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W >> 亡羊补牢 >> 正文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小学 徐秀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寓言两则》文本链接
    《寓言两则》课文结构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试题
    《寓言两则》教学杂谈
    课本剧《南辕北辙》学生想象力让我折…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我被学生问“倒”了──《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近义词反义词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教学片断
    《南辕北辙》教学片断及反思
    都是严格惹的“祸”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阅读提示
    《寓言两则》课文导读
    《寓言两则》重点难点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
    《寓言两则》素质教育新学案
    《寓言两则》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燕子》近义词反义词
    《寓言两则》词语解释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寓言两则》句子分析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电子课本
    《寓言两则》教材插图
    《寓言两则》教材简说
    《寓言两则》学习目标
    《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课文中心
    《寓言两则》学习要点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
    用寓言故事教育孩子
    寓言的含义、产生发展和特征
    南辕北辙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由来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语言积累
    “亡羊补牢”续写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语言感悟
    《寓言两则》课后题解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说课设计
    《寓言两则》快乐练习:写字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