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五年级第二学期 >> 原文教学设计 >> 正文

 

琐忆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人方法。 
    (二)理解本文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的结构特点。 
    (三)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四)认识和学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开头说:“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这句话中“写照”与“体现”两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分析:“写照”就是画像,鲁迅先生给自己了个像,是指形象而言;‘林现”就是某一事物具体地表现出某一种精神,是就精神而言。 
    (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于意料之外”,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分析:“意料之中”,作者曾写过杂文,都被“叭儿狗”误认为是鲁迅的作品而使鲁迅受到攻击,为此,作者心里深感不安,“想见而又不敢去见”鲁迅。一次与鲁迅不期而遇时,鲁迅果然说:“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作者认为确实要“挨他几下了”。 
    “意料之外”,鲁迅不但没有训斥作者,反而与他亲切交谈,笑起来了,与作者原来的想法完全相反。这段文字恰当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生动地表现了鲁迅的亲切热情,平易近人,敌人的造谣不驳自败。 
    (三)作者在谈到自己和鲁迅先生多次交往的过程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肖像,即“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这段肖像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与精神? 
    分析:表现出一位坚定、沉着、勇敢、顽强的战士性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四)这段白描式的肖像描写,运用移就和象征手法,借头发的形像,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它穿插在写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章节中,目的是写“平易近人”,却着力写他的“倔强”,这不矛盾吗? 
    分析:作者紧接着写道:“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爱”就是解答,说明鲁迅先生平易近人,并不是由他个人的性格所决定的,而是由于他是站在培养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青年力量的高度来接近、关怀青年的。揭示了鲁迅先生“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和时代特点,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狮子、猪、羊、小溪、烂泥塘各比喻什么?引用鲁迅先生这两段话有什么作用? 
    分析:狮子喻强大的国家,猪羊喻弱小的国家,小溪喻青年,烂泥塘喻夸夸其谈的学者。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的情况下,自夸国大是极其危险的。青年人单纯、热情,虽阅历浅薄,但积极向上,比夸夸其谈的学者故弄玄虚,借以吓人要好得多。同时,有力地证明鲁迅先生对青年谈话重在言传身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是一贯的。 
(六)本文是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什么题目取名为“琐忆”? 
分析:本文选择的材料,一是“小”,二是“多”,故叫“琐”;本文选择的材料,又是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因此叫“忆”,给人以亲切感。 
同时又告诉我们,本文选材的意图是以小见大,通过这些“琐”事,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在选材、组材上做到琐而有纲,琐而有序。 
(七)文章一开头就引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于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分析:全文围绕这两句话写了七件事,可见这两句诗为选材定了标准,使零散的琐事有一个围绕的中心,一个鲜明的贯穿线索。作者在引用这两句诗之后马上说:“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为塑造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定了基调,所以,这两句诗是全文的纲。 
(八)本文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和抒情,在记叙中夹入一些称颂鲁迅先生的富有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请找出来,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分析:如开头引用两句诗后对两句诗的评价,起到点明题旨的作用;有关鲁迅是否“不易接近”的议论,为写第一次见面作了铺垫;对于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抒情性的议论,不仅深化了“平易近人”的内容,而且深入到有关鲁迅思想发展的探索,揭示了他“俯首”精神的阶级内涵和时代特点;第二部分开头的抒情性的议论,把对“横眉冷对”的叙述集中到战斗风格上来,并深化了对“战斗风格”的认识,然后过渡到写鲁迅先生的谈话;最后一自然段的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感激。热爱、怀念之情。这些抒情议论,能使主题阐发得更集中,更明确,而且还有利于各部分的衔接和过渡,如果把这些抒情议论抽掉,全文就只剩下几件琐碎的事了。 
(九)本文除了第9自然段肖像描写外,还有几处适当地穿插了对鲁迅的外貌和举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写鲁迅解剖自己思想变化时,穿插了肖像描写:“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的深切希望。 
写到鲁迅揭露敌人“对外屈服,对内束手”时,穿插了动作描写:“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逼真地写出了鲁迅在敌人面前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表现了对敌人的极端蔑视。 
作者多次描写了鲁迅的外貌和举止,能使读者如见其人,更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过唐没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的题目和主要内容谁还记得? 
明确:(同志的信任),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在就义前托人把他用米汤写的一封信和一束文稿,交给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鲁迅先生,要求鲁迅先生设法把这一束文稿转交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表示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信任,从而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琐忆),是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通过这些日常的对话和独白,使鲁迅先生深遥的思想,闪光的智慧和崇高的精神得到比较充分的显现。 
(二)检查预习情况,请同学根据自己做的读书卡片讲出鲁迅七次谈话的内容。 
明确:鲁迅七次谈话内容: 
(1)代人挨骂; 
(2)批评自夸“地大物博”者; 
(3)鼓励自惭浅薄者; 
(4)替人补靴与进化论; 
(5)攀附阔佬的故事; 
(6)抨击禁止男女同泳; 
(7)“皇帝免冠”。 
(三)提问:这七次谈话很分散,内容不一,作者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文章开头引用了鲁迅两句诗:“横眉冷对于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出这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他的人格的体现。这是全文的纲,也是全文的线索,把要写的材料都统率起来。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两句诗的出处和含义。这是鲁迅1932年写的七律(自嘲)中的两句。原文是:(用投影机显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毛主席对鲁迅先生一生忠诚为人民服务,对敌人坚决斗争的精神,赞扬备至,对这两句诗作了很好的解释,可供我们参考。他曾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课文里鲁迅前四次谈话表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体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后三次谈话着重表现了“横眉冷对于夫指”的精神,体现了他对敌斗争的坚决,体现了他的战斗风格。两个侧面合起来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从整体看着重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前四次谈话固然是这样,后三次谈话虽然说的是对敌斗争的事,但作者还是强调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育,使人感受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四)老师提示:每一次谈话都是谈一些小事,作者怎样以小见大表现深刻的主题,使读者看来觉得亲切、可信。让我们共同来分析讨论作者是怎样写的。 
请同学阅读1~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不曾和鲁迅相识的时候,对鲁迅的印象怎样? 
(认为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不敢去接近他。) 
(2)后来又为什么想见鲁迅?这时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因为作者写的文章反动文人认为是鲁迅写的,骂起鲁迅来,作者想当面致歉,但害怕鲁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原文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琐忆,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读《伊索寓言》
    义务投递员
    海滨小城
    手术台就是阵地
    吃山顶上的草
    麻雀
    小松鼠看错了
    参观人民大会堂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爱故乡的杨梅
    听训
    美丽的公鸡课堂实录
    拿来主义
    鸬鹚
    吃虫的植物
    老水牛爷爷
    工人代表(3课时)
    语言的魅力
    儿童城
    小珊迪
    我与地坛
    临淄区“四主”课堂教学展示会之《愚…
    我是一条小河(第二课时)
    《宽容》序言
    活板
    大胆取舍 突出重点———小学语言第十…
    改造我们的学习
    抓住人物特点 理解人物品质——小学语…
    全神贯注
    《小山村》一课教学设想与教案
    荷塘月色
    藤野先生
    荷塘月色教案(附背景资料)
    夏夜荷花
    万里长城
    竞选州长
    智能鼠
    沁园春·长沙
    威尼斯
    《“定位选句”题解题方法指要》教案
    《包身工》的分合比较教学
    真正的荣誉
    快活的小河
    称象
    泉水
    小麻雀
    米洛斯的维纳斯
    点金术
    寸草报得三春晖── 一堂为母亲节设计…
    谏太宗十思书
    在文学欣赏中解放人的心灵——《项链…
    关于《 归去来兮辞》
    正确归因  不断进步——考试之后的一…
    关于《兰亭集序》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义务教材第十册)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核舟记
    改造我们的学习
    在烈日和暴雨下
    三峡
    简笔与繁笔
    胡同文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劝学
    过秦论
    窗台上的蜜桔
    鸿门宴
    我与地坛
    石钟山记
    病梅馆记
    五人墓碑记
    《我与地坛》导学学案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在大熊猫的故乡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
    从三到万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回延安
    大瀑布揽胜
    威尼斯商人
    模拟光合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
    况钟的笔
    鱼儿捎来的信
    古代诗词五首
    我的老师
    小猫钓鱼
    手术台就是阵地
    “友邦惊诧”论
    苏州园林
    同志的信任
    分马
    同志的信任
    核舟记
    活板
    活板
    变色龙
    谈笑
    故宫博物院
    在烈日和暴雨下
    《孔乙已》的十种导入法
    白杨礼赞
    听潮
    《惊弓之鸟》说课稿
    中国石拱桥
    有的人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老杨同志
    俭以养德
    品文鉴美入境抒情——小学语文第六册…
    怀疑与学问
    理想的阶梯
    论雷峰塔的倒掉
    七根大柴
    短文三篇马说
    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诗词两首
    荔枝蜜
    孔乙己
    大自然的语言
    《白毛女》选场
    孟子二章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我的叔叔于勒
    陈涉世家
    出师表(第一课时)
    宋定怕捉鬼
    挖荠菜
    《社戏》说课教案
    向沙漠进军
    短文三则
    桃花源记
    《谈骨气》课堂实录及评说
    社戏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
    挺进报
    谈骨气
    一面
    分马
    一件珍贵的衬衫
    七根火柴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短文两篇
    北京立交桥
    北京立交桥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向沙漠进军
    爱莲说
    诗词五首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工之侨献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数字杂说
    绝唱
    提醒幸福
    白蝴蝶之恋
    纪念白求恩
    小橘灯
    梅岭三章
    一面
    勇气
    古诗词曲五首
    卧看牵牛织女星
    数字杂说
    月亮上的足迹
    社戏
    大自然的语言
    [科目]  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
    《卧看牵牛织女星》练习二
    数字杂说教案
    美丽的《社戏》不朽的经典
    口技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