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4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前扑后继 演绎 哗众取宠 寒暄
B.谬种流传 永决 仓皇失措 坐落
C.脑羞成怒 部署 矫揉造作 回溯
D.精美绝伦 慑服 毋庸赘言 沧桑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它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 “四人帮”疯狂破坏的党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C. 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D. 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能__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预定质量。
(2) “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3) 季先生正在筹办一家股份制公司,一切都已经___,快开张了。
A.借故 搜集 就绪
B.借口 搜集 就绪
C.借故 收集 就范
D.借口 收集 就范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世纪之交,我们回顾民族屈辱的过去,瞻望时代的挑战,不由生发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怀。
B. 真正优秀的主持人,不在于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应能使在场的嘉宾、观众从容自如,如坐春风地投入进去,活跃起来。
C. 确有网站通过假注册来提高自己的用户数之事,看来前阶段的有关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D. 始作俑者需要胆魄和才能,20年后,当红旗渠水仍汩汩流进万顷良田时,我们感慨尤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微软拼音、全拼、郑码、智能ABC、五笔、双拼等输入法,都是电脑用户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B. 鲁迅先生的晚年,仍精力充沛,布满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枝“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C. 《红楼梦》当然是旷世之作,但由于曹雪芹所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D. 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制生产了高质量的民用产品,受到了用户青睐。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昔时,潮洲的这座湘子桥,是一座亦市亦桥的市桥,__________。
(1) 廿四墩上,有廿四座楼阁、亭台
(2) 桥下,是盛极一时的游艇“六蓬船”
(3) 五百米的大桥面上,商贾在经营
A (1)(2)(3) B (2)(3)(1) C (2)(1)(3) D (1)(3)(2)
7.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裴多菲(一译“彼得斐”)是匈牙利闻名爱国诗人。有《格言》诗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B.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C.《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编,陆续经后人加工而成。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D、 钱钟书是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有闻名的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独特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家》。
8.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说明]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末年到天宝初年。这期间,诗人被贬到岭南,后又转到江宁。芙蓉楼在今镇江市。
A. 诗从“寒雨连江”入手,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的情绪,朋友的离去,使诗人觉得心头似有阵阵寒气袭来,生出了无边的惆怅。
B. 朋友去的地方要经过镇江对面的淮南一带,那里旧属楚地,远山依稀可见;一个“孤”字,传达出诗人此时孤寂的内心感觉。
C. 后两句是诗人与朋友临别的叮嘱,请辛渐转告洛阳的亲友:尽管迭遭排挤和贬谪,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D. 纯洁无瑕的玉壶中,是一颗像冰一样清明洁净的心。诗人以瑰奇的想像,明秀的语言,向世人袒露了光明磊落,玉洁冰清的襟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豹
----在巴黎植物园
(奥)里尔克
它的目光如此厌倦了那铁栏,
不断地行走,就此万物不见。
似乎它眼前有千根的栅栏,
千根栅栏后却没有了世界。
柔中有刚的步子绵绵而行,
正旋转着最小最小的圈子,
有如力之舞围绕一个中心,
那里一个伟大意志已麻痹。
只有时而眼帘静静掀起――
随即有一幅图像闯进来,
经由它四肢紧张的沉寂――
进入到心中便不复存在。
(1903年)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它原本有广阔的世界,但眼前“千根栅栏”却把它限制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因而万物对它都已没有意义了,它已“没有了世界”。
B. 它原本有刚烈的性格,矫健的步履,但被关在笼子里,它只能“绵绵而行”,“旋转着最小最小的圈子”。
C. 它原本有纵横决荡的抱负和力量,但如今已安于现状,“伟大意志已麻痹”,甘愿“围绕一个中心”卖力地舞蹈。
D. 外面的世界,昔日的辉煌,还时而闯进它的眼帘,激发它把被压抑的力量施展出来,但现实的生存环境使它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对笼中豹冷静地观察,经过认真的内心体验之后再作出精确的描绘,因而使这首诗产生了雕塑般的艺术效果。
B. 诗人的观察,细致入微到豹的内心世界,它的追求,它的困苦,它的无奈,都描写得惟妙惟肖,因而唤起了读者的深切的同情。
C. 诗人赋予了笼中豹的造型以无穷的象征意义,激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人们必须超越一切困扰,才能发挥他潜在的力量。
D. 这首诗的审美力量就在于它既给你被困扰的压抑感,又能激发你渴望把被压抑的力量使出去。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虞。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静静萌发了。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消息。信息的创造是不平等的: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可信,有的可疑;有的之所以被传播,只是因为偶然的错误。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1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未来社会的信息过剩,一如生产过剩带来经济危机一样,很可能是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信息过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导致信息的贬值。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又进一步指出:“大量但无用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信息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们天天要接受许多与自己无关或互相矛盾的信息。英国科学家戴恩.谢恩克斯认为,过去十年里计算机的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特网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任何只要拥有必要设备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往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同时也可以接受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在做出一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求助于它,而这也使许多人疲于应付,筋疲力尽。当然,这种“不由自主”是源于担心自己跟不上信息发展的心理压力。目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并在努力防止这种日趋严重的危害。
11.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梭罗的话,是为了说明
A. 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会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B. 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C. 过剩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D.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定某些信息之间本质区别。
12.第二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作者要强调的意思是
A. 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不平等。
B. 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对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和判定的重要性。
C. 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重纠错。
D. 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13.根据第三段内容,对“信息污染”产生的客观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过去十年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B. 因特网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
C. 人们心理上对大量信息的依靠。
D. 发送与接受信息的简便快捷。
14.综观全文,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新的危机”的正确理解是
A. 信息过剩与经济危机
B. 信息贬值与心理压力
C. 信息传播与信息污染
D. 信息贬值与信息污染
三.(6分,每题2分)
阅读《<物种起源>导言》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甲一位博物学家,乙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丙,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丁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2)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假如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足。(3)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4)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假如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合于提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5)又如檞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靠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与其它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5.空格甲、乙、丙、丁中的词语依次是
A.假如 关于 那么 并 B、假如 对于 因为 也
C.假如 关于 那么 但 D、假如 对于 那么 而
16.第(5)句的主要意思是
A、以檞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 。檞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 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如檞寄生)的构造 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檞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它生物一样,对它结构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17.下面是以上一段文字的大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生物起源问题的说明。
B. 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来的,不是分别的创造的。一般博物学家对生物变异的原因解释还不科学。
C. 生物的种和别的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这个结论正确但仍难以令人满足。
D.一般博物学家关于生物变异的原因的解释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
第Ⅱ卷(共66分)
四、(30分)
(一)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8-23题。(12分,每题2分)
(1)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2)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的偈子。这就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的苦海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安闲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3)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 ,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
赵少雄 一月二十四日
以上正面。
“洋铁饭碗,要二三只
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
望转交赵少雄”
以上背面。
(4)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5)原来如此!……
18.第(1)段中有两个“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9.第(2)段中作者将“明明白白”与“不明不白”对着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20.对作者引用“高僧坐化”典故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B. 秦桧杀害岳飞与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柔石的相似之处是:秦桧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誰也不明白”。
C. 提供“我”面对搜捕,做出“逃走”决断的反面参照。
D.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对“坐化”是褒扬的,并无情地 解剖自己“逃走”的做法。
21.第(3)段照录柔石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
22.第(4)段中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第(5)段的“原来如此!……”一句中感叹号和省略号表达的作者感情是:
(1) 感叹号
(2) 省略号
(二)阅读下文,完成24-30题。(18分)
歌 声
以群
(1)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下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道路上。
(2)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象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3)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凉的田地,普成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楚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4)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认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5)一刻钟之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装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6)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的兴奋啊!抽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节,可是那些成熟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透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想,我们的漫漫长路目的。
(7)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暖和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已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人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有,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8)经过了十几分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惫,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9)下坡路非凡的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10)“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声是太熟悉了,不大轻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有,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的叫人感动啊!
(11)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的一顿毒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的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12)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有罪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13)可是,现在,我们又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的开始,于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
(14)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坎坷,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注]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2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25、“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2分)
26、(5)(6)两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4分)
(1) 例:
(2) 例:
27、第(7)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4分)
28、“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9、文中横划线的文字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 的作用。(2分)
30、从全文看,(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2分)
(1) (2)
五(6分)
31.阅读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段文字,分条概括他所说的几种良好的读书习惯。(限45字以内)(2分)
学生读课外书,要注重养成好习惯,先看序言、编者的前言,知道前面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分若干日读完,而且要真能看完,是好习惯。有不解之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
答:
32.展开联想和想像,参考例句,在横线处补写两句同样有诗意的话。
一面镜子摆在面前,比一部书更耐看:
例句:(1)貌似深不可测,实际十分肤浅。(2)让兴奋的人更兴奋,让痛苦的人更痛苦。
(1) 它
(2) 它
六、(30分)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30分)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请他们谈谈“世纪感言”。下面是他们的心愿:
周丽(18岁,大学生):海洋的面积比较大,希望能出现一种新兴的海上交通工具,比乘飞机便宜又比乘轮船安全。
邹凯利(23岁,医生):我希望市场上能真正出现一种既能增强人体反抗力,又能保持人体各方面营养元素均衡的保健品。
王力锋(37岁,网站工程师)新世纪电子商务将发展成熟。我希望社会能够提供这样的机制和环境;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将自身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赵紫雁(17岁,学生):能不能设计出一种衣服或书包之类的东西,当小偷摸它时,可发出报警声?
孔庆婷(20岁,高中生):用隧道将我们地球和另外的星球连接起来,然后从外星球上采集对我们人类有益的矿物质。
秦晓凯(21岁,军人):应该出现一种小巧、轻便的通讯工具将手机、呼机、商务通统一替代。
单胜利(26岁,公务员):有线上网比较好,速度快,又便宜,还可以在线收看电影。
刘伟(30岁,农民):今年我家和另外两家合买了一台农用拖拉机出租给当地村民耕地,农忙时一个月收入8000多元,我希望明年自己能单独拥有一台。
同学们,你的新千年的心愿是什么?
请以“新千年的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重:
1.可写材料所提供的某种“新千年的心愿”,也可以写自己的新千年的心愿。
2.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