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中考 >> 语文学习教案 >> 正文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通过朗读的比较学生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
不少学生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为了避免误解,我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两行安排为一行,读起来太拗口,影响抒情速度)。这样,学生强化诗歌诵读获得诵读技巧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2、押韵方面,我着重让学生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体会出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如《致恰达耶夫》中押“亡、样、芒”等字的“ang”韵,显得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以及对未来必胜的信念。这些韵脚都很好地为思想感情服务。

二、读懂——分析诗歌的情感突破口

诗人平时肯定积累了许多情感,因了某个契机,有了情感突破口,才演绎成章。这就是“灵感”。从诗歌创作规律来说,突破口跟作者的写作情感状态密切相关。郭沫若写《女神》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郭沫若“长期郁结的民族感情、个人激愤,但在惠特曼粗犷的民主主义诗歌的启示下,找到了喷火口”。如果不是一次被捕,一场大雪,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恐怕会是另一番味道,而兰波的名诗《元音》和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穿裤子的云》,完全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意象。作者找到了突破口,强烈的感情才找到一个泄口,喷涌而出,才写成诗歌。

突破口不仅成为倾泻感情的源头,还有深化思维延伸情感的作用。因为诗人最初的思考毕竟还较粗糙表浅、不够成熟,随着突破口的发现,情感在不停地流泻中会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地开拓出新的领域,进一步深化已有的体验和感受。
一个理想的突破口往往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如果读写时找到它,意味着阅读或写作思路从混沌到有序,为顺利读写打下基础。
我在诗歌教学中,坚持把握情感突破口和诗歌蕴涵的整体情感的关系,采用“抓突破口——理感情流程——析思想情感”这一主线组织课堂结构。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已能够独立分析。如舒婷的《致橡树》,先抓突破口,是借用木棉对橡树的倾诉,其实质是女性对男性的倾诉,然后指导学生再阅读全诗认识、发现其情感流程是由反到正,其情感内容是女性对爱情渴求平等的观点。在指导学生写诗时,也注意引导学生蕴酿情感,寻找灵感。

三、读透——领悟诗歌的艺术表面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才华的诗人都在不断创新,于是出现了内容和技法上新颖别致的文本。可以说,诗歌是最具有创新意识、最需要创新意识的文体。当然,内容上的创新比较容易接受,但技法上的创新则不好把握。不少学生接触过诗歌,常常有这种困惑:读了诗歌,也有点感动,可就是不知道这份感动是怎么来的。尤其是接触到像威廉斯(美国意象派诗人)、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向学生讲授诗歌艺术表达技巧的问题。
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只是为技巧而技巧,为艺术而艺术,是不适当的。诗歌技巧归根到底是为更好地表情达意的。我们现行教材(如老教材第三册诗歌单元),说到抒情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抒胸臆,一是借景(物、境)抒情。这给我启发:分门别类也许可以说是最好的指导方法。从诗歌表情达意的角度,我粗浅地把上面两种方法归纳为一重语言形式一重语言效果,并且和中学有关的修辞方法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如下,使学生可以易于操作:

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偶(重语言形式)
借景(物、境)抒情:比喻、拟人、暗示、象征、对比、省略、变形、反讽(重语言效果)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排比、反复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具有美感,读来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开展。《致橡树》比喻、象征、对比、排比的运用,使语言整齐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对现代派诗歌中暗示、变形、反讽等难度较大的技巧,学生虽无运用的必要,但了解一点,对阅读和写作诗歌不无益处。对这种出自自身经验的技巧,如果学用一致,将给学生莫大的益处。
学生能够写诗,是语文教学的胜利,是文学教学的胜利,是诗歌的胜利,更是学生塑造自身人文素质的胜利。身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钻研,不断提高,去争取这一胜利!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学习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绿》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威尼斯商人(节选)
    《雪》四人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九(下)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
    项链
    幽径悲剧
    议论文说理技法解析探讨
    行道树
    《采薇》
    再塑生命
    祝福
    老王
    生命与和平相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有的人一纪念鲁迅有感
    李杜诗五首
    短歌行
    论美
    峡江寺飞泉亭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案
    气象物候(专题)
    散文家谈散文
    《成功》教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谈读书
    纸船
    陈毅市长
    旅鼠之谜
    守财奴
    桃花源记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谈语言
    收集家乡的谚语
    《七律·长征》
    食物从何处来
    枣核教学设计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曹刿论战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离骚》教学实录
    《团圆》
    马说
    陈奂生上城
    回延安
    雨说
    社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由写作实践
    菜园小记
    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单元教学设计
    夏之绝句
    单元探究性活动 八(上)第一单元:…
    孔乙己
    沁园春•长沙
    《诗经·子衿》香港教学实录
    沁园春•长沙
    繁星
    白杨礼赞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扁鹊见蔡桓公
    《江村小景》
    捕蛇者说
    《江村小景》
    《呼兰河传》
    11、中国石拱桥
    汉魏晋诗三首
    白洋潮
    作文训练一(关于审题立意)
    福搂拜家的星期天
    游记小品两篇《游高粱桥记》(袁宏道…
    《论语》十则
    《热爱生命》教案
    《斑纹》教学设计
    《送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苏武传学案
    斑纹
    《西地平线上》备课
    我的第一本书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故乡》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巍巍中山陵
    新闻两篇
    《绝版的周庄》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案一体化
    赵普
    中国赴南极考察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黄果树瀑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