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庄暴见孟子

查询课文教案解析的详细结果
>化解:一是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面使用的是描写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说理,其好处是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中学教材中是少见的,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4、对比手法的运用 
化解: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种两步分述的对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对比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借鉴。 
  关于本章主旨,可以确定为“国君必须与民同乐,才能王天下”,这是孟子“乐以天下,优以天下”思想的体现。     
二、有关字词句:
1、古今异义:
A、兄弟妻子离散: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女儿;今指男子的配偶   兄弟:古代指兄和弟;今指弟弟或说话人的谦称。
B、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至于,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今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2、词类活用:
A、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例: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B、(1)、今王鼓乐于此(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演奏) 例:吾王之好鼓乐
(2)、何以能鼓乐:名词“鼓”受能愿动词“能”的修饰,用作动词:弹奏。
(3)总结“鼓”: 一鼓作气(击鼓);微风鼓浪(振动);今王鼓乐于此(演奏);噌洪如钟鼓不绝(乐器的一种)
C、则王矣: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D、举疾首蹙:疾,名词使动用法:使……疾,使……痛。蹙,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蹙,皱。
3、句式:
A、被动句
暴见于王:介词“于”引入行为的主动者“王”,表被动
B、宾语前置句
好王何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以上三个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做“如”、“以”的宾语,前置。
4、介词结构后置:
A、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明确:介词结构“以好乐”放在动词“语”后作补语,相当于“把”。
B、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明确:介词结构“于此”放在谓语“鼓乐”或“田猎”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在”。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明确介词结构“于此极”放在动词“至”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在”。
5、固定结构:
暴未有以对    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好乐何如      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怎么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课文教案解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庄暴见孟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本站论坛帖)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梦游天姥吟留别》个性教案
    《采薇》教案1(本站论坛帖)
    《采薇》教案2(本站论坛帖)
    《奥德赛》(节选)教案(本站论坛帖)
    《寂寞》教案(本站论坛帖)
    细微之处见真情
    《行道树》
    《我的呼吁》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守财奴
    石榴
    《“布衣总统”孙中山》
    《差半车麦秸》(语文版九年级上)
    开国大典
    芦花荡
    记念刘和珍君
    像山那样思考(本站论坛帖)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龚遂治渤海郡》教学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案例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听潮》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桃花源记
    小巷深处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
    《拣麦穗》教学设计
    泪珠与珍珠
    唐诗概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记承天寺夜游
    长亭送别
    漫话清高
    《名人传》序
    风筝
    《鉴赏歌词两首:那就是我、我们拥有…
    都江堰学案
    童年絮味
    谏太宗十思书
    道士塔
    伶官传序

    给布特勒的信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观潮
    湖心亭看雪

    巴尔扎克葬词
    灯下漫笔
    <伶官传序>教学详案
    项链
    《芦花荡》说课稿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金色花》教案
    六一居士传
    《给布特勒的信》教案示例
    《订鬼》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走进纽约
    >教案
    《“KEO”人类未来考古鸟计划与我》科…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本站论坛帖)
    《散步》教学案例
    <伶官传序>教学详案
    泪珠与珍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秋水》教学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实录
    《哀江南》教案
    口语交际——自荐担当志愿者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
    北京喜获2008奥运会主办权第1课时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大小猫洞》
    项脊轩志
    清兵卫与葫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的呼吁
    齐桓晋文之事
    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
    探究《世间最美的坟墓》《椰子树与平…
    苏教版《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设计(本…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前方》教案(本站论坛帖)
    《劝学》教案(本站论坛帖)
    《师说》(本站论坛帖)
    《我心归去》教案(本站论坛帖)
    项链
    忆读书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本…
    《晏子辞千金》课堂实录(本站论坛帖)
    《热爱生命》教案学案一体化
    我是这样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本…
    我是这样教《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本…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
    说明文写作知识回顾及常见应用文示例
    《散步》教案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散步》教案设计
    《想北平》教案(本站论坛帖)
    斜塔上的实验
    宇宙里有些什么
    《观刈麦》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18、陈毅市长
    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
    北京喜获2008奥运主办权第2课时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
    像山那样思考
    道士塔
    囚绿记
    《故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沁园春雪》
    平安出行、健康成长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教学案例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
    白杨礼赞
    托尔斯泰墓:世间最美的坟墓
    《马说》教学设计
    日出
    触龙说赵太后
    九年级语文下教案全集
    勾践灭吴
    胡同文化
    烛之武退秦师
    回归文本超越传统开放课堂注重体验—…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巴尔扎克葬词
    《孔乙己》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别了,不列颠尼亚
    我的空中楼阁

    《济南的冬天》
    《竹林深处人家》
    空城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宽容》序言
    《陈情表》课堂实录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的呼吁》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思乡的旋律——《次北固山下》教学设…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
    纸船
    《董宣执法》教学设计
    《列子》二则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