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步》教学设计
|
《散步》教学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七中学 蔡 静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 3、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学法探究】 1、抓住两处养分,引导研讨: 一处是面对“分歧”时作出的决定,一处是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 2、要引导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特别要品味对称的句子,要研究遣词造句,这样的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学习仿写。 【学习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组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提出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后,找出文中生字词、注音、释义,并学会运用。 信服:相信并佩服。 霎时:(shà)短时间。 分歧:(qí)(思想、意思等)不一致,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2、再读课文后,写出自己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 3、三读后,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备课堂上交流。 二、导入新课 1、导语: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2、跳读四遍课文。(出示幻灯片①)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 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 第四遍注意独生子性情怎么样? 引导法:不但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3、谈谈自己对本文的第一印象或感受。 引导法:既要展开,又要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4、深入研讨:(出示幻灯片②) 研讨方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⑴ 这篇课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⑵ 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法:抓住关健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⑶ 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郑重其事? 引导法:让学生从生活细节处休会。 5、语言运用:(出示幻灯片③) ⑴ __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⑵ 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⑷ 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6、比较阅读: 《散步》与《三代》(原文参照课后练习) 引导法:《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为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新闻记者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 四、总结、扩展 1、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2、你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的主题?你会怎么写呢? 五、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或与本文主题类似的文章。 3、提出下篇课文的预习要求。 【教学后记】 本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洋溢浓浓亲情的课文中,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从此家庭中去领悟这份感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一方面让学生多读课文,从字里行间里去感受;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去把握本文的细节描写,如: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细节描写,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两分融洽的气围。此外我还侧重让学生能根据本文仿写与此主题类似的文章,从而让他们也能在实际生活中去找回可能失去了的亲情,特别像我们这的地方,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照看他们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虽然爷爷奶奶也很爱他们,可他们往往感受不到这份爱,因此通过本文让他们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散步,莫怀戚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散步》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