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七年级第二学期 >> 课文教案教材分析 >> 正文

 

铁皮鼓的教案--再别康桥







(两课时)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再别康


一、导入新课:1、大家有没有看过《人间四月天》?能不能介绍一下。(它有哪些内容,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在中国,有钱往往意味着为所欲为,意味着挥霍无度,所以中国多的是有钱人但缺少的是贵族。真正贵族出身的人举止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更有教养,更亲近艺术而远离金钱。所以中国的社会风气要想好转,要想变成受人尊敬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贵族群落,在西方,贵族影响着整个社会风尚。东欧巨变之后,俄罗斯一度陷入困境,人民生活非常困难,但在和中国接壤的俄罗斯小城,人们看到的却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礼,(与中国的抢购风对照)照样进歌剧院,照样看书,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古人有一句话:温饱足而知礼仪。马斯洛有一个需要层次论,满足口舌之欲是人最起码的追求,在温饱与安全感得到满足后,人还有归属的需要,还有尊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为了追求生理需要,有人称之为“猪栏的理想”,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有时候,在庸俗与高尚之间,在堕落与追求之间,我们必须有所选择。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竭力培养自己的贵族气质。这种贵族气质不是傲慢,而是谦逊,不是粗野,而是文明,不是放荡不羁,而是遵守规则。流氓大亨黄金荣大热天把衣服从小到下扣得紧紧的,为什么?他不想做流了,想要做绅士。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些绅士,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做人的尊严,把生机留给老人与妇女,而乐队也照样在庄严地演奏,这就是绅士。比如我希望陈文思同学以后是以自身的魅力,内在的修养去吸引别人眼球,而不是靠大声说话引人注意。


老师补充介绍徐志摩。这个新诗坛的美男子,竟成了北平少女界的“大众情人”。


二、讲授新课


(一)朗读指导


1、 现在大家先听一首歌曲。然后自己在下面读一遍。呆会儿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遍。


指导朗诵:徐志摩是属于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张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美。要读出音乐美,断句就很重要。自自己读,然后体会三美。


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评。如此反复。


2、第一节应该怎么来断句?应该怎样来读?


3、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一开始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轻轻地走了”,后者更符合语法规范啊。他后面连用了两个轻轻的,都在“我”之后。


说明:前面讲过调整语序的作用,一个是强调,一个是音韵的需要。这里主要是强调,而且这样一写,音韵上感觉也好一些。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康河给诗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心惊动她的宁静,打破她这种美。(竹林里:某某某到此一游)


4、诗一共分了七节,是不是每一节语调的处理都一样?一般高潮的时候我们会读得重一些饱满一些,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一节是高潮?为什么?  


第一段是说我要走了,向你告别。第二至第四节是回忆康的美景。因为回忆美景,作者禁不住激动起来,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并且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夜放声高歌!但是马上又回到了现实,我不能放歌,我要走了。主体部分作者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分别是什么样的变化?


彩梦――――寻梦――――梦醒


关于轻轻的与悄悄的:有一种看法,认为悄悄,可以理解为他不愿意把来寻旧梦的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同时,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地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感情纯真的诗人只能选择这种告别方式。轻轻则突出宁静,主要是在一开始营造一种气氛,而当作者内心经历了一番狂澜之后,他的心其实是更加寂寞的。


放朗诵带,同学们体会。


(二)内容研讨


问: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往往会使许多东西变得非常美好。那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代表康


意象分析:


1、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 青荇。刚才讲到了柳,还是一种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西安有个地方叫灞桥,是古代送别的地方,伤心不过灞柳。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幸福生活的隐喻。


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于康的无限留恋。柳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当它们变为诗人笔下的形象时,也就饱含了诗人的情感。这时候,我们就称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为意象。如果没有负载这种情感,就只能称物象了。而这首诗是通过一组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种气氛,那种艺术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


3、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六节:为什么诗人不能放歌?因为他马上就要离开康了,一想起离别,诗人的心情马上变得万分沉痛。所以诗人说“我不能放歌”。离别时候的沉重压得人发不出任何声响。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箫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别离的笙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实际上在这里达成了统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离别的笙声更加剧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寂静区别,无声音称为寂,如万籁俱寂,而静则有和谐的意思在里面,还有一种生机。又如贫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二课时:主题分析及徐志摩其他的诗欣赏


问:徐志摩为什么对康如此依恋?(有没有同学能够试着说一下?《人间四月天》)


参考:


1、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1920年,由于狄更生先生的劝说与推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剑桥大学读书,度过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是他经常去读书、散步,划船的地方,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诗人“慢慢地‘发见’了康桥”,对他充满了感情,“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正因为如此,诗人第三次欧游时,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康桥。然而“会难别易”,短短的停留后,诗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文教案教材分析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铁皮鼓的教案--再别康桥,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诗歌鉴赏》
    [教学案例]“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中考备考之修改病句教案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说“假”》《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
    湖心亭看雪
    《我的叔叔于勒》片段教学设计
    《晨昏诺日朗》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11、我们成功了
    美腿与丑腿
    装在套子里的人
    实录
    李镇西讲
    李镇西讲《沁园春 长沙》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
    李镇西讲
    程少堂主讲《荷花淀》公开课实录
    春姑娘 上《道士塔》(实录)
    济南的冬天
    基因畅想
    “东篱”与“南山”——探究式诗歌赏…
    邳州市高中语文
    《散步》教案
    话题作文开头的方法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生命天书”掀开一角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你打开一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
    中专二年级第三册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错误》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大作文讲…
    《皇帝的新装》教学预案
    登泰山记
    《珍珠鸟》教案
    《珍珠鸟》课堂实录[本站力荐]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实录
    《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设计
    《26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
    《爱莲说》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从2004年高考作文看2005年命题走向
    《发问的精神》教案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文…
    《胡同文化》关于语言特色的理解、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案
    心声
    勇气
    犟龟
    《错误》教案
    教学方案设计:作文训练——敏锐地感…
    文学写作的开端:个性化写作
    晋祠
    《说“屏”》教案设计
    囚绿记
    美腿与丑腿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生命诚可贵——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设…
    漫话清高(简案)
    巴尔扎克葬词
    小溪流的歌
    改编屠格涅夫散文:剧本改编《门槛》
    (广东版)《菱角的喜剧》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
    引导学生走进精神家园——高中第五册…
    《寻找家乡的名人》语文活动课说课稿
    《孟子》二章
    走进秋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观摩…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第一节)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
    《漫话清高》创新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汉堡港的变奏
    卢江_《难忘的启蒙》第二课时
    《杨修之死》第三课时教学简案
    《愚溪诗序》教案
    《越巫》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修改病句》教案
    初一实习试讲课《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罗平职中2004—2005学年上学期教研计…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案…
    高一语文开课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
    《向往奥运》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 高二教案
    直道曲径皆通幽 巧言妙语惊四座—— …
    论美(教案)
    《紫藤萝瀑布》简案
    伶官传序(教案)
    《散步》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道士塔
    《与朱元思书》教案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项脊轩志》学案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过秦论(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金色花教学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
    勾践灭吴(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长城》专题学习活动方案
    琐忆(教案)
    内蒙访古(教案)
    《图片两组》教案
    望岳(教案)
    捕蛇者说
    《苏雅的画》(教案)
    即兴作文写作指导课堂实录:沙子畅想
    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站着读与…
    阿房宫赋(教案)
    笨马上《故都的秋》
    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站着读与跪着…
    一双手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漫话小行星》
    诗歌教学创新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
    “生灵的礼赞”对比阅读教案
    《春》说课稿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劝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转帖…
    《山居秋暝》课案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设计(原创)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短文两篇——《美腿和丑腿》教案
    伶官传序(简案)
    《春风又绿江南岸──记叙中的描写》…
    高考作文之生动描写出文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
    《漫话清高》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高二年级第二次作文讲评教案:《人生…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盖玉春《武技》教学实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天净沙 秋思》简案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颗…
    我的空中楼阁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话题作文《O》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
    秋天(课堂实录)
    《心声》导学设计
    画山绣水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
    篱笆那边(教案)
    《我愿意是激流》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绿》教学设计
    画山绣水
    黄鹂
    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同步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教学设计
    《渴生者》教案
    观刈麦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语文活动课:主题小报设计活动
    语文活动课:生活写生——推荐“我最…
    雨儿在歌唱
    《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花未眠(教案)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