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小行星的有关知识的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说明文的知识后,能独立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教法分析:
由于是自读课文,所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议一议、练一练中独立学习说明文。教师只是适当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阅读文章。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懂得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小行星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组织文章的顺序。
解决办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行动起来,在读和写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懂得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想一想
快速默读全文,把下列几项内容按课文顺序排列好:
A.分说小行星的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的知识;
B.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
C.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
D.总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
E.介绍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
( 顺序为:B—C—E—A—D 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总—分—总)
四、自读过程
学生活动——写一写完成小行星发现简史
学生活动——说一说
1.小行星编号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小行星如何命名?
(根据国际惯例,一颗小行星被发现之后,先临时编号。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
同时,发现者获得小行星的命名权。)
学生活动——议一议
1.绝大多数小行星的活动区域在哪?
2.小行星的体积与质量如何?
(绝大多数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他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
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教师引导——复习有关知识: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注意时间 的先后。
空间顺序:注意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学生活动——练一练
阅读过说明的顺序的知识,完成以下填空题:
1.本文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时用了 顺序 (时间顺序)
2.全文说明小行星,总的来说用了由浅入深的 顺序。(逻辑顺序)
学生活动——议一议
第一颗小行星在1801年发现,而第五颗小行星在1845年才发现。最近这些年,小行星如雨后春笋,每个月都有数十或上百颗小行星被证实。请思考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
(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运行区域与地球的距离,体积和质量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掺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博采众长)
教师引导——小结
1.本文主要介绍了小行星发现的历史、编号和命名的办法、小行星的起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本文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和小行星的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说明的。
学生活动——练一练
1.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介绍小行星?请举例。
2..小行星的研究有何意义?
3.观看晴朗的夜空,写一篇日记,谈谈你对天体的认识和感想 。(课后完成)
作者邮箱: yanyi0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