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奋斗,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总结、观察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四、教学难点
1、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高尚人格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完成前置作业
1、有关传记的知识及传记的写法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3、你还知道鲁迅先生其他作品吗或者说说你喜欢作品中哪个人物形象。谈谈你熟悉的名人。
4、写一篇自我小传或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篇传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第一题:
(1) 概念:是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也简称“传”。
(2) 类别: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
(3) 写法: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自己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为几个阶段,没一个阶段突出一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
第二题
(1)(一)在国内从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当时经济困难,而且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二)后留学日本先学医,目的是学医救国。(三)弃医从文,是因为看到光救治中国人的肉体不能拯救民族,还要用“新文艺”唤醒人们的灵魂。
(2)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最重要的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参考资料:
(一)家庭变故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 (1871年)辛末科三甲第15名进士。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月,身为内阁中书的周福清,因母亲去世,丁忧回乡。这年八月浙江乡试,主考官通政使司参议殷如璋,恰是与周福清一同登科的进士。当周福清得知浙省主考是殷如璋后,便想“为子求通关节”,同时为几位亲友子弟请托,以图在亲友那里得到“酬谢之资”。七月二十七日,主考殷如璋乘船自京抵达苏州。早已在此等候的周福清,为避人耳目,派家仆陶阿顺登船送上密信一封,信内请殷如璋关照其子周用吉等6位考生,暗订关节均用“宸忠”“茂育”四字,另在一张纸上写着“洋银一万元”,是许诺事成酬谢的价钱。由于家仆陶阿顺的莽撞,周福清递送关节之事在考官船上当众败露。殷如璋立刻翻脸不认人,把陶阿顺连人带信送到苏州府审讯,信内提到的几位举子“一并扣考”,不得参加考试。至于周福清,先是逃到上海躲避,后来听说朝廷已下令将他革职,正四处查拿,便回到浙江会稽投案自首,被押赴杭州审讯,最终坐了八年的大牢,周家也从此衰败下去。
(二)鲁迅学医的原因及后来弃医从文的缘由
鲁迅看到国人被封建势力和列强压迫得生灵涂炭,就想学医以挽救人民. 因为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一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而在旁边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一声格外的刺耳。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四、归纳总结
五、巩固提升
阅读名人传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