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Z >> 纸船 >> 正文

 

《金色花》课堂实录

金色花》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中学 盛江峰       师:我们今天将一起结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有关泰戈尔的材料吧。(投影出示)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看。

  (生默读,教师叫一位同学读。)

  生: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拉邦加尔各答市,泰戈尔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1500多幅,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1913年11月,泰戈尔的《吉檀伽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法西斯侵略中国是曾做过很多救助工作。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在课外去收集资料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生自由读文章)

  师:有感觉了吗?有感觉了就请举手?

  生:有感觉了。(其他同学笑)

  师:那么你来说说看?

  生: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师:好。还有没有同学说的?(无人举手)看来这位同学概括得较为全面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感受那份美好的情感。

  (学生大声朗读。)

  师:哪位同学能来给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停顿)同学们推荐一位。

  (学生推荐)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节奏、停顿。

  师:现在你能有节奏地来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这次好多了。但是好象味道还有点不对。(生笑)还应该加上感情。我们一起有节奏的、带上感情读这首诗。

  (生齐读,但效果不好。)

  师:味道好象还不对。(生齐笑)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

  (背景音乐,师朗读)

  (生鼓掌)

  师:谢谢。(生笑)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1:注意了感情。

  生2:突出了问句,“孩子,你在哪里啊?”(有感情的)

  生3:读出了母亲、孩子的性格。

  师:同学们评价的都是读诗歌应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再次来朗读。

  (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习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1:孩子和妈妈分别指什么?

  生2:为什么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还是做着自己的事?

  生3: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

  生4: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

  (师板书)

  师:还有问题吗?(停顿)其实同学们下面的学习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和母亲分别指什么?

  生1:孩子指泰戈尔,母亲指他的母亲。

  生2: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其实孩子指所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母亲指所有慈祥的母亲。

  师: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狭义的、广义的,说得很到位。

    那么妈妈为什么不担心孩子出门呀?你不回家会怎样?

  (有同学轻声说会四处找,很担心。)

  师:诗中的母亲怎样?

  生:也很担心。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孩子,你在哪里呀?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现在还剩下两个问题,“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你们觉得这两个问题是采用小组形式?还是大班交流来讨论?

  生:(齐答)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交流。)

  师:我看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来回答?

  生:我来。

  师:恩,好的。

  生:我觉得变成金色花而不变成其它的花是因为金色花很神圣。

  师:很神圣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母亲是印度教的教徒,不,是信徒,信徒往往是很纯洁的,所以以纯洁的金色花作比。

  师:因为纯洁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妈妈喜欢金色花。

  生:为了注视妈妈,所以变成金色花。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作了分析,但是,老师有一点想不通,金色花神圣、庄严,孩子却是活泼、调皮的,两者放在一起不觉得不协调吗?

  (生思考)

  生1:我觉得在孩子眼里母亲是神圣的,孩子想变得神圣,所以可以连在一起。

  生2:孩子天真无邪,是很纯洁的,神圣的东西也是纯洁的。

  师:孩子是纯洁的,金色花也是纯洁的。所以诗歌是在一种神圣、纯洁的氛围中展开的。

  师:看另一个问题,孩子注视母亲的事件有几件?

  生:在空中摇摆、跳舞,注视母亲。

  师:在树枝上摇摆、跳舞,可以看出孩子──

  生:(齐回答)很顽皮。

  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他默默地看着妈妈工作,显得十分安静。

  师:这位同学不仅找了文中的诗句,还说出了里蕴涵的诗意。谁还能说说?

  生:“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他想让妈妈闻到花香,去亲近妈妈。

  师:是啊,我们每个孩子都想亲近母亲。

  生:“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我觉得孩子有孝心,想保护母亲的眼睛。

  师:你看出了孩子的孝心,还能看出孩子对母亲──

  生:依赖。

  师:能不能换个意思差不多的?

  生:很依恋。想永远跟妈妈在一起。

  师:同学们谈了很多的感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但又体贴、关心母亲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母亲的温柔与爱心。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下这篇文章。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你喜欢这首诗吗?(投影出示:你喜欢这首诗吗?参考:主题、语言、写法、感情和自己的生活等……

  (生准备)

  生1: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活泼,不呆板。

  生2:我觉得这首诗含蓄、深沉。

  生3:通过叙事来写,很有内涵。

  师:同学们谈了很多的感受,我还准备了泰戈尔的另外的几句诗──     投影出示: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告别》

  (学生默读)

  师: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和《金色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用一样东西来比喻,很自然。

  生2:还发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师:是啊,都借助一些物象,再赋予诗人的想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接下去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感情,写一两句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纸船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金色花》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金色花》《纸船》综合能力测试题
    《诗两首》课文写作特色
    《金色花》课堂实录
    《诗两首》课标解读
    《诗两首》课文导读
    《诗两首》课文简析
    《诗两首》学法导引
    《诗两首》重难点突破
    《诗两首》教法建议
    《诗两首》课文结构分析
    《诗两首》教学建议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诗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诗两首》典题例析
    《诗两首》学法指导
    《诗两首》电子教材
    《诗两首》整体把握
    《诗两首》问题研究
    《诗两首》字词综合运用
    《诗两首》教学案例
    《纸船》教学实录及评点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我们面对一个海
    《纸船──寄母亲》赏析
    《金色花》的两重解读
    冰心《纸船──寄母亲》创作背景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诗两首》练习说明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
    感念亲恩──《纸船》教学案例
    创新学习课《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诗两首》课文鉴赏──感人至深的亲…
    《诗两首》语法修辞
    两首诗相似的特点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实录
    一朵白蔷薇
    第一次的茉莉花
    同情
    赠品
    纸船
    《飞鸟集》(十章)
    往事·七
    《金色花》教学设计
    纸船
    《金色花》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母亲的爱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说课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诗两首》课时训练
    信誓
    《金色花》“花开四步”教学方案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教学设计
    《纸船》四步教学方案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玩具
    《诗两首》教学设计
    解脱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基础知识训练
    《诗两首》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诗两首》课外语段阅读训练
    《诗两首》诗歌比较阅读训练
    《诗两首》同步达纲练习
    我的歌
    《诗两首》问题研究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