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文两篇
|
一、导入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 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 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彩屏显示:彩图及课题《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读之劳形西蜀子云亭 可爱者甚善出淤泥而不梁耀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 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答题(基本扫除文字障碍)。 五、指导朗读。骄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骄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 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骄 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入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率全篇大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推吾德馨”这句话能提率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 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推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 “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 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 高洁做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明确:引古贤之名堂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 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推吾德馨”。 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 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最完美 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 8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虚山——仙(名)水——龙(灵) 衬 类 比 --实陋室——惟吾德馨(主旨)~ 外| 表 |在| 现 环境——绿、青 交往——鸿儒 情趣——调、阅 ——诸葛庐——何陋之有?—— 子云亭 (吴艳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 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 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 花,也写了《爱莲说人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 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彩屏显示:课题及彩图。 二、检查预习。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指名目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彩屏显示译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只作点拨。 1.讨论文体。 《爱莲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讨论后明确:是古代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 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讨论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着”,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
独只爱莲花呢? 讨论后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 谈谈。 彩屏显示:莲花图。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 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 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 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齐读第一段。 3.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 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从“莲,花之君子”中可看出是君子的化身。 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 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 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 人敬重(清高)。彩屏显示:莲花图。” 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 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 情。 齐读第一段并当堂背诵。(指导学生背诵) 4.引导学习映衬的手法。 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谈到菊花和牡丹?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 明确:“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第一段)“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第二段)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做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 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格有某种类似之处。 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对菊也是肯定的,菊是正面形象。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 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 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报 的。 5引导分析结尾。 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 鲜有闻”)。“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 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四、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 2.补充练习。(彩屏显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l)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4)不蔓不枝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予谓菊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阅读和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短文两篇,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愚公移山 |
下一篇文章: 黔之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