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下列词语:"蜷着腿、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圣诞树、橱窗、闪烁、灵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丰富的想象和多角度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说说你们都读过或听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介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来大家已经知道许多童话故事。今天,老师将同你们一道走进19世纪丹麦着名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渎,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轮读,注意纠正读错之处,指点不好读的语句。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帮助理解。(如:兜、哆哆嗦嗦、圣诞树、灵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也可与同桌研讨。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析"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部分。 4、按三部分读课文,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说说小女孩从上街到冻死的简单经过 。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二)、第一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 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小女孩"可怜"? (三)、第二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并自主讨论以下问题(结合课件演示): 1、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有哪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表现了哪些内容? 2、小女孩先后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3、从小女孩看到的这些幻象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 (四)、第三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结合上文讨论以下问题: 1、小女孩死得那么悲惨,为什么却"嘴上带着微笑"? 2、"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 句中的两个"幸福"应该怎样理解? 3、小女孩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是为什么? 4、"谁也不知道"有什么含义?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有感情地读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 3、全班配乐朗读。 四、拓展练笔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你最喜欢的部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听写本课生字词 4*、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板书设计: 悲惨生活:光着头、赤着脚、又冷又饿 火炉--温暖 烤鹅--食物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幸福幻象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20 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自作自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不易理解。要启发学生结合平时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联系上下文,认真领会,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 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3题,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穷人》,谁能通过预习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穷人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自己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生字的读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不懂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思考。 2、检查自学情况。 (1)轮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学生纠正。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4)提出和同学讨论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相互释疑,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理清内容结构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帮助理清情节发展过程。 四、讲读第一段。 1、齐读。 2、思考议论。 3、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的天气怎样? 4、从哪些地方看出桑娜家境穷困、生活艰难? 5、作者写"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光"是为了说明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重点理解和感悟。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出以下几点: (1)桑娜抱走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但抱回孩子后,又觉得忐忑不安。如何理解桑娜矛盾的心情? (2)渔夫知道西蒙死了,留下了两个孩子后,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5、结合指导朗读桑娜的内心活动的段落和她与丈夫的对话。先个别读,再评议,最后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思维 1、出示课文插图:在温暖、舒适而又简陋的小屋里,渔夫与妻子用饱含欣慰而忧虑的神情看着躺在床上沉睡的七个孩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可就渔夫和妻子的善良谈体会,也可批判当时沙皇的黑暗统治,还可以想象渔夫一家九口人未来的生活……教师适机引导. 4、续写课文 (课堂练笔)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继续续写课文。 板书设计 温暖而舒适、勉强填饱肚子 20穷人 非这样做不可 忐忑不安 善良勤劳、宁可自己 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21 鲁滨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娜终于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损。(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生自由说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中其他内容等。)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 三、自渎课文,理解内容 1、阅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四、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组合,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 五、重点研读感悟 1、仔细阅读第2-8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地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 六、推荐原着,拓展阅读 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着名的长篇小说。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原着读一读。原作中的内容比课文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读了一定会更有收获。 板书设计: 22*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剧本与平常文章的表达形式不同,因此读时应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展开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演戏、看戏。)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用老师指导的方法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奴隶,奴隶们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4、指导有感情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对话和起义部分。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居中的情景 1、小组练读。 2、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四、进行表演,互相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积累·运用五》 板书设计: 与狮子角斗 22、奴隶英雄 启发奴隶诉苦 分清敌我、团结同伴、富有反抗精神 举行起义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名言警句。 2.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小仲马不以父亲的盛名为自己铺路的求实进精神。 3.口语交际,通过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过程 (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或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下面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同学背得多。 2.自主读诗句,读正确。 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应有的停顿和韵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相机示范朗读。 4.背诵诗句。 (1)同桌合作背诵。 (2)师生共同背诵。师背第一句,生背第二句(或反之)。 5.课外拓展。 我们背诵的诗句来源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浪淘沙》、《登飞来峰》等诗和《红楼梦》,有兴趣的学生的可读读这几首诗,你会对诗句有更深的体会。 二、《真实的高度》 1.自己读短文一至两遍,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什么事。 2.默读课文,画一画写小仲马语言、行动的句子,有什么体会在旁边写一写。 3.汇报交流阅读的感受。重点讨论理解"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 4.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什么?与同桌说一说,如过有兴趣,也可以写下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主题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今天的口语交际,就是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个人准备 个人先想一想,再列一个提纲,为当众演讲作准备。 三、小组演讲 个人按自己列的提纲在小组内演讲,同学互相评议,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演讲。 四、班级演讲赛 各组代表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 五、教师总结 勉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努力。 第三、四课时 (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激趣导入 在前不久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活动中,大家收集了许多材料(指名学生说说),也有许多感受,有许多想要说的话。今天就请大家用调查中获得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主要明确两点: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有关材料写;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稿、建议书、调查报告,都可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第五课时 (习作讲评) 一、广泛交流 请围绕不同意思写的、采用不同形式写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教师相机点评,表扬学生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二、重点评议 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三、修改习作 1.运用学过的修辞方法,结合老师的批改意见,自己认真修改。 2.同桌交换检查。 四、佳作展览 举办本次习作的佳作展览,学生可以互相推荐,本人也可以自我推荐。互相观摩后,评出几篇优秀习作。有价值的还可向少儿报刊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