世人爱牡丹——————富贵者众矣 (张海蚊) 教学设计(B) 教学设想 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 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 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 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教学安排两课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阅读和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短文两篇,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愚公移山 |
下一篇文章: 黔之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