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
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又将复古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为晚明狂士之文和晚明小品文的出现作好准备。另有以袁宏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提出了以“性灵说”为核心的文学主张,提倡“独抒性灵,不拘一格”,文章清新洒丽,但也过于俚俗肤浅,之后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力倡“幽情”“别绪”,企图另辟蹊径。但他们又被后代正统文人讥为亡国之音。不管如何,晚明小品文以其清俊灵巧、富有情韵和具有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除了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家外,还有徐渭、王思任、陈继儒、张岱等都是小品文的重要作家。清代散文也分三个时期:先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侯方域、魏禧、汪琬等的学者散文,接着是中期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后期以龚自珍、魏源、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提倡“新文体”,为“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曾国藩的家书,看看他的文章究竟与哪一派有联系。 师:累啊。也快下课了。课后请大家熟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预习题请课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17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 szw6998 发表于: 2004/11/28 11:45am 文学史吗? 顶部 董隆 发表于: 2004/11/28 03:03pm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 2004/11/28 11:01am 发表的内容: 第一课时 …… 师:累啊。也快下课了。课后请大家熟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预习题请课代表中午抄在黑板上。
导入课文需要这么长时间啊!东方兄,是不是讲散文史呀。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3:39pm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进化历程。理解散文怎么来的,曾有过哪些主张、哪些样式、哪些手法,对我们学写散文是很有帮助的。还需要大家多读一些古代优秀散文篇章。上节课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课文内容可以用‘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来概括,说说自己的理解。”现在来检查一下—— 生1:一间破屋就是指项脊轩,两种情感在第二段上写了“喜”与“悲”,三个女人指的是自己死去的亲人有三个:祖母、母亲和妻子。 师:好,没什么异议吧? 生2:我觉得题目不好,怀念的应该有四个女人,还有一个“老妪”。 师:那是不是还有叔叔伯伯一些人呢?我想站在思念的角度上,怀念应该如第一个同学说的祖母、母亲和妻子。是吧? 师:好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这里了,好吧? 生:啊?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简单了,内容太少了,考试过不了关的。 师:同学们真是好孩子啊。一篇文章只知道写了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善解其中味,才算是真正的消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慢慢品味品味。怎么品味呢?还是从内容开始—— 师:一间破屋,是怎样的一间破屋? 生3:是一间狭窄的下雨时候雨水就会漏下来的破屋。 师:是狭窄还是狭小? 生3:狭小。 师:怎么看出它狭小? 生3:“方丈”,就是一丈见方,相当于现在10个平方,只能一个人住。所以很小。 师:下雨漏下的是雨水,不下雨的时候漏下的是尘泥。连放一张桌子东挪西挪,狼狈不堪。一个读书人的书斋简陋如此。你们家里像这样吗? 生:不! 师:珍惜啊。归有光没有掩饰家境的清寒,也不是哭穷。这么一写,不仅写出小屋特点,读来也很有情趣。 师:除了小、漏,两个特点,还有没有小屋修葺前其他特点了? 生4:老。说了小屋的历史有百年之久。另外还有暗。因为门朝北开,光线不充足,中午后就昏暗了。 师:好。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怎么样的? 生5:问题解决了。不漏了,通过放一堵墙来反射日光,也亮了…… 师:打断一下,什么样的墙? 生5:院子四周的墙,墙上应该刷白石灰的。 师:就叫“粉墙”了。好,关键问题解决了,但是小、老没法解决,还是给人阴森、陈旧的感觉。 生6:不是。他在小屋前种上一些树,美化了环境。所以,小和老的局限也没有了。作者的心情很高兴的。白天读书应该比较舒服,惬意,晚上,特别是月圆的晚上,景色也很美。 师:说的好。写三五之夜的景色注意到了动静结合,别有清雅。来读一下。“三五”—— (生齐读) 师:老师一直想啊,老师自己的房子也小,但是精神生活丰富,这物质上简陋也就荡然无存了,正是应了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 (学生呈鄙视状) 师:这一段大概就是写第二段的“喜”了,那作为过渡段的第二节,又引出下文的“悲”。主要悲在什么地方? 生7:失去亲人。 生8:还有分家。 师:说到分家,我的心也禁不住悲凉起来。想当年,我们弟兄三人分家,姐姐嘛,按农村的规矩,已经是人家的人,就不参与财产的分割了。那天晚上,我爸爸召集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我从来没见过他那么严肃过。爸爸语调沉重,说:“你们都成家了,不能在合一起过了。自己都要有小家庭。今天就把分家的事情说一下。”我问:“爸,在一起不是很好吗?”爸爸说:“傻孩子,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嘛。说是分家,实际上家里也没啥分的,两间楼房,老大、老二每人一间,你呢,在外地,就不需要了。田地呢,都是老大和老二的,每人一半。最重要的是债务啊。老大老二结婚的时候都借了不少钱,老大是五千,老二是两万五。造房子的债还欠外边一万三。这些是不是老大老二两个人来分摊?”大哥说好。大嫂跳出来,说:“不公平啊。我们还我们结婚的那五千,他们的自己来。”二嫂立即回应:“我们结婚的时候钱都不值钱了。再讲,你结婚时花的还不是全家的钱吗?”二哥拉过二嫂的胳膊,让他不要说。我当时真想跳出来说,所有的债务都归我,但是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现在购房贷款还没多少呢。父亲说:“好了,这样吧,所有债务除以三,分别由老大、老二和我们承担。老三没花什么钱,也没得什么。就这样吧。”大家都不做声。于是我把记录的文案让他们一一签字。第二天就是分农具,修建厨房。父母也搬出了楼房,住到那堆放杂物的小屋去了。跟书上说的“异爨”后的“鸡栖于厅”情景多么相似啊。想起这个,我都不想回家去探亲了。 生9:那说明你不孝! 师:为什么? 生9:你应该把父母接到你这里来住啊! 师:他们来住过一段时间,说很不习惯,比如进家后换拖鞋,再比如有时我们吃快餐,他们就说这一盒居然要十块,你这败家子!后来自己买菜又说这青菜居然还要五毛,家里的连五分都卖不出去。后来他们就走了。所以还是你们现在好啊,独生子女以后不存在分家的的悲伤了。 师:我是因这篇文章而感动啊,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会被其中的细节感动了? 生10:我觉得最后写枇杷树,睹物思人,怀念妻子,我觉得很凄惨。我那次到外婆家,外公已经不在世,看着他的遗像,我都要哭的。现在文章这么写,树越是有生命,越是茂盛,作者就越想念啊。 生11:祖母来说的几话,对发奋读书的归有光充满关心。想想,我妈妈天天跟我说学生,我还觉得她唠叨。不应该啊。 师:能有这样的感悟、唤醒,很好。 生12: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归有光母亲为什么不跟自己孩子一起睡觉呢?而把孩子交一个老太婆带呢? 师:大家怎么看? 生13:大概她身边还有孩子的。 师:这推断有点道理。据说归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有两个夭折。归母就是因后来节育手术不当而死的。死的那年,归有光才八岁啊。母亲隔门相问,老妪作答,一方面看出老妪心有坏恩,另一方面归有光听到这里,也引发对母亲的思念。母亲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是一片模糊,但是我想在归有光心里一定是最美丽的! (学生鼓掌) 生14:我觉得祖母拿象笏来,是给了归有光读书的压力。这样做不好。 生15:我们现在学习压力也很大。 师:那要看怎么对待这压力。归有光没有抱怨,相反是把它看作是激励。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调节心态的本领啊? (下课) 师:该说还有很多,但是我说一句这篇文章对我们写散文的启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事可以打动别人,关键在于自己首先感动。下一节处理这课的相关练习。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3:41pm 第三课时的内容就是书后习题,主要是词语。还有一本配套练习上的。不再详述。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一是学生文章读得还不熟。 二是字词解释还不到位。 三是如何把以小见大手法迁移到写作中来还需要探讨。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3:45pm 关于第一课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课文,但是我觉得应该把散文的沿革说清楚了。我们的课堂上缺少文学史、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必要的概述,学生所学知识很少能成结构的。这是个问题。 顶部 毓君 发表于: 2004/11/28 06:37pm 设计精巧,点拨自然,好课啊!叹服。 顶部 开开心心 发表于: 2004/11/28 06:49pm
下面引用由毓君在 2004/11/28 06:37pm 发表的内容: 设计精巧,点拨自然,好课啊!叹服。
顶部 szw6998 发表于: 2004/11/28 07:17pm 看来东方老师上课也在变啊,不是一味的狂灌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8 07:25pm 第二课时开始分析文章结构,同时有学生质疑和老师反驳。而后老师谈感受,接着反问学生的感受,由此展开讨论,这课堂的流程是比较顺畅的。 东方的这堂课给我启发很大。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8 08:23pm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教材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
下一篇文章: 《诗歌鉴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