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纸船 >> 正文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博望中学 夏 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抒发的真挚感情。

  2、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情意目标〗

  1、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感情,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2、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重难点简析】   1、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关键。只有在反复的朗读中,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把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

  2、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即借一种具体形象来抒发真情,这正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突破】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朗读形式多样,有师范读、生齐读、个读、赛读等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出示实物纸船)这是?对,这就是咱们儿童时期常玩的游戏,把小纸船放入水里,它就会漂呀漂呀,一直流到我们想要它到的地方去。今天,咱们就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去感受一下她的纸船流向哪去了。好,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第二十四课,(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简介作者(多媒体显示)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她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她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2、简介创作背景(多媒体显示)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大学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她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就是冰心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   3、指导朗读(多媒体显示朗读要领)

    诗歌朗读,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纸船》诗行较长,语速宜慢,应读的深情、忧伤,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⑵ 根据诗歌语境,确定诗句的重音和停顿。

   ⑶ 读准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例: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三、赏析诗文,品味意境   1、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是否由来已久,从哪里看出来?     是的。“从不肯”,“总是”   2、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因为与母亲远隔千里,且无法相见,对母亲日夜思念的滋味是难受而痛苦的。我们同学要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话了。这里抒发了女儿对母亲深情的爱。

  3、你认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一句?

    “这是你至爱的女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诗歌往往要借一种具体形象来抒发真情,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又富有孩子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诗中,与作者一起来感悟本诗,齐诵。
四、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此诗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
             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的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总之,在艺术上,《繁星》《春水》比较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五、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纸船》是来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最美丽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2、请同学们仿照课文借具体形象来抒发真情的写法,创作一首小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纸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纸船》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金色花》《纸船》综合能力测试题
    《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金色花》课堂实录
    《诗两首》课标解读
    《诗两首》课文导读
    《诗两首》课文简析
    《诗两首》学法导引
    《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诗两首》教法建议
    《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诗两首》教学建议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诗两首》典题例析
    《诗两首》学法指导
    《诗两首》电子教材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问题研究
    《诗两首》字词综合运用
    《诗两首》教学案例
    《纸船》教学实录及评点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我们面对一个海
    《纸船──寄母亲》赏析
    《金色花》的两重解读
    冰心《纸船──寄母亲》创作背景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
    《诗两首》问题研究
    《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诗两首》练习说明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感念亲恩──《纸船》教学案例
    创新学习课《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金色花》课堂实录
    《诗两首》课文鉴赏──感人至深的亲…
    《诗两首》语法修辞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实录
    解脱
    玩具
    第一次的茉莉花
    同情
    赠品
    纸船
    《飞鸟集》(十章)
    《金色花》教学设计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金色花》“花开四步”教学方案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朵白蔷薇
    母亲的爱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说课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诗两首》课时训练
    我的歌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四步教学方案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纸船
    《诗两首》教学设计
    信誓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基础知识训练
    《诗两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诗两首》诗歌比较阅读训练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往事·七
    两首诗相似的特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