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六年级上学期 >> 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教案 >> 正文

 

第四单元教案

查询语六年上教案的详细结果

  1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科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

  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

  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

  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

  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

  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示儿》。

  2.背默古诗《示儿》诗、词、句意及中心。

  3.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                定

  悲                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

  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

  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

  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

  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

  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

  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

  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

  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背默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词、句意及中心。

  3.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16  匆匆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

  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二、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是重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出示朱自清照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认读生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3、理解词语:伶伶俐俐、徘徊、头涔涔泪潸潸。

  4、放录音朗读全文,整体再感知。

  听后说一说: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1)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再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教师不作深入的启发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的重点品读做好铺垫。)

  四、作业:

  品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品读重点词句,重点感悟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导读题: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现象来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2、集中品读。

  (1)列举了如下现象来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伸手遮挽时、躺在床上时、和太阳见面时、掩面叹息时。

  (2)感情朗读,体味时间无时不在匆匆逝去。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聊天、玩耍、看电视等)

  3、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4、"我掩面叹息"是因为什么?

  5、讨论:描写时间的飞逝,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样手法有什么好处?

  (拟人,把时间的飞逝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6、喜欢这部分吗?背一背。

  二、联系实际,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读读第二、四自然段,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一想,能感受到什么?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点拨: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感受到什么?我们已经度过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你又想到了什么?)

  2、朗读体味时间在匆匆而过,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日日夜夜。

  3、说说你所知道的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

  4、喜欢这部分课文吗?读一读,背一背。

  三、再读,找出文中的排比、比喻、疑问、反问、设问句式以及照应句和大量的叠词,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轻巧、婉转。

  1、学生找句子,感情朗读句子。

  2、小结:诗人把珍惜时间的道理溶化在自己切身感受中,道理就生动了,文章也委婉感人。

  四、指导积累。

  朱自清不愧是伟大的语言大师,他的散文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常给人以启迪,多读他的文学作品将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课后请同学们背诵《匆匆》,课外还可以读读他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春》。

  五、总结。

  的确,日子总是匆匆而过,一去不复返,但只要我们能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我们就不会后悔。

  六、作业。

  1、背诵《匆匆》。

  2、读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春》。

  3、预习17课。

  17、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积累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文选材典型,主题深刻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倒叙的方法和选取典型材料。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2、同学交流

  3、3、指名汇报

  课文记叙三件事,〈1〉老师组织学生举行抗日讲演比赛

  〈2〉作文写字课受到老师申斥

  〈3〉翻译官上的日语课特别宽容。

  4、4、全文共分成三段。

  三、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1、生字     lún         féng           rěn        nüè         jǔ

  沦陷        冯 老师     残忍         虐杀      规矩

  jiè        chì       kuì    mǒu       xiá     gǎng

  惩 戒      申斥      羞愧      某些      遐想    岗位

  2、理解: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申斥:斥责

  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

  3、分段读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对老师的感情。

  四、作业:⑴熟练朗读课文

  ⑵思考书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

  2、改写文章最后一句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2、理解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1、齐读

  2、2、圈出课文表达"我"对老师感情的词语。

  (板书:感激、思念)

  3、3、倒叙开头

  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1、1、作者共回忆了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

  板书:讲演比赛(3-5)

  受到申斥(6-7)

  翻译官宽容(8)

  2、2、指三人分读(3-8)

  〈1〉〈1〉    其他同学边听边出每件事中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2〉    谈谈自己的理解

  ①"那时我还小"------"从心里感到敬佩"

  ②"我感到羞愧"------"编造出来的"

  ③"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很不用心"

  ④"从这种宽严之问"----"某些道理"。

  重点理解句中:A"宽严"之问指什么?

  (从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日语两个角度谈)

  B小学声会领悟到哪些道理?

  (热爱祖国,仇恨敌人)

  〈3〉〈3〉    学生质疑

  3、3、指名读第三段,谈谈讲了什么?

  (学堂的名字,位置,环境)

  4、4、总结: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作者围绕对老师感激思念之情,选取三件典型的事例,有说服力。

  第三段:

  1、1、指名读

  2、2、出示最后一句

  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⑴理解句子意思

  ⑵改写为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意思不能变。

  三、总结全文,学生质疑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主题值得我们学习。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外练习

  读了课文,你可能会想到自己一些经历,试写下来。

  〈〈我的老师〉〉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感     思         讲演比赛

  激     念                                  热爱祖国

  受到申斥     (严)

  仇恨敌人

  翻译官宽容   (宽)

  18  三克镭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概括三克镭的各自来历、用途,并从中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3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由此想开去。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惧有关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课前,同学们从影视上或从报刊上对居里夫人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就请把你们了解的资料说一说。

  二.快速阅读。

  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请学生自己快速地阅读,找出三克镭的来历和各自的用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想想这段话表达了几个意思,居里夫人最想说的是什么。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明白,这段话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肯定获得专利的合理性;二是赞赏不要专利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把大公无私、献身科学作为最高的追求。

  四  由课文内容想开去。

  对学生的想开去,要稍加引导,开拓思路,如,由居里夫人放弃专利想到的以及还有哪些科学家像居里夫人那样具有伟大的人格?(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全人类都获益;华罗庚的优选法,为数学方法的普及花费了后半生的大半精力等;还有霍金、纳会等伟大科学家的事迹)

  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开去的内容尽情表达出来。

  五  拓展延伸。

  最后,可向学生朗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使学生对居里夫人有更深的认识。

  读写例话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目标:

  理解例话的内容,知道阅读文章,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自读例话

  1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举例说说,怎样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  交流汇报。

  1  小组交流例话内容。

  2  全班交流:怎样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1)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2)    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3  总结: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三  重读《厄运中的海伦》。

  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想。

  1  厄运中的海伦是幸运还是不幸?(她很不幸,但又很幸运。有为她费尽心力的父母,有那么耐心的老师,她是幸运的。)2  聋哑盲孩子成功,靠什么?(家庭,老师,人人努力)

  3  假如残疾人都会出海伦一样的努力?

  4  作为正常人,我们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

  5  残疾人身体是残疾的,可心灵却是健全的。

  6  中国的海伦--张海迪。

  四  课外拓展。

  选择一篇你课外读过的文章,把你读后想到的写下来。

  景阳冈

  积累·运用  四

  教学目标:

  1  会读并背诵四副对联,激发学生喜欢对联的情趣。

  2  阅读古代趣联巧对的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收集、试作对联的兴趣。

  3  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

  4  进行"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进行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从本节课开始,进行"积累·运用 四"的各项练习。这节课进行两项练习:第一,读读背背,练习读对联,并背下四副有趣的对联。第二,阅读古代文人"趣联巧对"的两个小故事,了解那一副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也学着对一对。

  二  完成"读读背背"。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四副对联,注意读准字音和句子中恰当的停顿。

  2  指名读。注意听,读得对不对。学生评议,老师指点容易读错之处,要求读出上下联中词语的"对仗"。

  (解释"对仗",指上下两句里的词语,就像仪仗队里的队员,一一对应,排列非常整齐。)

  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从中感受怎样读出对仗关系。

  3  学生自己边读边画出上下联中对仗的词语。老师举例说明标方法。

  4  交流读法,互相评点。

  5  练习背诵。采取同桌对句、男女对句、分组背诵比赛等多种方式。

  三  阅读"趣联巧对"。

  1  自读短文,根据文中的解释,弄懂每个小故事中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2  欣赏两副对联,说说对联里哪里对得巧妙,趣味在哪里。把两副对联读好读熟,背下来。

  3  讨论交流。

  4  谁还了解这样趣联巧对的小故事或背诵过很有趣的对联,说给大家听听。

  5  老师就现场或生活中的人、事、物出上联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对上后,评议一下对得怎么样,然后组织学生试着对对联。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  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

  你们已是六年级学生了,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事让你难以忘怀,你最忘不了的是什么事呢?一定有许多人你永远不会忘记他们,那么你最忘不了的又是谁呢?

  2  学生自由说说令其难忘的人和事。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以启发学生。

  (1)难忘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高兴的,难过的,内疚的,难堪的,有趣的,感动的任何事,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永远忘不了的一幕。

  (2)难忘的人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学校的其他学生和老师,还可以是学校里的工人或客人等,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只人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

  1  题目可以用"难忘",也可以自拟。

  2  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叙述有一定的顺序。

  三  自主习作。

  1  构思好后自主习作。

  2  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3        选择典型内容的习作,准备引导学生评议。

  (典型的习作包括:具体与不具体的,选材多角度、叙述有特色的,写法富有个性的。)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  指名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  请5至6位同学读习作,师生逐个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2  同桌互读互评。

  二  修改习作,进行誊写。

  1  自己修改。

  2  请伙伴帮助修改,改正不通的句子和写错的字和标点符号。

  3  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习作拓展)

  一  佳作欣赏。

  老师批发后,选出选材,体裁,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尤其是突出如何"难忘"的习作,向学生介绍,请小作者当众朗读,师生共同赏析。

  二  宣读进步作文和优秀片断。

  选择有进步同学的习作和好的习作片断,请作者读给大家听,激发写作兴趣,激励学生进步。

  三  老师宣读下水作文。

  老师写下水文,能够了解写作文应该注意到哪些方面,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老师朗读自己的下水文,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起到示范作用。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一  导语。

  我们学过《只有一个地球》,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给人类发出了警告。那么,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呢?让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二  读课本中的活动提示。

  三  交流讨论。

  你想调查什么?怎样调查?

  根据学生谈到的,相机引导:利用现有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  布置任务。

  自由结合组成小组,用两周时间进行调查,注意保管好调查资料,准备好调查报告或其他形式的调查结果展示,参加《我们与周围环境》的专题语文活动。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六年上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第四单元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块银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激起一片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曲激情飞扬的赞歌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三克镭》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关尹子教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梅花魂参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小学六年级语文孔子游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和我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畅谈理想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纪宝鼎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关尹子教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第三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之一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之一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语  文  试  卷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
    草船借箭
    小学六年级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合作》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再见闰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牛郎和织女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采蒲台的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田忌赛马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年趣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三峡之秋》教案设计
    《足球史话》教案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案
    《体育颂》教案
    17 触摸春天
    20、古诗两首(苏教版六下每课一练)
    (苏教版)《一夜的工作》说课稿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鹭》教案
    《长征》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第一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2008,北京》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次比赛》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XX,我想对你说》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了,我爱的中国》…
    小学六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争吵教案
    《凡卡》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畅想21世纪
    小学六年级语文挂两支笔的孩子教案
    《小动物过冬》教学实录
    《三克镭》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我爱祖国
    《灯光》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
    小镇的早晨
    钓鱼的启示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放弃射门》教案
    苏教版十二册语文《印度洋上生死夜》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从…
    《学弈》
    养花
    海底世界
    宇宙生命之谜
    麋鹿
    《丰碑》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台湾蝴蝶甲天下》
    《灯光》教学设计
    走进西部大开发
    十二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说课稿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西门豹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鲸》说课设计
    三只白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关…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课堂教学实录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指导
    苏教版第十二册《白鹭》教案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爸爸买来电饭锅
    弹好生态平衡这把“琴”
    小兔运南瓜
    有趣的歇后语
    标点符号联欢会
    《田忌赛马》课后选做题
    看图学词学句--我是中国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积…
    勇敢的孩子(第1教时)
    孔融让梨(沿海版语文第一册教案)
    皮球浮上来了(第二课时)
    课题:海滨仲夏夜
    过桥
    第三只小板凳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谈
    啄木鸟和大树(第二课时)
    《梅花魂》|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积…
    《看黄果树瀑布》拓展阅读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说课稿
    《月光曲》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鲁本的秘密》教学设计示例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小手帕
    无声的竞赛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清…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世…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奴…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鲁…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穷…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卖…
    人教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两块银元》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