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巴尔扎克葬词

查询课文教案解析的详细结果
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这幅中心图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可见雨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4)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像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巴尔扎克用他天才的观察和想像,将现实撕破展示给人看,让人们看清了社会的真面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社会理想。
(5)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
(6)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是诗化的语言。先要注意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最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计算,岁月如何计算?以“天”计?以“年”计?这样行文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7)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
(8)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9)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三、比较
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比较
1.相同点
从文体看,都是悼词,而又具有演讲辞的某些特点;从内容看,都表达了沉痛悼念之情,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他们的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作了深刻的阐发;从表达方法看,都以议论为主,而又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且都运用丁讳饰等修辞方法。
2.不同点
巴尔扎克葬词》除具备一般悼词的特点之外,还阐述了演讲者的生死观,打上了鲜明的个人印记;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具备这一特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过渡衔接紧密,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而《巴尔扎克葬词》一文,则更富于散文特点,如大河奔流,饱含着哲理性的思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调朴实、冷静、深沉,而《葬词》则华美、悲壮、激越,一篇以理智启人,一篇以感情动人。
四、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揣摩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领悟诗情与哲理。
2.课外阅读雨果的其他散文作品,阅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代表作。

※资料库
一、人物介绍
1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19年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之后又发表了描写18世纪末圣多曼格岛黑人暴动的小说《布格•雅尔加》(1826)。1827年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1830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法,被称为划时代作品。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卡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文教案解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巴尔扎克葬词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本站论坛帖)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个性教案
    《采薇》教案1(本站论坛帖)
    《采薇》教案2(本站论坛帖)
    《奥德赛》(节选)教案(本站论坛帖)
    《寂寞》教案(本站论坛帖)
    细微之处见真情
    《行道树》
    《我的呼吁》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守财奴
    石榴
    《“布衣总统”孙中山》
    《差半车麦秸》(语文版九年级上)
    开国大典
    芦花荡
    记念刘和珍君
    像山那样思考(本站论坛帖)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龚遂治渤海郡》教学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案例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听潮》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桃花源记
    小巷深处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
    《拣麦穗》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
    唐诗概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记承天寺夜游
    长亭送别
    漫话清高
    《名人传》序
    风筝
    《鉴赏歌词两首:那就是我、我们拥有…
    都江堰学案
    童年絮味
    谏太宗十思书
    道士塔
    伶官传序

    给布特勒的信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观潮
    湖心亭看雪

    巴尔扎克葬词
    灯下漫笔
    <伶官传序>教学详案
    项链
    《芦花荡》说课稿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金色花》教案
    六一居士传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示例
    《订鬼》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走进纽约
    >教案
    《“KEO”人类未来考古鸟计划与我》科…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本站论坛帖)
    《散步》教学案例
    <伶官传序>教学详案
    泪珠与珍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秋水》教学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哀江南》教案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
    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第1课时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
    项脊轩志
    清兵卫与葫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的呼吁
    齐桓晋文之事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探究《世间最美的坟墓》《椰子树与平…
    苏教版《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设计(本…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前方》教案(本站论坛帖)
    《劝学》教案(本站论坛帖)
    《师说》(本站论坛帖)
    《我心归去》教案(本站论坛帖)
    项链
    忆读书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本…
    《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帖)
    《热爱生命》教案学案一体化
    我是这样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本…
    我是这样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本…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
    说明文写作知识回顾及常见应用文示例
    《散步》教案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散步》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案(本站论坛帖)
    庄暴见孟子
    斜塔上的实验
    宇宙里有些什么
    《观刈麦》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18、陈毅市长
    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像山那样思考
    道士塔
    囚绿记
    《故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沁园春雪》
    平安出行、健康成长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
    白杨礼赞
    托尔斯泰墓:世间最美的坟墓
    《马说》教学设计
    日出
    触龙说赵太后
    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
    勾践灭吴
    胡同文化
    烛之武退秦师
    回归文本超越传统开放课堂注重体验—…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案例
    《孔乙己》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北京喜获2008奥运主办权第2课时
    我的空中楼阁

    《济南的冬天》
    《竹林深处人家》
    空城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宽容》序言
    《陈情表》课堂实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思乡的旋律——《次北固山下》教学设…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纸船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列子》二则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