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者米德尔则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对造成私刑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14]贫困及其经济恐惧被认为是因素之一。一般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私刑的增加与黑人大规模迁移及由此带来的竞争有很大关系。还有证据表明,棉花价格下降与私刑增多之间也存在很大相关性。
白人的经济恐惧还与社会恐惧结合起来。他们担心,黑人会摆脱自己的处境,失去控制,从而危及白人的社会地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捍卫。著名黑人社会活动家沃尔特·怀特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论述:“私刑与其说是因为黑人犯罪,还不如说是南方白人对黑人进步恐惧的表现形式。”人们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参战回来的黑人士兵(有的甚至还没有脱下军服)被处私刑,其公开的动机就是担心黑人通过在法国服役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错误的想法”。
南方白人受教育程度低以及整个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此外,南方盛行的宗教是心胸狭窄、缺少宽容、带有“原教旨主义”特点的新教福音派(Protestant Evangelical religion)。卫理公会(Methodist)和洗礼教(Baptist)牧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积极参与振兴三K党。很少有牧师和宗教领袖站出来对私刑表示反对。
私刑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南方封闭、与世隔绝的环境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和小镇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由于缺少健康的娱乐活动,生活枯燥,因此私刑就成为人们追求刺激的替代品。
美国私刑之所以猖獗,媒体的支持和赞美也具有一定的责任。美国主流报纸经常对白人社会要求对被控犯罪的黑人进行私刑处罚的呼声表示支持,或在私刑发生后对暴徒大唱颂歌,有时甚至刊登有关计划好的私刑的地点和时间。[15]1915年3月开始上演的电影《一个民族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与美国20世纪初三K党的复兴有着直接而重大的联系。根据托玛斯·迪克森(Thomas Dixon)以内战和重建为基础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对马背上的骑士三K党推崇备至,认为是他们拯救了美国南方。据不完全统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多达5000万人。这部电影在南方尤其反响强烈,观众情绪激昻,边看边高声叫喊。有一次,观众们在看到黑人男子追逐白人女子欲行强奸的一幕时甚至失控地向屏幕上的黑人开枪。[1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