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六年级上学期 >> 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教案 >> 正文

 

第三单元教案

查询语六年上教案的详细结果

  10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葵、羹、煎",掌握字音、字形。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背诵三首诗,默写《出塞》。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

  2寻找或绘制一张豆类植物的简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许多古诗了,有些诗,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小池》、《咏柳》;有些诗,反映了生活中寻常却有意思的小事,如《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有些诗,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如《泊船瓜洲》、《静夜诗》。所有的诗,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与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0课,那么这三首诗写的是什么,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丶学习《长歌行》和《七步诗》

  1指名读《长歌行》和《七步诗》,注意纠正读错的字。同桌练习读文,并互查能否读正确、读流利。

  2选择一首自己认为理解或体会较深的诗都与同学、老师交流。

  (1)指名读《长歌行》交流中相机点拨:作者通过哪些事物说明时光易逝,且去不返?你认为这首诗中作者最想表达的是哪几句?

  (2)《七步诗》交流中相机点拨:根据写诗的背景故事,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从"泣"和"煎"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结合交流时自己的进一步感悟,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两首诗。

  (1)自主练习读。

  (2)指名读,评议,再练习。评议指导要点:

  ①《长歌行》读时要突出作者列举的自然界的三种现象:朝露消逝、万物由青变黄、河水滔滔东流,给人以形象感。

  ②"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一句,读出萁燃烧之熊熊,豆哭泣之哀哀。

  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读出作者的愤慨和痛苦心情。

  指导中,视学生情况适当范读,播放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进一步读好两首诗。

  4练习背诵两首诗。

  三、练习书写生字词

  1.认真抄写5个生字。

  2.根据抄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

  "葵"字中间部分笔顺是:          同"登"字上半部。

  "羹"应写得紧凑,不能拉得太长。

  3.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每个字组一两个词。如:向日葵、天竺葵,衰老、衰弱,煮饭、煮茶,闭门羹、残羹剩饭、煎饼、煎鸡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前两首诗。

  二、导入新课

  与前两首诗不同,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古诗中很独特的一种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这类诗虽然保存下来的不多,却令人惊心动魄,把我们的视线拉回古代的多事的边塞,凄凉悲枪的战场。王昌龄这首《出塞》,又是表达了作者关于战争的什么观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三、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出塞》,再同桌互相查读。指正字音:"教"读jiào,"还"读huán。

  2.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可能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阴山"存有疑惑。

  四、指导理解诗意,朗读并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质疑,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

  (1)王昌龄是哪个朝代人?他诗中写到了哪两个朝代?

  (2)诗的后两句写了哪个名将?写他的什么事?

  2.阅读小资料。

  王昌龄是唐代着名诗人。当时唐朝边关战事不断,许多人被迫去戍守边关,战死疆场,一去不返,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根据诗、小资料尝试理解诗意。教师可适当讲解:月亮还是秦汉时候的月亮,边关还是秦汉时候的边关,到万里之外的边关去打仗的战士至今未还。要是飞将军李广还在,敌人绝不会也不敢来侵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作者夜吟时内心对时局的关心,对战士的同情,对无能将领的不满。

  4.根据体会到的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朗读指导要点:

  ; 前两行要读出边塞的清冷、凄凉和战士的艰苦、死伤;后两行应读出作者渴望有良将、渴望国泰民安的心情,读出对飞将军英雄气概的赞颂。

  5.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检查背诵是否正确。

  五、默写课文

  1.先认真看每个字,尤其是易写错的字。

  2.默写。默写后与课文对照、改错。

  六、总结,布置拓展性作业

  类似《出塞》这样描述边关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很多,你还能背一首吗?老师给同学们推荐几首,课后可查找一下,读一读,你会对古代战事有更多了解,对这种边塞诗有更深的体会。(投影打出下列资料),

  《凉州词》一王之涣

  《凉州词》一王 翰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李益

  11.草船借箭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难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影音课件

  五.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时代背景。

  1.复习旧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赤壁之战》,文中讲谁用火攻的办法战胜了谁?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谁能说说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学生口述板书           长江北    魏--曹操

  《三国演义》   长江南    吴--孙权

  周瑜        联

  蜀--刘备        合

  诸葛亮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题目是《草船借箭》(板书课题)写的也是东汉末年蜀吴联手抗曹。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双方展开了一场智斗;到底周瑜设下什么计来陷害诸葛亮,结果怎样,学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读全文,出生字新词。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有关人物? 主要人物是谁? 课文写谁向谁借箭?

  3.分小组讨论,提出自学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准?谁向谁借箭?

  2.认读生字卡。

  3.重点检查字词:

  字音难点:擂(旧)  丞(chng)  惩(chng)  罚(伯)

  字形辨析:罚--罪  弩--怒  努  胶--狡  绞--跤

  4.检查朗读情况:逐段指名朗读,要求字音读准,句义读完整。及时评议,纠正读音。

  5.各小组派代表提问。教师酌情处理:某些简单问题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解答,某些问题教师可进行解答,一些涉及重难点部分提醒学生在讲课过程中认真听讲,寻找答案。

  四.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默读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讨论分段:

  第一段(①-②)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陷害诸葛亮。

  第二段(⑧-⑨)诸葛亮利用船向曹操借了十万枝箭。

  第三段(⑩)周瑜看到诸葛亮借箭成功,自叹不如。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讲课文,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10课(生:草船借箭)在上一节课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了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诸葛亮为了赶造十万支箭,用船向曹操借箭。)

  二.新授

  师:那么,在"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中,你最喜欢谁?(生:诸葛亮)喜欢他的什么?(生:聪明才智、非凡的智慧``````),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生:神机妙算)[板:神机妙算]这话是谁说的?(生:周瑜)

  师:周瑜怎么说?(生:                                      对于这

  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质疑(周瑜为什么这么说?)(生自由答:因为周瑜开始想用造箭来刁难诸葛亮,可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用草船借箭。所以``````)

  ㈠学习第三段

  师:课文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生:第三段)这一段写什么?(生:草船借箭)[板:船借箭]大家想看看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吗?{师演示影片}

  师:刚才大家都看了影片,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影片,以小小组为单位来学习第三段,

  {生汇报自学情况}

  生:精通天文、善于分析人物性格、熟知地理、考虑周密

  师:也就是

  师:那么"知天"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从

  看出诸葛亮知天,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因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仍然"的意思是:表示情况继续保持不变,诸葛亮之所以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动静,而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是因为他精通天文,算到第三天四更时,江上有大雾,是向曹军借箭的最佳时机。否则诸葛亮前两天都没动静,不会这么有把握对鲁肃说:"请你一起去取箭。"结果,江面上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那你能不能学学诸葛亮这样很有把握地对鲁肃说?(指导朗读)

  师:那么"知人"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从

  看出诸葛亮知人,通过抓关键词句来理解,Ⅰ"一定"在这里是确定、必定的意

  思。诸葛亮善于分析人物性格,料到曹操疑心重,不摸清虚实,是不会轻易

  出兵的,曹操果然只是"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所以诸葛亮笑着对吃惊的鲁肃

  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去。"(师:那你能不能学学诸葛亮这样笑着对鲁肃说?)(指导朗读)

  Ⅱ诸葛亮善于分析

  人物性格,算到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请了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

  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周瑜。因为"私自"的意思是:被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和乎规章制度的事)。可见,鲁肃做这件事并没有告诉周瑜。

  师:那么"知地"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从

  看出诸葛亮。诸葛亮早就算到天快亮的时候,驾船回来是顺水顺风的,即使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那么"考虑周密"你又是怎么得知的?

  从

  看出诸葛亮考虑周密,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做图来理解,诸葛亮考虑周到,安排巧妙:Ⅰ在借箭[板:借箭]之前就想到让鲁肃准备[板:准备]二十条船,要有足够的受箭面积;又"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江上大雾漫天,"用绳索连接起来"既保证了船只不会走散,又提高了受箭面积;Ⅱ在借箭之前就想到让鲁肃在每条船上安排30个军士,在借箭时"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既给曹军施加压力,又提示了射箭方向。Ⅲ在借箭之前就想到让鲁肃把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借箭时,开始"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而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不仅增大了受箭面积,还使船体保持平衡。

  小结:师:同学们刚才都说的很好,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把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整理一下,同学们请看书本,有老师来引读:

  诸葛亮知天,算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面上面对面都看不清。);又知人,算到曹操疑心重,不摸清虚实,是不会轻易出兵的,笑着对吃惊的鲁肃说:(生:"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去。");算到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请了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周瑜。还(生:私自拨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把子,等诸葛亮调度。)并对借箭的过程做了周密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吩咐把二十条船(生: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下令(生: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而后又下令(生: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不仅如此,诸葛亮还熟知地理,算到天快亮的时候,驾船回来是(生:顺水顺风的,即使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诸葛亮真是(生:神机妙算)

  ㈡学习第一段

  师:诸葛亮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用船借到了箭,刚才**同学说周瑜开始想用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课文中哪个部分写的是这个内容(生:第一段),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一段中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由老师来读旁白,一二两组读周瑜说的话。三四两组读诸葛亮说的话。(打实物投影)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读了课文,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贤能、凶狠狡诈,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顾全大局。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谈体会}

  生:①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看出,"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只是因为诸葛亮比自己有才干,就心怀怨恨。②周瑜很狡诈,从"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看出周瑜是东吴的将领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明知故问,是想试探诸葛亮。

  ③周瑜很狡诈,从"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周瑜马上用"公事"逼迫诸葛亮造箭。

  ④周瑜很狡诈,从"十天能造得好吗?"看出,诸葛亮都已经[板:答应造箭]了,周瑜还要步步紧逼,还要给诸葛亮一个期限,居然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

  ⑤周瑜表面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从"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看出,周瑜本以为十天都造不好,而诸葛亮回答只要三天,他自然高兴的不得了,又紧逼一步,说是"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实际上,是告诉诸葛亮"你说到就要做到,否则要受军法处置!"他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⑥周瑜内心却暗藏杀机,从"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军令状"一立,就表示如不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置。目的就是要置诸葛亮于死地。

  师:周瑜想加害于诸葛亮,以借箭一事,步步紧逼,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生:①诸葛亮对借箭一事,已经胸有成竹,从"只要三天"看出,十万支箭,不是个小数目,若不是有绝对的把握,是不会这么说的。(读出诸葛亮胸有成竹之势)

  ②诸葛亮从容镇定,能顾全大局,从"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在周瑜面前立下军令状,说明他已经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而对如何完成造箭任务,已有了充分的打算。虽然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但诸葛亮有大将风度,能顾全抗曹的大局,没有当面揭穿周瑜。(读出诸葛亮从容镇定之势)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这一段中,句句对话写出了周瑜与诸葛亮两者不同的性格特征,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妒贤忌能;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能顾全大局。周瑜与诸葛亮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十分精彩,(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找伙伴表演)

  ㈣学习第四段

  师:诸葛亮胸有成竹,答应周瑜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生:[板:如期交箭])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

  师:那么"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

  正是因为周瑜看到诸葛亮(生:"挺有才干"),心里(生:妒忌),才引发了草船借箭这件事;结果诸葛亮用船借到了箭,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将相和

  [板书设计]

  答应造箭

  准备借箭

  11.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

  如期交箭

  12.将相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说说"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4.从本课的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改编成课本剧,自由组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

  "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幅挂图,抄写三个句子的投影片。

  五.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谈话导入,扫清文字障碍,学习"完璧归赵"这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1.汇报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简介"战国"的小知识。

  (1)让学生说出"战国"是怎么回事。(学生说不全由教师补充。)

  (2)简单介绍秦国、赵国的情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故事。(板书:将相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适时正音。

  3.说一说课文讲了几件事。

  4.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轻声朗读"完璧归赵"这一部分

  2.思考讨论:

  出示"完璧归赵"的挂图。

  (1)秦王说愿意拿15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2)蔺相如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后果是什么?

  3.出示写有下面三句话的投影片。

  (1)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2)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4.自由交流,品词析句。

  (1)以上三句话用了"只好""只得",联系句子和上下文分别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勇敢,办事周密和正义的举动,把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办法解决的事办成了,使骄横无理的秦王没有办法。你能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这些吗?

  5.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6.用自己的话评一评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

  四.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到的词语。

  2.预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部分。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部分,回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出示"渑池之会"的挂图)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出示字幕第十一自然段,重点理解: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1)赵王和大臣们商议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说明了什么?从蔺相如"认为""还是去的好",你体会到了什么?

  (2)蔺相如为什么一定要逼秦王击缶,而且要叫人记录下来?

  (3)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4)"渑池之会"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出示"负荆请罪"挂图)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自读自悟,揣摩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举例指导:读出廉颇不服气的话   说说我读这句话的体会  大家评析。

  廉颇说的三句话: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尤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一廉颇的确是战无不胜的将军,但不难看出他居功骄傲;

  2."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一说明廉颇很不服气;

  3."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可以知道廉颇准备报复。

  教师讲解"上卿。

  ("卿"是-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3.小组自由讨论。

  (1)廉颇对别人说的这些话对吗?为什么?

  (2)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

  4.指导朗读第三部分。要读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

  1.朗读全文,想想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2.完成练习册第一、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总结全文,练习编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全文

  二.总结

  1.回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

  (2)从这三个故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2.思考讨论。

  (1)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三.编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

  本课的三个故事情节生动,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学生组成小组,试着改编排练,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组上台演一演,大家观看、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四.作业布置。

  1.继续排演课本剧。

  2.完成练习册。

  3.预习下一课《景阳冈》。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将相和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13.*景阳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破题激趣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着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情?

  ㈡学生自学

  1.学生自学,读准字音。

  恰(qià)     岂(qǐ)      莫(mò)     勿(wù)     耻(chǐ)

  脊(jí)      抡(lún)     劈(pī)      酥(sū)

  2.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完成以下练习:

  (1)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如何"一词的意思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但凡"一词的意思

  (3)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

  "一饮而尽"一词的意思

  (4)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

  误。

  "近"一词的意思                  "过往"一词的意思

  "请勿自误"一词的意思

  (5)店家满满筛了一碗酒。

  "筛"一词的意思

  (6)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无奈"一词的意思

  (7)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岂"一词的意思

  4.请按"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走进店里去了";

  第二段:从"武松提了哨棒"到"不敢上山";

  第三段:从"武松走了一程"到"手脚都松软了";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请动笔写一写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逐段阅读,写出各段的大意。

  第-段:写武松进店喝酒和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冈的情形

  第二段:写武松上冈后的思想活动。

  第三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写武松打虎后下山。

  五.抓重点事件展开讨论。

  1.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两件事?(喝酒、打虎)

  2.在"喝酒"这件事上,文章主要写了哪些要点?("酒量""食量""不信有虎")

  3.在"打虎"这件事上,文章主要写了哪些要点?("发现"躲闪""棒劈""打死")

  4.文章怎样抓住这些要点详细叙述打虎的经过?

  老虎                      武松

  起……狂风  一声响  跳出          翻身  闪

  扑   掀    剪                     一闪  一闪  一闪

  吼  兜                            抡  劈

  咆哮    扑                        跳  揪   按   踢

  咆哮    扒……泥                  打

  不能动弹了    喘气                又打了一回

  气儿都没有了                      手脚都酥软了

  5.看课文插图,依据以上提纲,口述武松打虎的经过。

  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前后内在联系。

  1.课文主要写打虎,为什么要写喝酒这件事?(突出豪爽倔强,为打虎作铺垫。)

  2.第二段中描写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有什么作用?(表现他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3."打虎"这件事,为什么要那样细致地描写虎的凶猛?(反衬武松的英勇无畏)

  4.开始猛虎扑来时,武松为什么要"三闪"?(避开锋芒,表现沉着机敏。)

  5.为什么要揪仕老虎的顶花皮猛踢、猛打?(击其要害,勇中有谋略。)

  6.为什么最后又打了一回?(除恶务尽,胆大心细。)

  7.为什么要写武松打虎后,"手脚都酥软了","-步步挨下冈来"?(是人非神,真实可信。)

  七.总结全文。

  1.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设计]

  13*景阳冈

  上冈                  打虎

  老虎               武松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下冈

  喝酒        咆哮            揪   按   踢

  喘气            按   揪   打

  死               打

  14*猴王出世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

  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着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标

  1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初步理解诗意.

  2阅读短文《螳螂捕蝉》,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意思.

  3练习开展辩论,学习组织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说话时有理有据.

  4给老师﹑校长写封信,在信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学生为给校长﹑老师写信提建议作些调查了解工作;教师将写得好的建议信提供给学校有关领导﹑老师,听取反馈意见,供讲评时用.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读背《春夜喜雨》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教师指点.

  4同桌对读,互相竞赛.

  5简要疏解,初步感受诗意.

  6想象意境,熟读成诵.

  7赛一赛谁背得正确﹑流利.

  以下诗句简析,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酌请点拨.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光,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和,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镜关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镜关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

  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只能不赞美春雨呢?

  二﹑阅读《螳螂捕蝉》

  1.默读短文,想一想《螳螂捕蝉》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讨论。

  (1)《螳螂捕蝉》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那个年轻的侍卫关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他这样劝说好在哪里?

  (3)"螳螂捕蝉"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你想到了什么?

  以下短文简析,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酌情点拨。

  该短文讲的是一个成语典故,语出西汉刘向的《说苑》,意思是说螳螂想捕食蝉,却不知黄雀已在身后想吃它。比喻只看到眼前利益,却不知身后的危险。

  在这个成语典故中, 吴王想派兵攻打楚国,他决心坚定,谁劝阻就要杀死谁。一个年轻的侍卫官故意每天早晨拿了弹弓在后花园中转悠,引起了吴王的注意。他趁机向吴王讲述了螳螂捕蝉的事。吴王听了这件事就想到自己的作为,打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这个侍卫官借物喻人,劝说时虽然迂回曲折,但所讲的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却很明显。所以一下子就打动了吴王,达到了目的,也保护了自己,十分巧妙。

  3.课后还可以收集一些成语典故,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明确辩论主题

  辩论主题"开卷是否有益"。

  二﹑确定观点,组成辩论双方

  个人先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赞同"开卷是否有益"的组成正方,同意"开卷未必有益"的组成反方。

  三﹑分小组先行尝试

  将正﹑反方各分成三至四人小组,由一个正方小组和一个反方小组结成辩论对子。辩论开始前组内应先酝酿一下,个人就本方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寻找根据,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等。稍作准备后,正式开始辩论。辩论发言时要有秩序,可双方轮流派人发言,也可以一组内几个人轮流发言。辩论时除发表自己的观点外,还可以针对对方发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驳。

  四﹑择优示范

  选择辩论开展得比较规范,双方阐述有理有据的一个辩论对子,向全班学生交流作示范。结束后共同总结其长处。

  五﹑合成大组,全班辩论

  全班正方学生合成一组,反方学生合成一组。可分别坐于教室左右两侧,教师作为主持人,全班进行辩论。

  六﹑总结辩论

  辩论结束后,正反两方共同总结一下,肯定双方说得有道理的地方,以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交流对开展辩论的体会,认识到开展辩论对锻炼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益处,从而激发参与辩论的兴趣。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学生习作)

  一、明确习作主题

  作为一个六年级学生,即将小学毕业,离开学校,本次习作,就是要求学生给校长或教师写一封信,对母校工作提

  建议。

  二、展开思路,确定写作内容。

  1.前几天,老师要求大家回忆一下近几年来的学校生活,采访有关人员,作些调查了解。请大家交流一下。

  (1)回忆一下近几年来的学校生活,你发现学校工作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你认为该怎么做?

  (2)走访了学校的哪些地方,发现了哪些不如意的事情?

  比如走访图书室(馆),了解了藏书量多少,新书是否经常添购,图书室(馆)布置是否合理,借书阅览的制度是否健全等等;走访学校食堂,了解到卫生制度是否健全,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菜谱是否符合营养要求、是否合乎大家口味等等;还可以走访医务室,察看学校操场、某个专业(室)等等

  (3)与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了他们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

  2.挑选一两件你认为重要的、自己感受深的事情,写成建议。

  先把了解到的问题陈述清楚,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要实在,不要空谈,能解决问题,还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写信的形式提出建议,要注意写信的格式。

  三、学生起,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学生习作)

  学生继续习作,然后誊写。

  第五课时

  (习作讲评)

  一﹑展示优秀习作,反馈领导﹑教师意见

  1.习作批改完毕后,将写得好的建议信呈送有关领导,

  教师,语文教师收集反馈意见。

  2.分别请这几位学生宣读自己的建议信。

  3.大家对建议信进行评价。

  4.教师介绍学校有关领导的反馈意见。(也请有关人员到场答复。)

  5.对这些关心学校情况﹑积极为学校提建议的学生表示感谢。

  二﹑展示存在问题的习作,共同修改

  挂出抄有一两篇习作的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大家默读后加以评论,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修改建议。

  三﹑阅读本人习作,撰写自评意见

  学生阅读自己习作。留意教师是如何批改评点的。阅读后可在教师的评语下方写上自评意见,谈谈自己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及修改想法。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六年上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第三单元教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块银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猴王出世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激起一片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曲激情飞扬的赞歌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三克镭》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关尹子教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梅花魂参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小学六年级语文孔子游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和我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畅谈理想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庐山云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纪宝鼎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关尹子教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之一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之一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语  文  试  卷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段
    富饶的西沙群岛
    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教案
    草船借箭
    小学六年级语文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弈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灰椋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会合作》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飞向月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江之歌》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就是你…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再见闰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布衣元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牛郎和织女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采蒲台的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田忌赛马
    小学六年级语文《童年趣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三峡之秋》教案设计
    《足球史话》教案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案
    《体育颂》教案
    17 触摸春天
    20、古诗两首(苏教版六下每课一练)
    (苏教版)《一夜的工作》说课稿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林海》第二课时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白鹭》教案
    《长征》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和时间赛跑》(第一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2008,北京》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一次比赛》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XX,我想对你说》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碧螺春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了,我爱的中国》…
    小学六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争吵教案
    《凡卡》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滲滲透健全人格教育,…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向往奥运》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畅想21世纪
    小学六年级语文挂两支笔的孩子教案
    《小动物过冬》教学实录
    《三克镭》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奴隶英雄》教学设计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难忘的启蒙》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我爱祖国
    《灯光》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
    小镇的早晨
    钓鱼的启示
    小学毕业复习课教案与设计说明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放弃射门》教案
    苏教版十二册语文《印度洋上生死夜》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从…
    《学弈》
    养花
    海底世界
    宇宙生命之谜
    麋鹿
    《丰碑》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全册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台湾蝴蝶甲天下》
    《灯光》教学设计
    走进西部大开发
    十二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说课稿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西门豹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鲸》说课设计
    三只白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关…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
    《蜡烛会熄灭吗?》课堂教学实录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指导
    苏教版第十二册《白鹭》教案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爸爸买来电饭锅
    弹好生态平衡这把“琴”
    小兔运南瓜
    有趣的歇后语
    标点符号联欢会
    《田忌赛马》课后选做题
    看图学词学句--我是中国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积…
    勇敢的孩子(第1教时)
    孔融让梨(沿海版语文第一册教案)
    皮球浮上来了(第二课时)
    课题:海滨仲夏夜
    过桥
    第三只小板凳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学谈
    啄木鸟和大树(第二课时)
    《梅花魂》|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积…
    《看黄果树瀑布》拓展阅读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说课稿
    《月光曲》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鲁本的秘密》教学设计示例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小手帕
    无声的竞赛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清…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世…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奴…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鲁…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穷…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卖…
    人教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两块银元》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