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反攻中原战略 思想的形成和不断充实、完善并付诸实施的时期。
宣和四年,年方20岁的岳飞应募从军,到建炎三年27岁时,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先后跟随了7位长官。尽管由于作战勇敢而颇得历任上司得赏识和青睐,但总的说来,由于受到出身、阅历、见识和地位的限制,岳飞不可能参与高层的战略谋画活动,因此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套完整的切合时宜的战略主张。不过,这一时期的锤炼,对岳飞后来战略思想的形成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使岳飞积累了军事实践,增长了军事才干,丰富了阅历,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由于经常同宗泽、张所等方面大员接触和探讨有关军事问题,使得岳飞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逐渐拓展。反映这一巨大进步的,一是认识到了谋略对战争的重要性。& ldquo;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是以上兵伐谋,次兵伐交。”(《金佗粹编》卷四) 二是已了解和掌握了某些重要的作战指导原则。这一点在他与宗泽的谈话中可充分应证。“尔勇智才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因授以阵图,让他学习,岳飞回答:“留守所赐阵图,飞熟观之, 乃定局耳。古今异矣,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虏遇,何暇整阵哉?…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三是已经具有一定的战略意识何战略头脑,如《金佗粹编》卷一零记载的《南京上皇帝书》,批评了朝廷的投降政策,《金佗粹编》卷四记述他在同张所交谈时对河北战略地位的论述等,已包含着后来反攻中原战略思想的胚胎。因此,可以把这一时期看作是岳飞战略思想的萌芽何奠基时期。 建炎三年,由于上司杜充降金,岳飞得以摆脱羁绊,自成一军,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事活动。频繁的斗争促使岳飞迅速地由一个偏爱冲锋陷阵的偏裨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富有韬略的将帅。绍兴四年初,岳飞上章乞复襄阳:“臣窃惟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今外有北虏之寇攘,内有杨么之窃发,俱为大患,……今日之计,正当进兵襄阳,先取六郡,李成不就絷缚,则亦丧师远逃。 ……而况襄阳六郡,地为险要,恢复中原,此为基本。臣今已厉兵饬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庶几上流早见平定,中兴之功次第而致,不胜天下之幸。”(《金佗粹编》卷一零)在这个奏章里,岳飞第一次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它标志着岳飞反攻中原战略思想已经形成。自此以后,便进入了反攻中原战略的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充实何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 在岳飞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以下因素起了重大作用。 一是尽忠报国,矢志收复失地的爱国思想。岳飞热爱祖国,矢志报国的思想是始终一致的。“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 amp; ldquo;(《金佗粹编》卷九)之后,”每怀誓不与虏俱生之志,刺绣为袍,有‘誓作中兴臣,必殄金贼主 “。观其所作诗词奏章,”无不以取中原灭逆虏为念“。坚定的爱国信念,不仅是岳飞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反攻中原战略的思想基础。 二是从古兵书中吸取理论营养。《金佗粹编》卷四说,岳飞“.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不常得烛,昼拾枯薪以自给”。《金佗粹编》卷三零记载:岳飞“虚心:食客所至常满,商论古今,相究诘,切直无违护 ”。 岳飞常与人言:“要使后世书策中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金佗续编卷二八》热爱学习,从古代兵法将略中汲取营养,这是岳飞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例如他有关谋略的论述,便明显地带着《孙子兵法》的印记。 三是集思广益。众志成城,众智成谋。岳飞善于集思广益,虚心求救,取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反攻中原战略的形式与实施,浸透着许多人的心血。如宗泽矢志燕云的抱负,连结河朔的谋略,给岳飞以深刻影响。另外,岳飞幕府的一些谋士们为岳飞殚智竭虑,出谋画策,对岳飞战略思想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是有利的地理位置。岳飞作为一个军区的指挥官,之所以能够形成反攻中原战略思想,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前所述,从鄂州溯江而上可接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