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四川 兰瑞平   时间:1999年5月23日下午
地点:江苏如皋白蒲高级中学
师:(板示:致橡树  舒婷;微笑着面对六人围坐形成弧形的六组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是自读课,我们要自读的课文是舒婷的《致橡树》。自读,主要是大家自己阅读分析理解,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可以吗?(交代“任务”,强调“自读”。)
生:(齐声)可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读时可以仔细些,并且要看一看课文的自读提示。(很快导入“自读”。没有多余的介绍,侧重让学生去“读”。)
师:(几分钟后)这个女同学举手了,请你先读,要不要到前面来?
生①走到台前朗读。
师: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节奏、情感都把握得很不错,读出了诗人爱情的观念。不过,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你在读“不,这些都还不够”时读得比较柔弱,为什么你这样处理,而不读成“不,这些都还不够!”那样的强烈语调?什么道理?(听读何其仔细,且用“请教”提问,教者的导引,匠心独运。)
生①(思索片刻)我觉得这样读感情深挚。
师:你能够从这首诗本身的内容和角度来讲一讲吗?(向思维纵深引导。)
生②:这样读,是对旧的爱情观的否定……
师:否定就应该强烈一点,读成“不,这些都还不够!”为什么反而要弱化语调?
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句怎样读更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对问题深研细究。)
生②:我们这一组认为这一句是对旧的爱情的否定批判,下面提出自己的新的爱情观,读得响亮一些强烈一些才好。
生③:我们认为这一句朗读时语调应该弱化,这样读对感情的深化很有作用。
师:这也是有道理呀,还有其他意见吗?(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其思维向纵深发展。)
生④:我认为这一句读的时候弱化好一些。强烈的语调,显得急促,没有回旋的余地,给人一种被悬在空中的感觉,不实在(辅之以手势,以求形象),所以,弱化语调的读法更好。
师:很好!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刚才对问题的思考很深入,回答很好!这里读的语调强化好,还是弱化好,我在读的时候没有想到(坦诚之至)。这里弱化,下面逐渐强烈起来,这样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后面的扬,前边怎样呢?(生:先抑)对,先抑,然后再扬。我想到的是,诗前半部分的“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中的“攀援”、“痴情”,这全是错的吗?全错了,所以被诗人否定了;接下来的“也不止像泉源,也不止像险峰”中的“不止”“也不止”后面的“泉源”和“险峰”,全错的吗?(学生议论)不全错的;前后构成排比,否定的情感好像逐步在弱化,对不对呀?当然,同学们处理成强化语调,也可以,关键是你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学生讨论发言之后,结合诗句要言小结,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来集中讨论一个问题: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我们还不太喜欢,为什么?(及时提出新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这种“深化”又见匠心。)下面我们可以分组讨论,讨论好了由一两个同学代表小组说出意见,好不好?(学生齐声,好!)但我们先要推选出今天这场讨论的主持人,主持各小组的讨论。(上面有关诗句强、弱的讨论已形成一个学习的高潮,这儿又别出心裁,另有洞天。)
生⑤:站起
师:(惊喜地回过头)你愿意?好,好!那就请你到前面来主持,我就坐到你的座位上去,好吗?(师生异位,众人哗然。)
主持人:(大方地走到前面,用左手潇洒地一亮)你请坐。(彬彬有礼,素质良好。)
师:(喜悦地入座)
主持人: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要言不繁,直奔主题。)
主持人:(约四、五分钟后)我想,大家可能讨论得差不多了,各小组用一两句话概括好讨论的意见,然后推一位同学发言。(主持有方:注意把握时间,还提出明确要求。)
生⑥:我们小组讨论的意见是:大家非常喜欢这首诗。原因是诗中用了许多比喻、排比、对偶,形象地表现了诗的意象。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等,把新、旧两种不同的爱情观表现得非常鲜明……(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有理有据。)
主持人:他们小组非常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诗中“我们分担……我们共享……仿佛……却又……”几句,有道理,其他组呢?
生⑦:我们小组认为诗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等诗句写得比较好,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另外,诗的后半部分写得最好,不光诗意好,而且句式也很优美;好的诗情,好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新的鲜明的爱情观点。(重视内容,也强调形式,可贵。)
主持人:这个小组说舒婷把自己和爱人比喻成两棵树,表面分离,然而只是身的分离;意思是只要心相依也是一种真正爱情。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⑧:我们小组认为,诗中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语言……”等句写得很精彩,它形象地道出了诗人深沉而不浮泛的爱情观。
主持人:这个小组的意见概括地说是:真正的爱情不一定要挂在嘴上,不一定要法律固定,只要真心相爱,哪怕分离;真心相爱了,哪怕只默默地相视;相互爱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也确乎是一种深情;相互爱的人,不一定要把心全部掏出来,但对方也能够理解。这就是诗人新的爱情观。(众热烈鼓掌。)
生⑨:我们这组的同学认为这首诗写得很不错,大家都喜欢。但我们要提出个问题:诗句“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而下一句的“像沉重的叹息”中“沉重的叹息”表现的是什么,我们还不明白。(提出了新问题,深入地“学”,“主人”的求学态度。)
主持人:诗句“像沉重的叹息”放在这里表现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来讨论讨论。(把握关键,顺势导引,“主持”有方。)
生10:我们认为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了好像有一种浓重的火药味在里面,读起来不太舒服……
主持人:这位同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否刚才那个小组的意见,认为这首诗通篇都是写得好,但“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子不符合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情调,有浓重的火药味(众大笑)。但他还没有回答出“沉重的叹息”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继续讨论。另外,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卉”是不是不符合这首诗的主题?
生11:我认为诗中对象征男性阳刚之美的橡树的赞美和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木棉树的赞美,都表现了作者特有的风格,这是自读提示中告诉我们的。
我认为这“沉重的叹息”是女性柔韧情感的显现,这也是一种象征。
生12:女性的柔韧是一种美,可是“叹息”往往是令人焦虑的,何况这叹息前又有“沉重”。(众大笑)
生13:女性的柔韧固然一种美,但女性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有自己情感外的表达方式,“沉重的叹息”恰恰是女性深沉的柔韧之美的表现,难道美就一定是要喜滋滋的吗?(众又大笑)
主持人: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都不错。“叹息”是一感情的流露,“沉重”一点或许更美。(众笑学生鼓掌)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师:(起立,向主持人示意)刚才大家的讨论很好,也很深入。我补充一点,这首诗是舒婷的名作,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爱情观。但有一点要明白,这首诗写在什么时候呢?(生:写在1979年)对,写在1979年,也说法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当时仅二十几岁的诗人,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未来;那么,她当时写的诗还比较嫩气一些,是不是?如果今天的舒婷要再一次“致橡树”,想她可能会对诗中的有些诗句做调整修改,就不会像“这才是伟大的爱情”那么直露简单了(众大笑),下面请主持人小结一下。(及时评议,龙点睛。)
主持人:这首诗写在十的动乱之后不久,诗人用多种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自己崭新的爱情观;但由于是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诗人的情感还没有完全现代化,所以,爱情观也还没有完全现代化……(众大笑,热烈鼓掌。)
师:(向主持人表示谢意)你的主持很出色,谢谢你!(主持人含笑走回座位)讨论就此结束,好吗?下面我们试做三个作业:①重写一段自读提示,或对自读提示进行一些修改;②代今天的舒婷修改一下有的诗句;③写一篇短文“读《致橡树》”赏析一下这首诗。第三个作业放到课后去做。右面两个小组和左边一个小组修改提示,其余的修改诗句。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看了看时间,走进学生中去,时而听讨论,时而点拨几句,连续走进三四个小组,五、六分钟后,走到讲台前。)同学们作业时都很认真,当然,我们的作业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有道理就行。下面,先请修改自读提示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修改的,原文哪些地方不太妥当,如何修改,为什么?(这是教者有意带领学生走向“高于教材”的境界。)
生14:我们小组修改自读提示的意见是:在提示的前面或恰当的地方点明一下写作时间,以便阅读全诗时能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入地理解;另外还可以在提示里结合另外一些课文点拨一下,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生15:其实,有关爱情的课文还有,如《与妻书》、《荷花淀》等,提示里如果能够结合一下这些课文,效果会更好。
师:以上同学的意见很好!提示里结合一点课文,比如高二的《孔雀东南飞》,高一的《荷花淀》等,这样能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
    教学目的:
    《山中避雨》习题
    《荷花淀》——《荷花淀》的审美情趣
    《荷花淀》教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的几个问题
    出师表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站在单元起点(下)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我教《劝学》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陈太丘与友期
    《孔雀东南飞》实录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铁皮鸿门宴
    站在单元起点(上)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白色鸟》课堂实录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故都的秋
    春姑娘上《道士塔》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人生的境界》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辩日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李镇西教《孔乙己》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送行》教学设计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摩西《短歌行》实录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华罗庚
    我很重要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闺塾》课堂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再别康桥》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教《荷塘月色》
    乡愁诗教案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陋室铭》教学思路
    我教《祝福》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给闲人参考)
    《山中访友》教案
    故乡的榕树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
    论毅力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山中访友
    沙田山居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
    《黄河颂》
    《社戏》课堂实录
    《师说》教案设计
    (语文版)《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扬州慢》课堂实录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我上《五人墓碑记》
    《与朱元思书》教案
    《赤壁赋》教学设计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童趣》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内容的生成与创设《风筝》六题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语文版:《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美猴王》教学案例
    奇妙的克隆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