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拣麦穗》教学实录 雨中登泰山

作者:旷可卿
 
 “追寻麦穗地的美丽的梦,兼谈如何解读散文的思想感情”。采取“艺术人生”的访谈形式,指引学生自主轻松地完成对课本主题的理解。 
   
  一、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1:赖文其;主持人2:吴中杰): 
  主持1: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2:欢迎大家参加高一年级(11)班自编自导的“艺术人生访谈”节目。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大家快乐,让大家收获知识,同时,也能给大家以人生的启迪。 
  主持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往往很难准确把握文意。那么,我们这期节目的制作目的就是以《拣麦穗》这篇文章为范例,解决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对主题思想不能把握的疑虑与困惑。 
  主持2:这次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拣麦穗》作者张洁的代言人旷老师,担任本期节目嘉宾。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她上场。 
  主持1:旷老师,您好! 
  师:主持人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2:您作为张洁女士的代言人,应该对她有较全面的了解。希望您能为我们提供张洁创作此篇的第一手资料,帮助大家更深刻透彻的理解《拣麦穗》这篇文章。同时能指点大家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准确把握散文主题。 
  师:能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倍感荣幸。“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这不能说指点,只是有机会互相切磋,交流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与心得而已。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当中,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尤其是新颖的见解。 
   
  二、嘉宾有言: 
  师:(介绍张洁)接下来我先对张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她1937年出生,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当代女作家,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作家的称号。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下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真挚,优雅醇美。 
  主持1:张洁真是一位感情真挚,心思细腻的作家,而且取得了那么高的文学成就,我们真应该好好向她学习。请问当时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创作此篇呢? 
  师:(用幻灯片介绍写作背景)张洁说:人需要物质的获取,但更需要拥有精神自由,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美好的人生之路。然而那时农村的实际情形是艰苦的、困窘的、冷漠的。百般无奈之下,还得顺从地嫁出去,没有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甚至连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

 

课文题解∶

  课文的末尾写道:因为“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所以才能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又因躲过一场倾盆大雨,所以“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感到“意兴盎然”。这说的就是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课文标题《雨中登泰山》不仅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及所处的特写的气候背景,也体现了上述的立意所在。阅读课文应体悟作者雨中登泰山的别有一番的独特感受。   

课文简析:

  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三段法,即中间以登山游览为主体,开头两段写登泰山的缘起,结尾两段写登山的感受,构成一个首尾照应的整体。     

  文章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作者长期向往泰山和迫切希望举步的急切之情。极写作者对泰山的一往情深;不登泰山有如负债,欲登泰山则不管雨下。                                 

  文章的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写登山途中所见所闻、所观所感,是本文记游的主体。作者一路登山,景点不断变换,写各景点的景物又有侧重,如描写虎山水库则细绘雨增水势,写七真祠则突出其塑像的传神与逼真,写一天门到经石峪至二天门则重在写一路的山光水色,写步云则突出飞瀑的别致与声威,写十八盘重点是奇松,写天街和山顶重点则为怪石与云海。作者按登山的行踪将一路所涉的各个景色点巧妙串接起来,点线结合,结合艺术十分高超。  

  文章的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作者登山的感受,这里不仅仅有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特点提示:

  抓住景物特征来具体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客观事物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同是泰山在不同的时令、不同的场合也往往显示出不同的风姿。本文所写的是雨中泰山的别一番情趣,处处点染雨中泰山的水声、山色、水态、水情,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插入传说,引用古诗文是本文的又一鲜明特点。这些可以使人想起遥远的古代,又为古老的泰山增添一层神奇的色彩。尤其是杜甫宋之问、应劭等人诗文的引用,更表现了泰山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座采掘不尽的文物宝库。文章的这一特点能触动读者由此把握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脉搏,并油然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问题思考:

  同是写紧十八盘,作者曾用了两个比喻:一是“仿佛一条灰白大蟒”;二是“仿佛一架长梯”,“大蟒”与“长梯”形象迥异,这样写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

解题思路:

  并不矛盾。古人诗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写紧十八盘,由于立足点的不同,具体感受的形象也就不同了,前面一个比喻是在底下远眺所得的印象,后面一个比喻则是近处仰望的感觉。这两个比喻的妙用正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逼真。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和评课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拣麦穗》教学实录 雨中登泰山,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师说
    《归去来兮辞》备课指导
    家有考生忌说泄气话 专家为中高考减压…
    反对党八股
    简明·连贯·得体
    阿Q正传
    《雨霖铃》
    阿Q正传
    小小的船
    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陈情表
    孟子二章
    文学和出汗
    高中英语网络课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说
    凡事要三思而行
    短文两篇
    饭钱
    小山羊

    学会比较、善于比较——在比较中认识…
    荔枝(第二课时)
    荔枝(第二课时)
    《黄河颂》课堂实录 古代英雄石像
    《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 评课
    济南的冬天课堂实录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教学后记
    六国论
    《六国论》精讲导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颛臾》讲课大纲
    十月一日
    孤独的美丽从教十周年课堂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邹忌讽…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内蒙访古方法主线导析 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优秀教案)和评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教时授课教…
    句式的仿造
    Teaching Plan for I Can’t Talk Ri…
    2012会考高考:先确定主攻方向再行动
    2012年高考报名考生户籍学籍均须在川…
    book two unit21 lesson 81课堂实录
    比一比课堂实录
    外国散文两篇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凡卡》课堂教学点评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实录
    《风姑娘送信》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杂文四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
    着力读书训练  着眼思维发展——《爬…
    我国古代的车马
    皇帝的新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堂
    色彩鲜明  引人入胜—— 《林海》教学…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
    愉快的作文課(教学实录)
    扎实训练  着眼发展——《五彩池》教…
    改造我们的学习
    强调有序  注重自得——《捞铁牛》教…
    突出训练意识  注重激发情感——《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威尼斯的小…
    草地夜行
    精心设计好开头和结尾(记叙文)
    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伟大的友…
    威尼斯
    自主·自悟·自得—— 《圆明园的毁灭…
    《河床》课堂实录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祭十…
    张衡传 《回乡偶书》课堂教学实录
    屈原列传
    [般涉调] 哨  遍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口技教法一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光的传播》课堂实录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童诗教学
    语言的演变
    《顶碗少年》课堂教学实录
    娘子关前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我的伯父鲁…
    荆轲刺秦王
    《凡卡》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改造我们的学习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
    《出师表》教学实录
    《春夜喜雨》教学实录
    《慈母情深》教学实录
    《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 《登高》课堂…
    汉堡港的变奏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