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3、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是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 2、散步途中遇到了什么情况? 走大路还是走小路遇到了分歧。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4、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敬老爱小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1、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里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很显然,不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蕴含对生命的珍爱。 第四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第七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2、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3、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略 4、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5、“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而且“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三、教师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一、给加点字注音: 铺着( ) 霎时( ) 二、根据注音写汉字: bì竟( ) 取jué( )áo过( ) 三、解释词语: 各得其所: 严冬: 信服: 粼粼: 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分歧: 关头: 各得其所: 2、“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为什么? 3、文中的“我”感到责任重大,这里的“责任”指的是什么内容? 4、“小路有意思。”“有意思”指的是什么? 5、从课文中找出与“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个句式相同的一个句子。
【试题答案】 一、pū shà 二、毕 决 熬 三、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严冬:极冷的冬天。 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形容水、石等物明净。 四、1、意见不一致。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转折点。 各有各的安置,各人都随心意。 2、她不愿意扫孙儿的兴,想照顾孙儿的心理。 3、指到底走哪一条路。 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鱼塘”。 5、“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