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金军倾注全力攻打四川, 吴玠军在当年的和尚原之战和绍兴四年 (1134) 的仙人关之战,使金军蒙受自灭辽破宋以来的两次惨败。岳飞麾兵收复襄汉六郡,两年后又再次北伐。而金军在绍兴四年冬进犯淮南遭到失败,这一切则标志着金朝军威的进一步衰落。
宋高宗登基之后,就不断遣使,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朝最初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直到建炎四年,才放还秦桧,施展"以和议佐攻战" (《大金国志校证》卷七) 的策略。绍兴二年,又放还宋使,承认可以让南宋立国。翌年,金朝第一次向南宋派遣和谈使节。绍兴八年(1138) ,双方初步达成和约。但主战的完颜宗弼(兀术) 等人于次年发动政变,杀主和派,对宋重新开战。
当时,金军的主力和基干是女真骑兵,最利于在秋冬季节纵横驰骋于平原地区。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战是山地战,金军尚可说有"以失地利而败"的因素。然而到绍兴十年(1140) ,刘锜军进行的顺昌之战,则开创了在平原地区大败金军的新纪录。(《会编》二○二《汪若海札子》) 如果说顺昌之战尚有利用女真人不耐酷暑的天时而以逸待劳的因素,而岳家军大举北伐,又是在闰六月之后的七月,即在最利于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的条件下以少击众,先后在郾城和颍昌两次大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朱仙镇,再次破敌。纵观北宋末到绍兴和议前的宋金战史,一个基本史实是宋军愈战愈强,而金军愈战愈弱。
关于岳家军的战绩,确有史料方面的缺憾,今存的《金史》固然扬胜讳败,而宋方由秦桧主持修史,又力图堙没岳家军的军功。尽管史料的残缺不全,但岳家军战绩的基本情况还是可以考证的。例如面对岳家军的兵威,金军曾被迫放弃开封北遁,见于《鄂国金佗稡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所载。《金史》卷七十七《宗弼传》说,在岳飞出兵后,完颜宗弼(兀术) 命孔彦舟占领开封。按金朝早在绍兴十年五月十三日占领开封,(《要录》卷一三五绍兴十年五月丙戌;《永乐大典》卷三五八六《毗陵集& middot;乞屯兵江州札子》, 中华书局1963 年影印本) 则《金史》所述,其实是岳飞在七月奉诏被迫班师后的重占,可与《鄂王行实编年》之说互相印证。
为了寻求历史记录的公正和客观,我们姑且置岳珂的私家传记《鄂王行实编年》于不顾,而专引宋金双方的其他记载。关于岳飞大举北伐时的军事形势,身居金朝的宋使洪皓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 洪皓《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清同治刻本) 直到岳飞身后二十年,金海陵王率军南侵,"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之语"(薛季宣《浪语集》卷二十二《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影印四库全书本) 。关于岳飞个人的军事才能,当岳飞入狱时,南剑州布衣范澄之上书救援说:"况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岳珂著,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续编》卷三十《南剑州布衣上皇帝书》,中华书局1989 年版。以下征引,版本同此) 岳飞遇害后,金使刘祹讥刺宋人说:"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陶宗仪《说郛》卷十八《坦斋笔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版) 宋孝宗时为岳飞议谥的文件说:"忠宣洪公(皓) 在虏,尝遣蜡书至,太上(宋高宗) 以赐其家,言虏中所大畏服者,张浚与公(岳飞) 而已。他日忠宣还,因奏事,论至公死,不觉为恸。"(《鄂国金佗续编》卷十四《忠愍谥议》) 张浚是文臣,本人并没有统兵打仗,对于他的成败得失,在此暂且不论。岳飞身后六十年,金章宗招降宋吴曦诏也强调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 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 (《宋史》卷九十八《完颜纲传》) 可见岳飞作为一代最优秀的抗金名将,是宋金双方所公认的。
出使金朝、后来逃归的宋汝为,在岳飞班师后上书说:"女真乘袭取契丹之锐,枭视狼顾,以窥中原。一旦长驱,直捣京阙,升平既久,人不知兵,故彼得投其机而速发,由是猖獗两河,以成盗据之功。既而关右、河朔豪杰士民避地转斗,从归圣朝,将士戮力,削平群盗,破逐英雄,百战之余,勇气万倍。回思曩昔,痛自惭悔,人人扼腕切齿,愿当一战。加以金人兵老气衰,思归益切。是以去岁顺昌孤垒,力挫其锋,方其狼狈逃遁之际,此国家乘胜进战之时也。惜乎王师遽旋,抚其机而不发,遂未能殄灭丑类,以成恢复之功。"(《宋史》卷三九九《宋汝为传》。此传说"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显然有误。参据《要录》卷一三九绍兴十一年三月丁卯,宋汝为归宋,并一度"投岳飞军中",应为绍兴九年事。又据此份上书中所云"今闻其力图大举,转输淮北",可知宋汝为此书上于绍兴十一年的淮西柘皋和濠州战前) 宋汝为当然熟知金朝的情况,他认为"金人兵老气衰",又称"王师遽旋" 即岳飞班师,"遂未能""成恢复之功"。完颜兀术的心腹、悍将韩常私下对人说:"今之南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要录》卷一三三绍兴"(九年冬)《朱子语类》卷一三六说:"绍兴初,岳军已向汴都, 秦相从中制之。"《三朝北盟会编》卷二○ 八《林泉野记》说:"飞乘势欲深入,而秦桧议和,屡诏班师,乃还,寻失所复州县。"可见历史真相决不是像康熙所论,是宋高宗"偏安社稷,犹存一线之脉络 ",而是宋高宗的偏安政策,迫令岳飞班师,才使金朝得以在中原立足,造成了南北分裂的长久化。
宋高宗当然不是昏庸之主,他处置军国大事,决无大气魄和大器识,却不乏小聪明和小伎俩。自从绍兴七年(1137) 以后,他对诸将,特别是岳飞愈来愈猜忌,但迫于金朝的军事压力,又不敢不用岳飞,藉以护卫自己的皇位和半壁江山。岳飞在绍兴十年被迫令班师后,悲愤交加, 力请辞职。但宋高宗的回诏却说,"未有息戈之期,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