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注意多音字“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3、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崇高品质。 4、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复述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什么叫神话故事呢?(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一些神仙或者是鬼、怪、妖之类的,这样的故事才叫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封神榜》、《西游记》、《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板书课题:22 女娲补天 3、读读课题: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谁补天?女娲做什么?(通过读课题,让学生知道通过语感的变化,信息就传出去了。) 4、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想知道女娲是什么样的或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了吗? 评价:看来大家都是会学习的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将会帮助你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书读百遍,其自义见”如果提出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读书来解决,大家就更了不起了,你们有这个信心自己弄懂这些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那赶快打开书22课读课文吧!请大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看谁最认真。 2、同桌互读。同学们有合作学习的精神吗?现在请你们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教师巡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待学生读完之后及时地提出表扬。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顺势正音。谁想站起来读?请举手。(上课发言、读书的机会都是自己积极争取,没有举手,就没有机会的。) 根据举手情况,分小组读书 第二自然段较短,指名读。4、5自然段一个小组读。如果学生有读错的词语及时纠正,难读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1)、思考读完课题之后提出的问题。(对于女娲是什么人老师可做讲解)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用七个字说出来) 大家想回答问题了吗?之后:看来大家都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比较清楚了。再次引导学生读文,知道第一个内容将人们“受灾”了;第二个内容讲女娲“救灾”;第三个内容讲“寻石”;第四个内容讲“补天”。 大家对故事的整个过程明白了吗?那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习第一自然段(略) 四、师小结: 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女娲这位人类母亲的伟大形象,下节课,我们还将通过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去体会这位人类的母亲高贵品质。回家后在网上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3、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体感知 1、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 受灾、救灾、寻石、补天(上节课的板书)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人们受灾的情景吧。 2、教师引读: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女娲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生接读: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中挣扎。 过渡:眼睁睁地看着人类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拯救人类。 二、研读课文,感悟女娲的高贵品质。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感受到女娲怎样的心情? (1)、 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2)、指名说 (预设) a、生可能会说 女娲难过极了。 师:这是课文中直接告诉我们的。 我们合作来读这句话好吗? 师: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 生读:女娲难过极了。(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女娲的痛苦) b、还能体会到女娲的什么心情呢?(引导学生抓住“立刻”、“求”、“又”来体会女娲急于把人们救出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体会,进行朗读评价。 2、学习“寻石” 过渡: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了上来,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女娲。 (1)出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不绝后患,人类还会受到天灾的折磨,她决定把天补上。 (2)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句子旁写写自己感动的原因。 (3)指名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 a、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三、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受灾” 那老师有问题想问大家:女娲补天的故事有前因后果啊,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说说吗?(或者 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语文组集体备课课题:《白杨》年级:执教人: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学科 语文 年级 主备人备课组长 时间 地点教学内容 《白杨》 材料整理参与人员备课中心问题1、集体备课《白杨》一课。2、按松山区教研室五四步教学法,更好地选择第二课时对话交流的话题。3、高年级朗读指导技巧。过程描述一、开会;二、宣布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议题:1、集体备课《白杨》一课。2、按松山区教研室五四步教学法,更好地选择第二课时对话交流的话题。3、高年级朗读指导技巧。三、主备人说课四、集体备课人讨论五、形成上课方案六、评课七、讨论如何更好的进行中年级朗读指导。讨论结果1、形成上课方案2、对话课题以课后题为主,但仍要注意涵盖全篇的大问题反思 课堂上,小组合作气氛一般,放不开。学生提出的问题,值得思考的内容较少,要加强训练 《白杨》说课稿教学内容 《白杨》 教师 郑主持人 时间 地点参与人员说课内容 《白杨》说课稿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白杨》,现在,我对本课题按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四、说教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七、说板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八、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生命力强 爸爸--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备注 《白杨》教学设计(初稿)及研课讨论记录 教学内容 《白杨》 主备人 郑慧 备课组长 崔春华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参与人员 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生命力强 爸爸--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研课讨论 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习作积累词汇、方法。 《白杨》教学设计(形成稿) 教学内容 《白杨》 主备人 郑慧 备课组长 崔春华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参与人员 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1.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2.指名读。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1.出示文中生字词认读 2.齐读 (五)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记忆字形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 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生命力强 爸爸--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白杨》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白杨》 主备人 郑 慧 备课组长 崔春华 时间 材料整理 郑 慧 参与人员 全体语文组教师 教学反思内容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 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突出这一重点,我抓住了如下三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及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 二、抓住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 三、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了功夫。因为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出作者的“心”,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了根基。 《白杨》评课记录 教学内容 《白杨》 主备人 郑 慧 备课组长 崔春华 时间 10.11 材料整理 郑 慧 参与人员 全体语文组教师 听课教师意见或建议 房校长: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导入时,通过复习词语,谈对白杨有了初步印象。第二课时围绕话题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交流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 崔春华: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随机介绍相关的表达方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王美艳: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解静伟:首先先说自己的感慨。你们的学生朗读水平很好,很有感情,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朗读的训练是很扎实,很到位的。教学时,在教师朗读课文时,要下载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配乐朗诵,不仅让教师的范读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 徐 会:整节课的思路很清晰。先是字词然后到段落。但与学生交流不够,不能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很关切。有很多内容,学生已经说的很好了,但你仍然重复了。个人觉得,学生能说出来的话,就让学生去说,而不要老师代劳。 郑 慧:结合几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课文的总体教学思路应该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唐年美
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以“美丽”为主线,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做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的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单薄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用事例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把握学情:
同学们,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预习的情况:
1、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文章有哪些让你质疑的地方?
二、走近玛丽 感悟容貌美
1、下面,我们一来看看我们的主人公——玛丽居里(出示幻灯片)。用一句话说出你对她的第一印象。
2、打开课文,看看作者梁宽是怎么描写站在领奖台上的玛丽的。找到直接描写玛丽居里样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轻声读一读。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肃然无声”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给它换个词?结合文章描述的情景想一想,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指导朗读)
4、体会文章的语言,往往是一个句话,或者一个词,而入情朗读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感悟其意!(板书:关键词句)
5、出示“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观察这两个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进行描写?(外貌)
(我们都知道,表现一个的外貌有可以从很多地方着手,比如——衣着、头发、体态、四肢等等,可此处对居里的外貌,作者主要是抓住什么进行描写?——因为,此时作者笔下的人物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而一个人的眼神最能透出她的聪明与才智。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得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性的细节来进行描写。)
三、走进玛丽 感悟品格美
1、是什么能够让一位女性站在这个万人瞩目的领奖台上呢?到底在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下文——
2、你又是从文中具体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呢?认真默读课文3——6段,感悟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待会大家一起来交流。
3、交流体会;
句子一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不断地追求科学真理 非常执着)
句子二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抓“一锅一锅”“终日”“烟熏火燎”体会居里的艰苦奋斗)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点谈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句子三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四个“变成”体会居里夫人一生的荣耀和不朽的功绩)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4、由于玛丽倾心地付出,劳累的工作,她的身体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出示图片)看着此时的玛丽,我们不仅为她感到心酸,感到遗憾。。。。。可是,在玛丽看来,这并不算什么,那是因为——
5、面对着对科学发展有着如此巨大的贡献的玛丽,你此时是一种怎么的情怀?把我们对玛丽的崇敬与钦佩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总结升华 感悟“美丽”
我们再来读课题——现在再来谈谈这份“美丽”饱含了什么?
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板书设计:
跨
越 美 容貌美
百 丽
年 科学精神
的
教学反思: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质疑是深入学习的文章的第一步,自己提出问题,开启学习思维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内驱力。同时,布置学生学前预习,课堂从检查预习开始,既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借助检查把握学情,进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实效。
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文的学习中,以“美丽”为线索逐步深入,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自读自悟,浏览、默读、思考、交流、朗读、感悟。课堂上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表达规律。在设计中,根据文本的特点,找到适合学生语言文字增长点的地方进行恰当的训练,如感受“肃然起敬”领会用词的精确;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主要通过玛丽的目光和神情进行外貌描写,体现出玛丽的超然的智慧与坚定的意志。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要能结合所塑造人物本身的特点而进行的方法。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