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小学语文教师考试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4、《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7、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8、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2500个左右。
二、选择题(每题0.5分,共5分)
1、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写作中标点符号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B )。
A、逗号 句号 B、冒号 引号 C、问号 叹号 D、省略号 书名号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背诵优秀诗文(B)篇。
A、40 B、50 C、60 D、70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 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C).
①教师 ②学生 ③多媒体 ④文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 )阅读,鼓励( )阅读,推进( )阅读。所填词语顺序是( D )。
①赏析性 ②自主性 ③批判性 ④探究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③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各1分)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四、观点论述题(共5分)
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多媒体使用不当也会削弱语文学习的效果。(2分)(2)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声音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有其优势。(1分)(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定位在辅助上,不能替代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1分)(4)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1分)。
五、教学设计题(4分)
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1)两种设计都很重视学生个体参与言语实践。设计二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发展的机会,学生的参与更有效。(2)两种设计都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言语实践。(3)设计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巧妙地将自主、合作学习融在一起。(4)设计二充分利用了合作学习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修改、练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获得语言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