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ang >> 姜夔 >> 正文

 

姜夔《续书谱》释读

置部分讨论的是字内偏旁结构的上下高低安排。从姜夔的本意来看,他的目的似乎在于规范偏旁位置。类似的说法,在传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乃至清代晚期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都可见到。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偏旁位置的安排只能当作字形结构处理活的参考,而不能当作固定不变的死的模式。疏密问题,姜夔的讨论充满辩证法:“疏为风神,密为老气 。”“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许多书法学习者常常把凋疏当作萧散,把寒乞当作紧密,都存在着对于疏密问题的误读。所谓疏密,就是指在处理字形的时候,强调字内点画疏密对比的结字方法。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提出的“计白当黑”原理就是这种字法的最佳描述。邓石如认为:“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以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字法中的“计白当黑”,是指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当作笔画来安排,务必使密者更密,疏者更疏,疏密对比强烈。对比强烈的字法能够使欣赏者的视觉受到激烈的刺激,从而产生兴奋与激动,各种书体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书法学习者常常偏重点画的写法,注重点画本身的形态,也就是字中间的黑处,而忽略点画之间的空白。成功的字法既重视点画所形成的“黑”处,又重视点画之间所形成的“白”处,既重视实实在在的点画,又重视点之间的虚空,这在书写和欣赏中都可细细品味。

  【原文】风神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译文】要使书法有神采,第一须有崇高的品德;第二须有高古的师承;第三须有精良的纸笔;第四须笔调险劲;第五须神情英爽;第六须墨气润泽;第七须向背得宜;第八须时出新意。这些条件都具备了,那么字写得长的就像秀润端庄的君子;写得短的就像短小精悍的健儿;写得瘦的就像深山大泽的隐士;写得肥的就像豪门贵阀的公子;写得险劲的,就像武夫那样勇猛;写得妩媚的,就像美女那样妖娆;写得欹侧的,就像喝醉了的仙人;写得端正的,就像庙堂上的贤士,自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神态。

  【解读】所谓风神,就是风格、神采。在姜夔看来,书法的风格、神采依赖于书法家的人品、书写工具以及古法掌握程度、创新程度

  “书如其人”说,是传统儒家思想在书法理论中的体现。这种说法常常引用的例子是扬雄所谓“书,心也。”由于对于人品追求的善良愿望,许多人以书法家的人品评价代替其书法水平的臧否。如颜真卿、柳公权是忠臣,将赵孟頫、王铎视为“贰臣”,书人以学颜、柳书法为荣,以习赵、王书法为耻。晚清书家杨守敬提出品高、学富并列的观点,其《学书迩言》记载:“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逸绝伦者也。”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瘦高个与矮胖子写出的书法在外形上也有区别。纵览书史,对于人、书关系的误读,比比皆是。从逻辑上看,书家人品与书品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最多只是相关联而已。对一个人事功的评价、外貌的品评、道德水准的判断,去替代其书法艺术水准的批评,而忽视了书法是书家内心情感的传达表征这一特征。古往今来的许多学者洞察了这一奥秘,如苏东坡认为:“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钟书说:“巨奸能为忧国语,热中人做冰雪文,而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严谨。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所言之物,实而可论;言之词气,虚而难捉,世遂多顾此失彼耳。”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书如其人”其实就是书作与书家精神层面的沟通,与外貌或道德水准没有特别的关联。并非人品好,书法就好,反之亦然。单从姜夔所谓书法需要“人品高”的判断来理解“书如其人”,很容易像历代书家那样误读“书品、人品说”。其所谓“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的论述,形象地揭示了书家书写个性特征的差异。香港高尚仁先生在《书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古人谈论书迹时,常说‘字如其人’,也就是对书写所反映的独特个性的深入观察。但是,若以价值判断来看‘人如其字’,书迹所能代表的个性,则会流于武断,难有科学理论和数据方面的支持。要再以书迹来批判人品,就越出科学探讨的范畴而走向泛道德观的窠臼。”

  姜夔认为,书法神采离不开纸笔佳良,同时还必须“墨气润泽”。何种纸、笔、墨才称得上“佳良”?姜夔谓好的毛笔,有如良弓、好刀,笔锋要“长、劲、圆”,有弹性。作品的风神与“时出新意”自然离不开想象,书法创作中的“意在笔先”,即有想象的成分。创作以陶潜诗为载体的作品,笔下或许就带有一股陶诗的萧散之态;写辛稼轩、苏东坡的诗词时,难免就会带有稼轩、东坡的慷慨激昂。古法用笔的“险劲”,既涉及到用笔的速度,又与结构的精巧有关;“向背”主要是结构问题。“字法”最重要,不会写字的时候,“笔法”第一;会写字后,“字法”就变得重要起来。以蔡襄的书法为例,其成就不高的原因,或许就是其字形不能脱出古人藩篱。书法的学习,不能囿于古人笼罩之下,应有所借鉴,有所远离,遗貌取神。刘熙载说:“书贵有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入他神”、“入我神”,其实就是借古开今、古为今用的一个过程。将古人书法中的精华拿来为我所用,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就具有个人“风神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姜夔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姜夔《续书谱》释读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一代词宗姜夔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姜夔
    姜夔
    清笙幽磬——姜夔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姜夔《齐天乐·庚郎先自吟愁赋》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姜夔《探春慢·衰草愁烟》
    姜夔《解连环·玉鞭重倚》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生平
    赏析姜夔《琶琶仙》片断
    “清空”中有意趣——姜夔《暗香》(
    宋词名篇赏析 姜夔
    姜夔:踏莎行
    姜夔简介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
    翠楼吟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 姜夔
    姜 夔(十四首)
    姜夔诗选
    姜夔宋词选 踏莎行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宋】姜夔 疏影
    【宋】姜夔 琵琶仙
    【宋】姜夔 扬州慢
    姜夔浮雕再起争议
    暗香疏影话姜夔
    折柳合肥忆姜夔
    姜夔生平简介
    愧对姜夔
    敲金戛玉一姜夔
    姜夔《扬州慢》
    宋词人物之姜夔
    姜夔《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赏析
    姜夔词选
    淡黄柳 姜夔
    【宋词】《扬州慢》-姜夔
    暗香 【宋】姜夔
    暗香疏影 - 姜夔
    【宋】姜夔 琵琶仙
    【宋】姜夔 惜红衣
    【宋】姜夔 暗香
    【宋】姜夔 齐天乐
    【宋】姜夔 踏莎行
    【宋】姜夔 扬州慢
    【宋】姜夔 念奴娇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赏析
    姜夔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赏析
    姜夔、吴文英研究综述
    姜夔简介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满江红·仙姥来时》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
    姜夔《鹧鸪天·肥水东流无尽期》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惜红衣》
    姜夔生平简介
    鬲溪梅令 姜夔
    忆王孙 姜夔
    长亭怨慢 姜夔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点绛唇 姜夔
    鹧鸪天 姜夔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杏花天影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浣溪沙  姜夔
    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
    满江红 姜夔
    庆宫春 姜夔
    【宋】姜夔 点絳唇
    一萼红 姜夔
    念奴娇 姜夔
    月下笛 姜夔
    侧犯·咏芍药 姜夔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
    探春慢 姜夔
    琵琶仙 姜夔
    扬州慢 姜夔
    凄凉犯 姜夔
    暗香疏影 姜夔
    姜夔:冷月无声
    解连环 姜夔
    江梅引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姜夔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踏莎行 姜夔
    惜红衣 姜夔
    翠楼吟 姜夔
    水龙吟 姜夔
    角招 姜夔
    湘月 姜夔
    姜夔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赏
    姜夔《惜红衣·簟枕邀凉》赏析
    齐天乐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