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不幸 社会的悲剧
11月29日上午,记者在长安区兴隆街办宫子村张妙的家里看到,两岁半的儿子王思雨全然不知再也见不到最亲的妈妈,他开心地玩弄着父亲王辉正在收拾的玉米棒子,家里也没有留下办过丧事的痕迹,一如平常的安静。谈起一个多月前妻子的离世,王辉沉痛地说:“凶手太残忍了!没有她,我和儿子咋过呀!我一定要为她讨个说法,绝不能就这样冤死!”
虽然王辉坚定地要为妻子申冤,然而记者发现作为一个农民,王辉对于如何处理妻子的后事一脸茫然,妻子目前仍没有下葬。王辉说:“我听说这个学生家长是干部,最担心的是将这个案子只定交通逃逸罪。而且,到目前这个学生和他的家里人没有向我们道过歉,也没有和我们接触过。”
交通事故演变成故意杀人案,毁掉的是两个家庭的幸福。药家鑫案发后,媒体试图联系他的父母无果。此前警方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药家鑫的父母都是干部,家境较殷实。然而,儿子涉嫌故意杀人即将面临的法律审判以及公众“群起攻之”的指责,为人父母的家长也将陷入何等的痛苦。
出现交通事故,本该在第一时间停车查看情况,及时报案,抢救受伤者。然而肇事者肇事后,非但不及时抢救伤者,反而拔刀相向,对伤者连刺8刀致其死亡,使一起车祸变成了一起凶杀案。更让人觉得震惊和惋惜的是,肇事者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一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孩子,一个受着高等教育和艺术熏陶的大学生,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事情,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市民怎么都想不通。
市民王先生说:“‘子不教,父之过’,这个孩子‘人性泯灭’的残忍,他的家庭,他的学校,都该好好反思。而他的杀人动机,则应该引起这个社会的反思。”
对生命和法律要心存敬畏
药家鑫供述杀人动机时说:“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陕西律师王洪说,这个学生的行为极其恶劣,已经从简单的交通肇事变成了故意杀人。他这种行为和动机是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处理案件时司法机关以人为本实施宽严相济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执行界限不明确,易使人对法律规则认识模糊,从而缺少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法律严肃性的不信任。
王洪说:“药家鑫杀人灭口是对法律惩罚存在侥幸心理,是金钱万能价值观的体现。法律严惩不是根治之策,只有整个社会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畏才是解决问题之良策。”
社会学家、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演变成杀人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不仅仅是案情本身,行凶者的大学生身份和他的杀人动机,给整个社会以警醒。药家鑫不光是法律意识淡薄问题,而是极度自私、冷漠的表现,视生命如草菅,对生命没有敬畏之心。
石英说,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培养人,以什么样的标准认识人,是我们每个家庭、教育部门和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年轻人形成了以金钱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而没有形成珍视生命和对生命崇敬的社会心理状态,这样就会因为金钱轻易剥夺别人的生命,弘扬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已成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