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知识测试 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邹秀敏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能否实现。我区于06年7月进行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其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我区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命 题
(一)考 查 内 容
第一填空题、第二选择题、第三判断题都侧重于考查教师的新课程理论(以新课标内容为主)与初中阶段的语文常识积累(中国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常识)。
第四大题(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危险与信心》:写出教学设计;设计主观性阅读题)旨在考查教师的课程理论的实施能力,其中包括阅读能力、把握教材能力、课堂预设能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及问题的设计能力与评价能力。
第五大题(案例分析:1、结合案例具体内容,谈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2、联系教学实际谈感悟)旨在考查教师的课程理念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学的反思认识能力。
第六大题(材料作文)考查教师的运用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也是教师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二)考 查 形 式
考试采用笔答形式,完全闭卷。
(三)试 题 类 型 和 评 分 标 准
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占分30分,分为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各10分)。客观题的答案有唯一和多元两种。考查教师基本的课程理论与基本的文学常识,它通常反映的是思维的结果。主观题占分40分,其中教学设计15分,问题设计15分。案例分析10分。考查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不仅有记忆理解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映思维过程、反映创造性水平。
严格地说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材处理)、教学步骤及意图、板书设计。为降低难度,此次测试减少了内容要求,仅要求答出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与设计意图三个主要部分即可得满分15分(每点5分)。
问题设计突出主观性试题,与当前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相吻合。现代文阅读,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体现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评价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从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5道题每小题3分。符合以上标准者得满分15分。
案例分析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开放和丰富的。首先要具有审读案例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看到案例表象背后所体现的课程理念,抓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进行深入分析,占5分;其次,要能够把经验性的素材与自身的教学实际相联系,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占5分。
写作占30分。要求教师能从材料中准确捕捉材料的内涵,调动生活与阅读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或形象或理性地充分传达自己富于个性的思考与感悟。作文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不强调文体要求。这里涵盖了教师自身对生活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创造性表述的能力,是教师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一等文(36—4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词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二等文(31—35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言通顺,用词较准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三等文(26—30分)基本切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比较真实。语言较通顺,有个别语病。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
二、阅 卷
严格遵照规范的阅卷制度,由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学科的两名教研员流水阅卷。先经过试批统一评分标准,尤其加强对主观题评分的复评工作,确保阅卷的客观、公平、公正,对阅卷过程严格保密。
三、答 题 状 况、 存 在 问 题 与 相 关 建 议 (附成绩统计表)
南岗区报名人数528人,考试人数462人,最高分数94分,最低分数51分,总平均分73.74分。
参赛状况较好的学校:156中聚英中学、松雷中学、17中学、17中新发中学、虹桥中学、69中学、开元中学、20中学、工大附中、医大附中、农垦中学、63中学、98中学、萧红中学、125中、165中、进修附中、68中学。整体成绩较高的学校:聚英中学、松雷中学、新发中学、虹桥中学、47中学、69中学。
选择与判断题部分答得普遍较好,说明教师对基本的理念与常识有一定掌握。但第一大题填空题错误率较高,说明对新课程理论知识掌握还有不准确、不扎实之处。如语文课程的性质问题、目标问题、教材内容安排问题和评价问题。如:第一题中语文的性质,应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部分教师答成“语言的积累运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丰富的人文内涵”有的仅仅写上“人文性”。显然,这些教师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课程理念的深入领会就更谈不上了。
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四大题的“教学设计”和“问题设计”。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身的流程尚不清楚,设计的步骤不完整。目标与重难点都没有确定,从教学步骤写起且步骤不合理,并且没有阐述设计意图;还有一部分教师设计的步骤不清晰,逻辑混乱。其实是教者本身对教学过程思考的不明晰,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无数;还有一部分教师设计的不合理。不符合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自然规律,包括重难点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教材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个别教师没有读懂文章,导致整体设计都出现问题。
例如,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这样写:导入,标题直接导入或讲一个小故事;本节课需完成的几个问题:1、通过上则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2、今天身处和平环境中的我们是种什么样的态度? 3、学生自谈在遇到危险时是怎样面对的 总结、作业:课后以“危险与信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小作文。
在这份设计中,我们很明显地就可以看到设计步骤的不完整,缺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设计意图,更关键的是,设计的本身完全不合理,学生对此篇以论文的中心论点尚不明确时,如何发表那么多看法?一节语文课仅仅空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怎能达成教学目标?对语言文字、论述展开的逻辑思路、论据的使用完全不去研究,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盲目,教师在驾驭文章上的力不从心。最后的总结内容空白,作业留话题作文显然与本节课的教学相去较远。应针对议论文章的阅读或写作特点来安排作业,针对得越具体越好。
再例:很多教师教学重点之后,一、详细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二、拓展(出两个问题) 三、写作训练(与文题相关话题作文)
在此,除了它仍然有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还有一种应绝对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教学步骤都是针对着文章的思想意义关于文章的文学、文字的意义毫无关照,这样的问题放到政治课上也完全适合,失去了语文的特点,没有了语文的味道,学生如果按照这样的设计去上课,它就完全得不到语文的教育,何谈语文素养的积淀与语文能力的提高呢?
还有的教师的设计为: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三课外迁移
四小结 这些与以上所谈大同小异。但是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种偏向:注重整体把握,忽视细部阅读。这正好与学生阅读中反映出的问题一致,我们的学生比较善于把握文章大体的思想情感,却不会鉴赏文章的精妙之处,因为若鉴赏精妙必要细细品味文章的句段,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恰恰省略了这一关键的、对学生的文字积淀最有裨益的部分,老师在最初的阅读课的预设中就心中没有句子,或者说,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在自己的阅读习惯中就是这样不会细心品读的,怎么能够引导学生的有效阅读并形成语言能力呢?
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设计极尽花哨,归纳法、语句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点拨法、圈点勾画法等等,但欠缺对文章重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仅仅注意了课堂的形式,忽视了实质的探究,不能进行真正的阅读对话,仍然达不到阅读目标,反映一部分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心中无数。应首先关注内容的解读,其次才是实现内容的手段,对内容理解的肤浅,形式越多就会离目标越远。
主观性问题设计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接近半数的教师对于问题设计的原则、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考查点尚不清楚。(1)问题设计应依据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在这一基准的前提下,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之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2)应关照课程标准中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考量,即前面提到的现代文阅读,应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从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3)问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关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4)力求变换角度、编出新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考查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能力,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用。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例如:“当危险来临时,心存侥幸的心理好不好?”---没有思考值
“生活中的危险有哪些?”----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考查
“你认为生活中有危险?吗面对这些危险时你是如何度过的?”-----考查的能力指向不明,前一问无效。
“无常的世界变化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谈谈你的想法。”------到底要问什么?与文章有何联系?
再看问题的组合:1、“你认为生活中有危险?吗面对这些危险时你是如何度过的?” 2、“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请结合生活实践谈一谈。”
3、“和平是历史的瞬间,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作者说心存侥幸便不会绝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5、“无常的世界变化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谈谈你的想法。”------问题没有任何梯度,对文章本身的关注、尤其是对表达上的关注完全没有,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语句品析等等关乎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东西都没有进入一个语文教师的视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可想而知。
另一个问题组合:1、“联系你的生活举例说明,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且防不胜防” 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危险?你是如何面对的?”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信心的理解” 4、“你相信语言吗?谈谈你的理解”
5、“说说你所知道的防止身边发生危险的方法。”------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们不能相信这些是在考查语文能力的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未能关照以上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原则,问题设计的思考值、能力指向、层次性、灵活度、新颖性、明晰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欠缺。更有个别教师对于何谓主观试题不甚清楚,所涉及的问题有一些为客观试题。也有一些问题属于偏题、怪题、错题。
再这里还要特别提到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问题设计中反映出来的基本功的欠缺:语句不通、错别字、标点不当等问题也较多,汉字的书写就更是让人感到忧虑,一本试卷常常看不到一篇赏心悦目的好字。教师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已迫在眉睫,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校本研修中以此为重点问题,应有较长的持续时间。
第五大题“案例分析”(10分)答题状况普遍较好,一般都能得8分以上。说明教师在接触课堂实践时,能较好地认识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实施中的作用,能较好地感受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普遍认识到人文精神于语文课堂应呈现的渗透状态,理解了情感场建立以及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能联系宝贵的个性经历阐发所思所感,有一定的认识深度,使我们看到青年教师在课程改革下的有益探索尝试,其感性体验非常珍贵,如果能进一步探究深入理性思考与总结,将是课堂教学丰厚的财富。
此题答题的不足之处是:教师们只注意到了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而忽略了语文课对语言文字关照的不足,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单薄。没有任何反面的声音。任何事物的出现哪怕它具有众多的优势,如果观者仅仅有单调的众口一词的叫好声,那也一定是不正常的。更何况面对一节还不能说非常成熟的语文课,千篇一律的赞美,说明我们在进行课堂实效的探究上的幼稚。鉴于此,语文学科将有计划地进行较高密度的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案例分析评价活动,使我区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层面上有更清醒地判断能力、更丰富的实践积累与更客观的理性思考。
第六大题作文(30分)使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教师在当前作文要求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下,真切形象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引导我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他们思维开阔,撷取精彩、鲜活的生活素材,表达富有个性美感,语言文字的和谐程度较高,读来感人至深。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有半数以上的青年教师文章呆板单调,少有自己对现实人生的认识与思考,无真情实感的传达,空话套话甚至错话连篇,文章毫无时代的活力,书写类型性情感,表达苍白无力,读之索然无味。这样使我们找到学生作文指导不力的症结所在:没有一个内心充盈、积淀丰沛、能深刻体验与感悟、能精彩灵动去表达的语文教师,何来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与不受束缚的富有创意的表达?
例如:文章开头“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有各行各业工作的人群,上到国家领导知识分子,下到贫民百姓下岗职工、、、、、、他们靠的就是责任心、、、、、、”
文章结尾“大多数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责任心努力工作,回报人民,回报社会”、、、、、、这样空泛的句子在教师的作文中时有出现,空洞乏味没有个性感受,欠缺对生活的真实的体验、发现与思考。
针对新课标理论掌握的不足,建议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弄懂相关概念的含义与思想精髓;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组织教师重新研读新课程标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构建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区语文学科也将安排理论讲座与新课程理论部分的阶段测试。
针对“教学设计”与“问题设计”的欠缺,建议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在备课的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结合教学实践,不断修正教学设计;同时借鉴名师的课堂预设经验,研究比较多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揣摩教学意图,并探究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展开定期的教学设计交流活动,由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发现问题与借鉴经验,逐步提高。
从教研方面我区语文学科将展开关于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的评比与交流活动,先由各校学年组推荐优秀的设计,在由区内展开评比交流活动。同时发挥各级教学骨干的作用,从讲座、名师设计、课堂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教研培训。集中在九月、十月进行此项活动。
针对教师在阅读“问题设计”上的欠缺,语文学科拟建立以评价小组为中心的阅读试题设计协作组,以强带弱,有计划地进行问题研究,由中考问题研究辐射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命题原则,把握评价的性质,着眼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认真设计好每一道试题,保证测试的质量。同时,严格选择阅读测试材料,保障阅读测试的有效性。
同时建议各学校教研组成立“阅读问题设计研究小组”或专门组建一个“题库小组”,并使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与具体的设计内容,重点研究阅读问题的设计,储存优质试题,使研究的过程变成有效积累的过程,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切实为教学服务,促进各组内的教学研究,以此再辐射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相信会有更大的收效。因此请各校长务必亲自过问予以大力支持,并为小组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教师表达的欠缺是又一个较大范围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我想,其突破的方法应当和教学生作文一样,不是以“写”解决“写”的问题,首先从应最根本的阅读入手,以“读”解决“写”的问题。教师阅读的欠缺是当下最明显的欠缺:阅读时间、阅读条件、阅读材料乃至阅读氛围,都给语文教师的阅读造成制约,而一个语文教师省去了大量的有效阅读,就等于丧失了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它是单单凭生活的磨砺所不能替代的,况且,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他的感受也将流于肤浅,没有更强大的张力。
因此,语文学科计划组建起一个“读写沙龙”(具体名称待定),切实展开注重实效的读书写作交流活动(包括网上交流互动),并推出不同层面的阅读与写作指导课,观摩研讨,通过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探究写作与指导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同时,以22届教学百花奖为契机,引入对教师阅读写作话题的研讨,集思广益,找到最切合一线教师实际的拓展深入阅读与广泛自由写作的好方法。
希望各校利用校本研修,展开读书写作评比交流活动。切实为教师的读书写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人文环境。有一个学校为老师开辟了雅致的读书环境名曰“书斋”,诸多诗意的细节安排体现着校长的匠心,令人欣喜。小小书斋,它不仅是教师学习读书的一方天地,它更影响着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较为缓慢的综合素养提高的过程,要有长期打算,要有熏陶渐染的过程,尤其需要教师本身的苦读与修炼,如果教师本身不能把读书、写作变成生活的最自然的一部分,并在读书写作中感受、思考、联想想象与创造,那么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将流于空谈。因此,语文教师应务必保证阅读的实践与阅读质量。学校要为此尽可能地提供条件,使语文教师每天有一定的安静读书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慢功,表面看波澜不惊,短期效益为零,可坚持下来形成一种固定的状态之后,其未来的教学后劲将是惊人的持久地、巩固的,难以衰竭的。其实,这是一个学校长足发展的必备,它也同样积淀起一个学校的文化素养。任何使教师疲于应付的做法都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那仿佛是一种快功,表面上具有轰动效应,可长远效益为零。
相信在大家的合力之下,我区青年教师一定会在丰富的、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典范性作品的积淀下,逐步完成表达的飞跃。他所带来的前景足以使我们觉得一切艰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它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作文的面貌,那将是课堂语言、对话、情感、评价等等诸多方面的改观,一言以蔽之,那是我们语文教师整体素养与心智的提升。如此,我们方可有大语文、大课堂,方可有情感、有艺术、有个性、有创造,有经典、有名师,有语言与精神共生的教学境界。
这一次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知识测试,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在专业化水平方面的状况,为我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它并不能完整反映一个教师的所有水平。而且,一小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考试,这也为我们更准确的评估我区各校语文教师的整体状况带来障碍。批完试卷核分排名的大量劳动之后,我们却没有感受到丝毫的轻松,看着手中厚厚的卷子,掂量着肩上担负的责任,我们无法摆脱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它意味着任重而道远的未来。相信我们在局领导与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认真研究,切实努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师与课程改革相伴随而成长,完成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根本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