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ng >> 姜夔 >> 正文

 

姜夔《续书谱》释读

全身晃动等同起来,如要用全身之力,也只能是暗运,切忌做简单理解。

  至于几种运笔方法,各有优长,不宜偏执。如果手指、手腕、手肘甚至整个身心都围绕毛笔而有机配合,那么,写出来的字定会不差。当然,这种配合要有机而自然,不能机械、僵化、支离破碎甚至故作姿态。

  关于中锋和侧锋的理解,姜夔可谓一语中的:“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笔正,指中锋用笔,笔杆垂直纸面,使笔锋在点画中间运行。笔偃,指侧锋,笔锋偏在笔画一侧。中锋与侧锋是一组对偶范畴,书写时,在转折和起笔收笔时可以不断用到侧锋,而书写过程中笔锋应该不断调整到中锋状态:“常欲笔锋在中,则左右皆无病矣。”

  所谓提按,指毛笔在运行中的升降运动。提按使点有轻重之分和粗细之别。苏东坡有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他认为,书写中的提按就如行走中双脚的起落,刚提起就要放下,才放下又要提起,只有这样,行走才有可能,书写才会成功。姜夔将提按与中侧锋合并理解:“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

  起行收笔也是姜夔所讨论的话题。所谓“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实际就是一个个点画的书写过程;“锥沙”也就接近于藏锋起、收笔。

  除了点的具体写法,姜夔还提到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一点者,欲与相应;两点者,欲自相应;三点者,必有一点起,一点带,一点应;四点者,一起、两带、一应。”同时,他还涉及到文字学基础对于书法的作用。

  【原文】用墨

  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予尝评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之则缓来,舍之则急往,世俗谓之揭箭;好刀按之则曲,舍之则劲直如初,世俗谓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长而不劲,不如弗长;劲而不圆,不如不劲,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

  【译文】凡写真书,墨要干些,但不可太干;写行、书墨要半干半湿。墨湿所以求姿媚,墨干所以求险劲;墨过浓,笔锋就凝滞,墨太干,笔锋就枯燥,这些道理学者也不可不知。笔要锋长,要劲而圆。锋长则蓄墨多,利于运转,劲则有力,圆则妍美。我曾说世上有三样东西,功用不同而道理相近:好的弓拉开时缓缓地过来,一放手就很快的弹了回去,世俗叫作“揭箭”。好的刀一按就弯曲,一放手又挺直如初,世俗叫作“回性”。笔锋也要这样。如弯曲后不能回复挺直,又怎能指挥如意呢?所以笔锋虽长而不劲,不如不长;虽劲而不圆,不如不劲。要知纸、笔、墨三者都是写字的主要助力啊。

  【解读】关于书法工具的选择使用,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书法学习不用特意选择工具,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精挑细选。实际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不择纸笔并不等于使用劣质材料。清代重臣、著名书家刘墉说得好:“所谓不择纸笔者,不刻意求好。古人纸笔之精,今人想不到也。”较早的关于书写工具挑选的故事,发生在曹操与韦诞之间。据说魏武帝曹操在建成三都宫观时,命令当时的著名书家韦诞题名。韦诞提出要选择张芝笔、左伯纸以及自己监制的韦诞墨,才能够“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诸如此类的故事在书法史上并不少见。在本段的论述中,姜夔也注意到了工具的重要性:“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

  在姜夔看来,好的毛笔有如良弓、好刀,三者“用不同而理相似”,笔锋要“长、劲、圆”,正如弓之“揭箭”、刀之“回性”。所谓“揭箭”、“回性”,简单地讲就是弹性。可见,姜夔时代所用的毛笔还是较为劲健的硬毫。

  至于用墨之法,古人认为“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枯、湿”五种墨色层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夔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姜夔《续书谱》释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一代词宗姜夔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姜夔
    姜夔
    清笙幽磬——姜夔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姜夔《齐天乐·庚郎先自吟愁赋》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
    姜夔《解连环·玉鞭重倚》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生平
    赏析姜夔《琶琶仙》片断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
    宋词名篇赏析 姜夔
    姜夔:踏莎行
    姜夔简介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
    翠楼吟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 姜夔
    姜 夔(十四首)
    姜夔诗选
    姜夔宋词选 踏莎行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宋】姜夔 疏影
    【宋】姜夔 琵琶仙
    【宋】姜夔 扬州慢
    姜夔浮雕再起争议
    暗香疏影话姜夔
    折柳合肥忆姜夔
    姜夔生平简介
    愧对姜夔
    敲金戛玉一姜夔
    姜夔《扬州慢》
    宋词人物之姜夔
    姜夔《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赏析
    姜夔词选
    淡黄柳 姜夔
    【宋词】《扬州慢》-姜夔
    暗香 【宋】姜夔
    暗香疏影 - 姜夔
    【宋】姜夔 琵琶仙
    【宋】姜夔 惜红衣
    【宋】姜夔 暗香
    【宋】姜夔 齐天乐
    【宋】姜夔 踏莎行
    【宋】姜夔 扬州慢
    【宋】姜夔 念奴娇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赏析
    姜夔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赏析
    姜夔、吴文英研究综述
    姜夔简介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满江红·仙姥来时》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姜夔《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惜红衣》
    姜夔生平简介
    鬲溪梅令 姜夔
    忆王孙 姜夔
    长亭怨慢 姜夔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点绛唇 姜夔
    鹧鸪天 姜夔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杏花天影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满江红 姜夔
    庆宫春 姜夔
    【宋】姜夔 点絳唇
    一萼红 姜夔
    念奴娇 姜夔
    月下笛 姜夔
    侧犯·咏芍药 姜夔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探春慢 姜夔
    琵琶仙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凄凉犯 姜夔
    暗香疏影 姜夔
    姜夔:冷月无声
    解连环 姜夔
    江梅引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姜夔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踏莎行 姜夔
    惜红衣 姜夔
    翠楼吟 姜夔
    水龙吟 姜夔
    角招 姜夔
    湘月 姜夔
    姜夔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赏
    姜夔《惜红衣·簟枕邀凉》赏析
    齐天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