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内心的苦闷的心情。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请同学继续研读课文。
3、精读课文分析(3—11段)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4)具体写弟弟爱风筝,我阻止弟弟玩风筝的情景。
第二层:(5—7)人至中年懊悔自己少时对于儿童精神的虐杀。
第三层:(8—11)请求弟弟的宽恕却遭遇弟弟的无怨与漠然。
①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爱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
作者在第3段先写弟弟观看风筝:“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惊呼”“高兴得跳跃”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这些语句生动地刻画出了弟弟对风筝的喜爱、痴迷。
作者在第4段写弟弟偷偷地做风筝:“拾枯枝”“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这些语句表明弟弟在偷偷地做风筝。“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用红纸条装饰着”,这是对将要完工的风筝的描写。可见弟弟做风筝很用心,风筝做得也很漂亮。此处作者对一个儿童对玩具的渴求、喜爱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的态度:“嫌恶”“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作的玩艺儿”“是笑柄”“可鄙的”,这些语句表明了“我”当时的观念。“破获秘密的满足”“愤怒”这是发现弟弟的举动时的心理描写;“即刻伸手折断”“掷在地下”“踏扁”“傲然走出”“没有留心”,这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与弟弟当时的“惊慌得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绝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哥哥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
②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③在“我”懂得游戏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懊悔自己当初的做法,痛恨自己的无知,对弟弟怀有深深的歉意,表明作者很看重手足情感。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④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