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亚南 设计理念
《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认知和能力目标:
1、 认读、掌握生字:瞥见、尴尬、嗫嚅、枯蔫。
2、 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溜之大吉、鄙视、厚颜无耻、一文不值。
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方法和过程目标:
1、 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以自己的经验去体会,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 熟练运用抓住人物、把握事件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静心倾听、合理吸收和敢于批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感受和学习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积极倡导诚信风尚。
2、 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释题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一个“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丑陋,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有这样的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揭示并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置悬念:课题中的“那匹马”,是一匹根本不存在的马,可就是在这句美丽的谎言背后,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颗无比高尚的心灵。让我们打开课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了解那个故事,去感受那颗心灵吧!
二、一读课文,全面疏通文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读准每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音形;
读好每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读通每句话,有拗口的要反复读几遍。
2、 反馈初读情况:
(1) 出示重点生字,着重正音析形。
(2) 指名若干学生,分工读完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三、二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
这个故事,文字比较长,但是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综合时间的推移、人物的变换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2、 班级交流:
(教者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评点)
三、研读课题,直觉人物品质
1、教者启发引导:“别饿坏了那匹马”,凭借你到现在为止对课文的了解,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哪些意义?
2、学生畅所欲言:(按照一定的逻辑预设学生的理解)
(1)我知道,“别饿坏了那匹马”完完全全就是谎言。
(2)我知道,“那匹马”是残疾青年虚构出来的。
(3)我知道,“别饿坏了”是残疾青年“收购”马草的虚假理由,因为没有马也就根本谈不上“饿坏了”。
(4)我知道,虚构“那匹马”,编造收购马草的理由,都是要让“我”有书看。
(5)我知道,残疾青年编造这样的谎言,不但是要让“我”看书,而且想让“我”看得心安理得,因为这样一来,让“我”觉得自己也为他“解决了困难”。
3、教者小结煽情:是啊,一个谎言,为得是满足“我”渴求读书的欲望;一个谎言,白白牺牲了自己每天几个子儿的收入;一个谎言,还要每天为“我”服务,给“我”腾出一张小凳子……这种谎言,昭示的是美丽的心灵,是乐于助人的品格呀!(板书:乐于助人)所以我们可以称这种谎言叫——(学生齐答:美丽的谎言)
四、研读文本,揣摩人物内心
1、教者过渡谈话:这位残疾青年是怎样编造美丽的谎言的?谎言中又包蕴着怎样的美丽想法呢?让我们认真研读课文最后两部分,要求:
(1)画出残疾青年说谎的表现以及能看出他说谎的重点字词;
(2)揣摩揣摩他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试着用朗读来描述他的态度和心情。
2、学生自读感悟。(教者巡视,随机启发,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练读: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说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一愣”表现出的内心活动:他马草怎么没卖掉?那不就没法看书了吗?怎么办?
“一亮”表现出的内心活动:哎,有了,我可以收下他的马草。
“认真地看……”表现出的内心活动:小朋友,我可真的看上你的马草啦!
(2)“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马吗?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马吗?”表现出的内心活动:妹妹,我想帮这位小朋友呢,你明白吗?
“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表现出的内心活动: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3)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耽误时间饿坏了那匹马。行吗?”
“别耽误时间饿坏了那匹马”表现出的内心活动:你责任重大,必须准时来(看书)哦!
“行吗?”表现出的内心活动:我这是在请你帮忙(来看书),你不会不答应吧?
(4)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表现出的内心活动:你早该来(看书)了,马都等急了。
(5)“过来一下,今天这么多的马草,还应该找你4分钱。”
看书是看书,卖马草是卖马草,两码事。来,你接着——说着,他就给我扔来两枚硬币。
表现出的内心活动:马草的前足够看书的,你放心大胆地看吧。
(6)“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表现出的内心活动:碧云哪,你怎么还不来?可不能“穿帮”呀!
(7)“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止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表现出的内心活动:碧云啊碧云,你咋早不离开晚不离开,偏偏这时离开呢?这下真要“穿帮”啦!
(8)“回来!”他在身后叫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表现出的内心活动:哎呀,完了完了,这下可怎么交代呢?这是伤自尊的呀!
4、加深情感体验。
(1)谈话诱发情感:同学们,身患残疾的书摊主人,为了让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能心安理得看他的书,收下一堆废物却说是好马草。此时此刻谎言已戳穿,谜底已解开,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感动之情)
是啊,课文中的作者,就是当事人,怎能不万分感动呢?大家一定能够把谎言“穿帮”这一部分读得很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读,最后齐读。
五、分析其他几个人物
其实,除了这位书摊主人,其他几个人物也是很可爱的。读读课文,揣摩揣摩他们的表现,就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你喜欢哪位,就研究哪位,找出有关语句体会他(她)的可爱之处,好吗?(可以先调查一下哪些学生研究哪个人物,如不平衡,教师可适度干预)
2、 学生自读。
(教者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稍稍提示一两句帮助揣摩)
3、 交流评点。
(学生意见预设)
(1)“我”酷爱读书,可以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那个书摊是我放学后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惟一、流连忘返)
②“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像贼一样地偷看那么几则小故事。”(装作、像贼一样地偷看)
③“攥着这来之不易的毛票,我立即奔向那书摊。”(来之不易、立即奔向)
(2)父亲正直诚信,教子严格,可以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父亲怒目圆瞪……继之,两扇巴掌便不由分说地抽在了我的脸上。”(怒目圆瞪、不由分说地抽)
②“父亲夺过我手中的那本书,匆匆地翻了一下,转而交给那年轻人,然后拽着我走了。”(夺过、翻、交、拽)
③“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再发现你看书不给钱,我饶不了你!”(不为别的,饶不了你)
(3)摊主的妹妹,淳朴善良,可以从下列语句看出:
①“姑娘木然地接过我手中的马草,提进了里屋。”(木然)
②“闻声奔出的碧云对我的马草开始赞口不绝:‘想不到你扯的马草会是最好的盘根草,马儿吃得香哩!’”(赞口不绝、想不到……是最好的)
四、拓展阅读,进行阅读迁移
1、谈话引导:人世间有许多人,为了亲人、为了他人、为了有苦难的人,说过美丽的谎言,你们还想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看 书
“我” ——→ 书摊主人
(酷爱读书)——→(乐于助人)
送 马 草
父 亲
(正直诚实 教子严格)
|