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这里讲的也是非暴力反抗。即作者后面强调的良善,以善良化解暴行,以和平消除战争,帮助那些为疾病所困扰的人民。这篇演讲辞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先提出自己的伦理观,即什么是尊重生命的伦理观,然后指出如何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观,思路是很清晰的。” 接下来,本来应该是他们质疑的,但估计提不出任何问题――虽然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懂。于是我决定还是自己重点分析几个句子,当然在此之前,课后比较重要的那段话还是要让他们读一读的。 “这篇文章刚才在大家读的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少问题,可以提出来。”我扫视全班,一片静默。“这样吧,大家把课后第二题提供的文字重点读一读,这段对尊重生命的伦理的说明是比较重要的。有什么地方不懂,一定要划出来。” 他们开始读,过了一会儿,估计差不多了:“这段文字读懂了没有?” 没人吭气,有一部分摇了摇头。 “哪些句子不太懂?可以提出来。” 又没人吭声。 “这样吧,我知道对有的同学而言,可能难句是非常多的,我先讲两个句子,讲完以后大家再看还有哪些不太懂。倒数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这句话大家同意不同意?” 这一次是真心地摇头。 “大家可能要问,难道毁灭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人也是有罪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残害他人的生命,当然是该死的呀!中国有一句古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在史怀哲的伦理观里,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是平等的,谁也无权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在这里,敬畏生命是史怀哲伦理学的出发点,或者说整个西方现代伦理学都强调对生命的敬畏,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知道,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是废除了死刑的,废除死刑是各国刑法的趋势,因为死刑的出发点是“以暴易暴”“以牙还牙”,而废除死刑就是建立在敬畏生命的伦理基础之上的。我们国家现在还不能够废除死刑,因为我们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够,这是需要一定的文明基础特别是伦理基础的。在八九十年代,为了震摄犯罪,一度还开展过严打。听过严打没有?” 他们摇头,表示没有听过。我有些惊讶,便向他们稍微做了些解释并分析了严打的社会基础与弊病。 “现在大家是否理解这段话:‘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了罪行。’” 许多学生纷纷点头,看样子理解了,我又趁机做了些发挥:“实际上大家知道,生命之间相互残害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存所必须的,牛必须吃草,人也要吃牛肉。即使你强迫人类吃素,植物也是生命啊!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对自身行为保持高度警觉’,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果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机,方式,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讲的仁心,不忍人之心,佛教里所讲的慈悲之心。有了这种意识,残害生命的现象就会大大地减少。孟子讲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即是这种心理。什么意思呢?孟子有一次去见梁惠王,两个人坐着聊天,有一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这时候梁惠王就问了,你拉着牛干什么呀。这个人说,要用他来祭钟。祭钟懂不懂?古人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是很重要的。祭祀不但是人死了以后才做的事情,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人造的器物也不例外,所以造个乐器啊刀剑什么的,也要行落成之礼,就把羊狗猪鸡的血涂在新成的器物上,以求将来不会危害到人,这称之为‘衅’。这里就讲这么一个事情。梁惠王就不忍心了,要他放了牛,但是衅礼不可少,就说用羊来换吧。” 学生笑了:“羊不也是生命吗?” “对呀!同样是伤害生命,为什么提出以牛换羊,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孟子得出结论,说梁惠王有不忍人之心,理由就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以说‘君子远庖厨’,你可能吃肉,但是应该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悲悯。因此,西方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都是很凶的,虐待宠物经常会被邻居告上法庭。” 本来还可以举《天龙八部》里天山童姥与虚竹的例子,想想算了,然后接着讲:“前几年南方特别是广州一些有钱人吃猴脑,知道是怎么个吃法吗?” 下面七嘴八舌,有的同学显然知道。 “就是把猴着卡在桌子中间,然后用锤子敲开猴脑吃里面的脑髓!”说到这里我很气愤,“且不说吃猴可能是违法的,单是这种吃法就可以看出饮食文化里所包含的暴力因子,这种对生命的漠视乃至残害会深刻地影响到了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好了,我再举两个例子,大家听过舍身饲虎和割肉喂鹰的故事吗?” 纷纷摇头。 “从来大车国王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叫萨锤那。有一天,三个王子进山打猎,看到一个饥饿的老虎正在犹豫要不要吃掉旁边的小老虎,于是萨锤那就避过两个哥哥,跑到老虎那儿,脱掉衣服,用竹刺刺破喉咙让老虎吃掉自己。这就是后来的释加牟尼。” 学生们觉得很奇怪。 “释迦牟尼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秃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逃进了释迦牟尼的怀里,这时候秃鹰说了,你为了救它,难道忍看我饿死吗?释迦牟尼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把自己身上的肉割给秃鹰吃。” 这时候下课铃响了。 “好,我不拖堂,怎样看待这个故事,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下课!”
甘肃白银实验中学 邢瑞霞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史怀哲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引导学生具备博爱的品质,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介绍作者)
二、学生自读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人道主义思想。(自读——讨论——总结)
三、课文解析
1、作者传达的思想:尊重生命(生命:有生存意志的、有价值的事物)
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讨论: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谈谈你对佛家语:“扫地不伤蝼蚁命”和夏天人们无情灭蚊杀蝇行为的看法。
2、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做到尊重生命?
行善——爱护并促进生命,使其体现价值。(学生举例:扶正被践踏的小树)
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怀着牺牲的精神提受难的人服务。(学生举例:捐款)
互相信任,和平共存。(学生举例:和谈避免战争)
和睦相处,与人为善。(学生举例:斡旋化解民族纷争)
3、小结:尊重个体生命——尊重群体生命——尊重全宇宙的生命
四、拓展延伸(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1、关注社会
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
初二学生杀母事件
关于取消死刑的提议
结论: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法制观念,具备博爱品质,尊重他人生存权。
2、关注个体
上海交大硕士生跳楼自杀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世界自杀人数的统计数字
活着需要勇气?死去需要勇气?
结论:磨砺自我性格,增强承受能力,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强面对生活。
课后小结:本文教学效果相当好,能让作者的思想融入生活,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我的呼吁
史怀哲
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对全世界又有何意义?
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境界。 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是道德上绝对需要考虑的原则。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平时我都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和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我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
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单纯而继续不断的。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它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因此良善将建立无可动摇的基础,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一个人在世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比不上这种帮助的。我们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因为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所以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