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字)
2、谈谈荷花在古诗文中的形象。(1000字)
3、(必做题)模仿本文写一篇短文:《都市夜色》
(下课)
反思教学:向来,名家名篇非常难上。本人经过长期的准备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这堂课上得还算成功。
一、在幻灯片的设计上符合文章意境,熔画面、音乐、文字、朗诵于一炉,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
二、授课思路上,打破传统。重点切入教学目标。重点探讨语言的品味,符合单元要求。
三、教学方法上,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点拨试等。尤其在运用小组竞争法上,本人认为较为理想。
当然,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教师,本人在这堂课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语言的品味,没有很好地与充分的朗读结合起来。
二、文章的导入不够自然。应在出示幻灯片(1)后让学生背出有关荷塘的诗句,可激活课堂。
三、胆量上还须培养,力争做到镇定,“胸有成课”。教学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工作。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满意总会更多于不足。
作者邮箱: zsflzhzgg@sina.com
弯弯的月儿,高高挂于天际。朦胧的月色洒落于人间。 但是却摸不去淡淡的哀愁。周围无涯际的暗黑…… 这月色勾起了我对故乡的荷塘的思念了。 凡是心情烦躁沉闷的时日,我便独自漫步于池塘边。 荷塘静静的被月色笼罩着。如一个入梦的少女,甜蜜安静地睡在夜色中。还有野荷, 这就是所谓的荷塘月色吧。 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是娴静的少女,立在这琼田玉鉴上,带着一丝冷傲。倘若一阵微风过后,摇曳的荷花,就如仙子们在墨绿的水面袅娜娉婷的舞着。而这荷叶好象一把雅致的绿伞,我总疑心,那下面真有少女们,在举着。日间为姣然的荷花蔽着烈日,晚间并不曾收下。一面也静静的默默的陪衬伺候着荷花。渐渐,我越加的敬佩它们甘当绿叶的精神来。 月色倾泻而下。如同月宫里,晚上便有仙子,等到日落之后,便挟持装满月色的竹蓝飘然走来,那月色,如同雾气一般在篮间纠缠。然后,仙女轻轻的将篮子倾斜,于是,那月色如同释放的精灵,跳出,飘下人间。 这缥缈的月色润在荷叶上,如着罩上一层细细的纱,或如,笼上一层薄薄的霜。或者,就如被月色涂抹了一层淡淡的乳汁。这温柔的清白的月光,飘进眼里,渗入心里。 池塘中丝丝薄雾,与月光纠缠,是几缕清烟,飘来瓢去,或许是从寒山寺逃来的清幽的几缕钟声,在这里留恋徘徊,久久不愿消逝,久久不原离去。 偶尔还有几点萤光,闪来闪去,飞过身边,悠悠地漫漫地穿过荷丛,飞向荷塘的另一边。然后消失在塘中,消逝在密密的荷叶间,躲到无边无际的荷叶下。若是我也长着翅膀,真想与他们结伴同行,穿度于这荷叶下,去欣赏这月色下的美景。或者,我更加的艳羡一些文章中描述的情景来。那些窈窕的女子,在夜间,月色下,划着小船,或者就是蚱蜢舟,穿度于荷花丛中,灯笼的微光,洒在水面,点点的涟漪,带着明光象无尽的荷叶深处荡去。一面笑谈,一面嬉戏,一面轻拨着墨一般的水面。习习的清风,凉凉的塘水,摇曳的荷影。船行荷叶下,或许,只有此时,才能更真切的体味“圆影覆华池”的意境来,月光照到的水面,幽明着,而被荷叶覆盖的水面,如墨一般,而影子的边缘又那么的曲美,圆滑的弧线交错着,映出一幅幽美的图案来。 塘的四围,有几棵稀疏的古槐,就象残年的老者,静静眺望着这月色下的荷塘。又好象在夜色下乘凉,大家离的不远不近。 它们寂寞吗?它们孤独吗?它们并不作语,只静静的望着远方,听着美妙的蛙声。我想它们并不空虚,定不无聊。 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子沉沉的,已经入睡,如睡在妈妈的摇篮中的孩子。露水轻轻洒落在它们身上,驱走昼日的余热;蛙声是催眠曲,让它们甜甜的进入梦乡。 渐渐塘中的淡淡的荷香溢了出来,和稻香混匀,溢满了空间,成了一杯清茶,一杯淡酒。饮了一杯,醉了,醉在这夜色下。 这夜,弯弯的月儿,野荷,月色,古槐,点点的萤光,美妙的蛙声,淡淡的荷香编织了一曲美丽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渐渐我的心舒畅了起来…… 然而,错落的数的暗影,扰乱我的思绪,也增添我的困乏。终于睡意袭来。于是,沿着来时的曲曲折折的小径往回走,不时 回望这月色下的荷塘 ,隐约飘渺,模糊朦胧,就象余音还在耳畔萦绕。 借着微光,寻着归路。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