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
查询课文教案解析的详细结果
|
今天早上有一节课,要讲一篇文章《我的呼吁》,此前,我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史怀哲其人其事,并且让他们把课文读了一遍。今天上课前我在犹豫,是满堂灌呢?还是先让他们理思路,然后问哪些句子不太懂,再提出来研究?毫无疑问,后一条路子是符合新课标的,但是是否符合这群学生的实际? 本学期,在阅读问题上一再与这些学生发生“冲突”,他们对各类动漫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其次就是武侠、言情与侦探了,我知道这些书能够带来直接的阅读快感,但是会降低他们的对文字的敏感,久而久之,他们会失掉阅读严肃作品的能力,即使阅读流行作品,也会建立在浅层次的感悟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阅读习惯由来已久,他们对课文普遍不感冒,缺乏耐心阅读,不要说预习了,就是在课堂上读也很难入境,读不出基本的思路,有些朦胧的想法,也很难比较准确地把它表达出来,语言看似新潮,实际上相当贫乏干瘪。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只是要求他们不要只读这些,同时也应该读一些比较严肃的作品,营养要丰富。我所指的所谓严肃一些的作品根本不是指诸如《红楼梦》一类的名著,而是指我不太喜欢的余秋雨之类,但他们振振有辞:“不喜欢啊!”我只好也开始读武侠,下一步准备研究一下流行的漫画。讲了一节武侠,他们感兴趣极了,有一节无事,他们又要求讲,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往武侠里夹了些“私货”,比如武侠小说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里的思维方式,顺便讲了点宗教以及弗洛依德的东西,又听不懂了。 没办法,这一学期我大半时间在讲古文,剩下的时间又有相当多在讲试卷,这些讲起来轻车熟路,他们也不存在接受的障碍――能不能记住并运用是另一回事。然而现代文不能不讲,于是便马虎了。马虎的结果是迁就了他们,讲课渐渐脱离文本,有迎合取宠之嫌。最近意识到了,因为有一次讲一篇并不太难的现代文阅读题,花了两节课,重新进行了解读,自以为讲得相当清晰,但不少人还是一头雾水。 《我的呼吁》因为是译文,所以文字上读起来有些问题,但大体的结构是清楚的,无外乎先提出伦理观,然后指出现代世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伦理方式。我可以拿许多故事串起来,讲得有趣一些,但他们如果连梳理文意的能力都没有,讲这些又有什么用?而这篇文章我又认为写得非常好,教参上又太简略,把许多问题没有说清楚,我想试着说一下。昨天在备课的时候我一字一句地看,稍难些的句子都做了笔记,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能联系实际的尽量联系实际。直到临上课的一瞬间,我才下定决心,即使让课堂枯燥,也不能让他们只听不读不想! 走进教室,想先抛出一个问题以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于是我问:“上一节课让大家读了课文,并且问了一个问题,作者呼吁的内容是什么,还记不记得怎样回答的?” 有同学说:“敬畏生命!”还有说其他的。我说:“对,就是课文第一句话,作者呼吁人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演讲辞往往开门见山,这个特点要掌握。那么,什么是伦理?有没有同学知道?” “道理!”我摇摇头。 “道德!”声音寥寥,知道的人很少。 “对!”总算靠边了,“伦理经常与哪个词连用?就是道德,所以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它试图回答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幸福等等问题。”这是为他们理清思路作铺垫。 我的课堂纪律应该是最好的,这个好指的是读课外书,睡觉,聊天等现象极少,(不是没有)但是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会儿有些同学注意力就不太集中。我提高了声音: “但是有些同学对道德这个词有误解,以为道德就是一味地要求人们怎么怎么样,比如高尚啊之类的,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以往的许多道德观念,其实恰恰是不道德,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彻底的反道德口号,可惜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中国人的口头挂了三十年。” 这些话本来是不应该讲的,应该直接让他们阅读原文,然后理清思路,但为了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我决定牺牲一些时间再抛几个例子讨论一下: “孔子有个学生叫端木赐,听过没有?” 纷纷摇头。我大吃一惊,这不刚刚背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了吗? “就是子贡呀!”纷纷点头。 “当时鲁国法律规定,如果在别国遇到做奴隶的鲁国人,把他赎回来,可以在国库里领一笔赏金作为补偿。子贡是很有钱的,他遇到做奴隶的鲁国人,把他赎了回来,但是拒绝去国库里去领赏金。他想我是孔子的弟子呀,道德修养已经很高了。你们猜孔子怎么反应?孔子严厉地批评了他,认为他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我顿了一下,想他们应该有惊讶的神色吧,但是没有,似乎漠不关心。 “大家可以想一想,子贡这样做看起来很高尚,但是他不拿国库里的赏金,别人就不好意思去拿,如果大家都不去拿,鲁国人在外为奴被解救回来的可能就大大降低了,这一点大家能不能想明白?” 有几个同学点头,特别是王佳曦,听得特别认真,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学生。 “是啊,如果其他人解救这些鲁国人,他自己就会因行善而遭受损失,许多人就会放弃救援,子贡‘道德’的结果是害了更多在外为奴的鲁国人,所以孔子认为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几千年前的孔子都比现在许多人见识远啊!这样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不是反道德的?” 接着,我又举了一个留学生的例子,说明有些发达国家从法律上保障做好事的人可以得到报酬。这些当然都是老生常谈了,但对这些根本不关心这些的学生,看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几个学生依然心不在焉,刘玉婷在打瞌睡,陈文思低着头往抽屉里瞅,我有意站在教室中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决心再给一些刺激:“刚才在办公室里,一个老师提到这样一件事情。” 耳朵全竖起来了。 “有一个同学跟他借钱,说没钱吃饭了。这当然是好事,说明同学信任这个老师。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这个学生始终不提还钱的事情,这个老师就不太高兴了,但不好意思讨要,就跟我们说算了算了。我说不行,你不要钱是不道德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你慷慨高尚,实际上你是在用这种方式助长学生的恶习,结果会害了他们。” 大家全都笑起来了。这是今天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实际上老师要了一次,答应还,但又拖下去了。 “好了,我们现在看课文,史怀哲在这里提出了他的伦理观,被称为西方道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大家读一遍,仔细地读,边读边想文章的思路,思考课后的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呼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就是伦理观的具体的内容,二是文中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此,人类应该怎么做?五分钟差不多了吧?”这篇上节课他们毕竟读过。 学生开始读书,教室里静悄悄的,陈文思似乎想看课外书,我在他面前停了一会儿,他只好瞅着课本,我知道没看进去。观察大家的表情,许多人脸上都有些茫然,平时简单一些的文章他们都无法静下心来让文字进入心中,这些译文就更不用说了。 时间差不多了,我开始提问,尽可能地和蔼:“哪一位同学能够说一说作者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就是对观点的一个陈述。” 无人回答。 过了一会儿,我又问:“能说出在哪些段落吗?”已经相当清楚了,如果刚才仔细听我讲课,就应该明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围就是善与恶的问题,而这在第二段鲜明地提出来了,读一遍就是答案了,但是依然没有人回答。 只好自问自答了:“在作者看来,所有的生物之间应该是――” “没有无价值与有价值之分。”有几个声音出来了。 “对,所有生物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作者在第一段里提出论点后,翻来覆去地就讲这个问题。由此出发,在第二段里紧接着就说到善是什么,恶是什么,我们把这样筛选提炼一下,就是答案了。”我还是接着往下唱,“所以,作者主要呼吁人们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的主要内容是认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要爱护并促进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不要伤害和破坏生命,不要阻止生命的发展。对吗?” 茫然地点头。 “说到这个地方请大家注意,史怀哲伦理观的起点是众生平等,由此引申出的道德观与中国人的道德观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伦理学是建立在等级观念的基础上的,即所谓五伦,哪五伦?”谅他们也不知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所以儒家不是讲众生平等,而是讲爱有差等,君对臣有恩,父母对子女也有恩,所以要报恩,这就是道德,如果不报恩,就是不道德,而这种伦理观很容易导向以暴易暴,比如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等等,这是中国人的典型思维。因此,从中国人的伦理观里,推导不出非暴力反抗,‘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非常可怕的,至今还沉淀在我们的思维里。” 继续提问:“现在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请问,作者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又没人回答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相当简单的呀!”我有点奇怪。 过了一会儿,有同学说:“战争。” “对,还有呢?” “暴力。” “对,还有?” 不知道了。“大家再看看?” 邹凤娇是希望生,学习委员,大声地说:“疫病!” “对啊!三大危险,那么作者认为应该怎么解决?” “……” 又不吭声了。 “实际上,作者每提到了一条危险,都要说一下怎么样解决,在书上找找?”我停了一下,拿起了书,开始读相关的句子,“‘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这是讲暴行,但是作者紧接着说――” “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我和学生一起读这一句,“这是在说怎么解决的,是不是暴力的方式?” “不是。” “对,前面我们花了两节课讨论过非暴力反抗 [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文教案解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
下一篇文章: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