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 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A. 诗歌是有着丰富想象的。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强化情感,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创造出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B.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抒发。诗歌的情感可以直接抒情,也可能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C. 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
2. 对古典诗歌有大致了解。
3. 感受诗歌的形象。诗人在创作时将其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以想象为中介融合而成诗歌形象,读者也应透过联想、想象,再现形象,体悟情感。
4. 领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品味诗歌的语言。
A. 补充省略成分,体会诗意。
B. 理解用典,丰富诗意。
C. 把握思路,理解诗意。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1. 弄懂诗歌的表层意思:
A. 明白词语的含义 B. 理清句子的结构
2. 理解深层含义:
A. 诗句的语境含义:
a. 联系上下文贯通理解 b. 联系作者与作品的背景
B. 诗句的意境意义
3. 从艺术手法角度入手
A. 抒情方式
B. 表现手法
(三)古典诗中几种典型的题材类型
1. 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
2. 山水田园诗: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C. 边塞诗: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D. 闺怨类: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E. 送别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F. 咏物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G. 登临类: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H. 羁旅类: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模拟试题】
阅读下列各诗、词曲,回答问题:
一.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山,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唐才子传》记载:齐已曾将此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已深为佩服,遂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问题:
1. 诗中“一枝开”是点睛之笔,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郑谷这样改的理由。
答:
2. 诗中颈联中“递”和“窥”字生动传神,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表现力。
答:
二.
归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题:沈德潜评这首诗云:“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简要说明后两句如何“自见”了“客愁”。
答:
(《唐诗真趣编》:“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边,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三.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问题:
1. 首联二句有寓意,前一句暗示着 ,后一句则暗示着 ,联系起来看二句,隐含着 。
2. 诗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试解说。
答:① 旧家燕子的典故:
② 杜鹃啼血的典故:
四.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乙
约客 赵师秀 雨晴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蕊,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 填空
这两首诗的体裁是 ,《约客》描绘的是 季,由景象 上可以看出来,《雨晴》描写的是 时节,从景象 上可以看出来,两首诗中分别表现了作者主观心理活动的词语是 和 。
2. 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具体说说想象的产生及想象的内容。
甲诗: 乙诗:
五.
登鹳鹊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问题:
1. 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变化,前一联写 之感,后一联写 。后一联以 、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鹊的 。
2.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闻名的《登鹳鹊楼》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优胜处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
六.
定风波(并序)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小序中写了此词的背景。
② 料峭、形容春风严寒。
问题:
A. 这首词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B. 理解下面三句的含义:
① 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 竹杖芒鞋轻胜马:
③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
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陈同甫,陈亮的字,同作者一样,也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因而遭主和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他到上饶去访赋闲居此的辛弃疾,二人曾写词唱和。
问题:
A. 这首词里的起句“醉里……”和尾句“可怜……”是
写;中间的沙场情景,建功立业的情景都是 写,作者通过写梦想和现实矛盾,悲和壮的对照,突出表现了作者 。
B.“小序”中说“赋壮词”的“壮”是指作者描写梦想的部分,这一部分包括: 。
C. 而此词壮中有悲,“悲”主要体现在 。
八.
菩萨蛮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 江西造口壁,郁孤台,分别在今江西万安县,赣州。郁孤台因特立高耸而名。
章贡二水环赣州城至造口合为赣江北流入鄱阳湖,淳熙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该城,作此词。唐代李勉任该州刺史时,登台北望,曾感慨身处边远而心念朝廷。② 闻鹧鸪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云:“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
问题:
A.“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
意为: 这一句不仅是写景,也是 景中寓情,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B. 起句“郁孤台下清江水”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暗寓
之情,结句“山深闻鹧鸪”与起句呼应,手法一样,暗寓 。
九.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A. 诗的前两句,哪里表达了怨?用什么手法表达?
B. 中国古代诗中最讲究以形传神,试以诗的最后一句,说明一下这种手法的好处: 。
十.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 陇西,甘肃西部“陇西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写边塞战争。
② 貂锦、战袍,代指将士。 ③ 无定河,陕北榆林米脂一带的一条黄河支流。
问题:
A.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B. 紧扣“可怜”“犹是”二语,说说后两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 诗的后面两句用了 的表现手法。“可怜”“犹是”二语是 写,全句 相生,包含了作者对 ,和对 。
【试题答案】
一.
1. 梅先于百花吐艳,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发花,突出了此梅早开的个性,合题意。
2.“递”形容出梅花幽香四溢,化静为动,使香气有形可捉摸,“窥”字充分体现了禽鸟发现了素雅芳洁的梅花的惊异情态,烘托了梅的风韵和气质,含蓄蕴藉。
二.
答:诗人只身在异乡的孤舟中,见暮色苍茫,便起乡愁,面对雪旷原野,澄澈的江水仿佛入寂寥无人之境,水中月影近,顿觉家乡远,原野空旷天低于树倍感前途渺茫,是为“客愁新”的具体表现。
三.
1. 宋王朝将覆灭;自己成为亡国之臣将无所归属;作者的无限亡国之恨
2. ① 暗示作者对国破家亡、人事变迁无限伤怀
② 暗示作者对自己国家的一片忠诚之心,誓死不变节的气概
四.
1. 七绝;夏;黄梅雨(蛙声);春末;花叶蜂蝶;“闲敲”;“疑”
2. 甲诗: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原因或情况。
乙诗:由蜂蝶飞过墙想象到邻家庭院中春意盎然的情景。
五.
1. 俯视;纵目远眺;天垂四野;宏伟之势
2. 王诗不仅写出了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含有“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六.
A. 豁达乐观、豪迈的性格、超脱荣辱的心态。
B. ① 作者想隐于江湖之中生活于自然也是一乐了。
② 柱竹仗穿芒鞋更便于雨中行进,暗示无官一身轻的快意。(“轻”双关“马”指官员骑马)
③ 没有把不幸和风波放在心上,自然也不必庆幸欢喜好运。
七.
A. 实;虚;感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对南宋朝廷腐败的愤懑之情。
B. 战斗预备进行到胜利等场面
C. 作者从理想的高峰一下子跌到报国无门的现实中,抗金壮志一筹未展,自己白发已生着实可想。
八.
A. 一江流水中许多亡国之民和忧国之士的痛苦悲愤之情;想象夸张;心忧天下危亡
B. 郁闷孤寂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为青山北面中原父老异施蹂躏而愁苦呼号
九.
A. 长久伫立露湿罗袜,秋夜知寒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是怨情,这是用寓情于景或融情入景
B. 最后一句只写一个静态形象由月色透过水晶帘的玲珑暗寓着的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复杂的幽怨之情,看似不经意,实际意味深长。
十.
A. 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B. 战死的将士已是枯骨暴于无定河畔,亲人仍相信他们活着;对比、衬托;虚;虚实;战死者的深沉的悲哀;他们的家人的无限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